趙德詠
摘 要:實踐教學模式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普及,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生活化實踐與小學生實際的成長和生活環境十分貼近,把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而有效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教學生活實踐化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教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生活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良好的環境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教師可以將課本教學內容與班級環境布置良好結合,在教室中再現語文課本的場景,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小學生學會課本之中的知識,還可以感受到課本之中的場景,讓語文學習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良好結合。
例如:在學習一篇與春天景色有關的課文時,教師可以事先和學生一起將教室布置成一個花園或者森林,然后開始對這篇課文進行教學,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述的環境氛圍之中來學習課文。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氛圍,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之前就讓小學生對這篇課文充滿好奇,甚至會事先預習這篇課文,從而對文章的內容實現良好的把握。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及,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轉換成圖片或視頻,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從而讓學生喜歡語文,這才是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實踐化的主要目的。
二、給學生親近現實、回歸實際生活的機會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僅僅是一種模擬生活化實踐教學的方式,要想實現對小學生有效的生活實踐化教學,除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之外,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走進現實,回歸到實際生活之中。因為小學語文課本之中的一些人或者事物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和現實生活之中的人或事物十分相近,但是實際上卻有著一定的區別。因此,為了避免小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誤解,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有關的資料進行搜集,或者對相關的人士進行訪問,這樣才可以讓小學生對課本之中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對小學生眼界的開闊和知識的豐富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
例如:在對《草原》這篇課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考慮到很多的學生并沒有見過真正的草原,因此可以搜集一些關于草原的視頻或者圖片資源給學生欣賞。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選擇周末的時間帶領小學生到當地的草原踏青。這樣就可以讓小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之中真正體會到草原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進而可以實現對文章的良好認識和把握。通過這樣的生活實踐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小學生更加喜愛語文,并且積極投入小學語文的學習之中,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為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增加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實現素質的提升
對于任何的事情而言,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有最真實的體驗和感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想使生活化的實踐發揮出有效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生活實踐,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獨立完成,這樣才可以讓生活化的實踐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對小學生語文的學習和自身的良好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意義。
例如:在對《貓》這篇課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實踐的任務,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貓,喂一喂身邊的貓,也可以學一學貓的叫聲等。再根據自己對貓的細致觀察,寫出貓的生活習慣和一些特點。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的觀察與實踐過程里,實現對貓的進一步了解,這樣才可以對課文的內容實現良好的把握。同時,這樣的方法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對小學生的寫作也十分有利。
綜上所述,在當今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之中,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而言,不僅應該注重對小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同時還應該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將生活化實踐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之中。通過對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帶領學生親近現實、回歸到實際的生活之中,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用心觀察,同時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走進實際生活之中,對生活中的語文進行學習。這樣將更加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讓生活化實踐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和自身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桂菊.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概述[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1):92.
[2]穆麗娜.試論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1):245.
[3]謝新城.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淺析[J].速讀(上旬),2018(10):94.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