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洋 高鑫梅 冀春燕 徐逸涵 李委佳 溫靜



摘要:指出了社區花園、可食性景觀是近些年來景觀界的熱點話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態問題提出的新舉措,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此次設計實踐基于可食性景觀與社區花園的學習與思考,選取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大樓屋頂作為設計的場地,為學生營造一處可以集參與體驗、身心調理、觀賞游憩于一體的可食性景觀,在科普可食地景理念的同時緩解了學生身心亞健康的狀態。
關鍵詞:可食性景觀;社區花園;參與體驗;屋頂花園;亞健康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129-03
1引言
世界衛生組織調査顯示:七成以上中國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同時這個比例在地域分布和年齡范圍上都在不斷擴大[1]。亞健康不僅僅表現在身體上,心理、情感、行為都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了健康四要素——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快樂的心[2]。一定量的園藝勞作可以促進食欲、改善焦慮,研究證明特定植物釋放的不同物質對于人的益處不同,甚至有預防某種疾病的作用。
可食性景觀是指在設計和建造景觀的時候,利用一些可產出食品的植物元素設計生態園林的方式設計構建的園林景觀,并使其變得富有美感、具有生態價值??墒承跃坝^的材料通常指的是植物,如果樹、蔬菜。此外,藥材和可食性花卉也是構成可食性景觀的重要元素[3,4]。社區花園和可食性景觀都提倡公眾參與,公眾參與園藝勞作不但可以緩解圧力,而且人們也會因為參與對景觀富有感情,平時便可以自覺維護景觀,達到景觀的可持續。有學者認為,可食性景觀的理念在景觀設計工作中合理應用,能夠在綠化城市的同時,給城市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5]。本次的設計主要通過使用者親身的參與體驗,讓可食性景觀理念深入人心。
2 項目基本簡介
該項目地址位于河北農業大學西校區生命科學實驗樓屋頂,如圖1所示,場地是一個回字形場地,長約80 m,寬64 m,中部有長為36 m,寬約22 m的矩形鏤空。內外女兒墻高度都為1.4 m,符合屋頂花園設計中對于女兒墻高度要求。建筑中有四個樓梯直通場地,樓梯兩兩對稱分布于建筑的東西兩面。
3 方案設計
3.1 設計構思
環境心理學學者認為:在能保證人的基本需求的環境中,能夠提供安全感或是能夠提供食物的自然環境最受歡迎。此次設計主要是科普可食性景觀的理念,在設計之中結合社區花園的理念,創造出可以體驗的空間。在設計之初搜尋了一些基于可食性景觀理念設計的案例,發現可食性景觀的運用范圍十分廣闊,另社區花園具有公眾參與性強、位置選擇靈活、與城市公共用地相聯系的特點,甚至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產價值[6]。面積小的如一米菜園.面積大的可作為旅游體驗場地,如采摘園、屋頂農場。這些設計中活動豐富,依據種植的種類不同,活動也會有所不同。本設計秉持著公眾參與性、安全性、整體性、生態性原則,主要從可食性景觀、低碳環保、天人合一3個方面來創造概念模型。
本次設計的目的之一是讓場地的使用者從認識可食性花園到參與可食性花園的相關活動再到有自己的方式解讀可食性景觀。
3.2 方案設計
如圖2所示,本設計將空間結合現狀劃分為4部分:圓的律動、展示空間、治愈空間和勞作空間,分別有其各自的功能。
3.2.1圓的律動
整個圓的律動這部分空間被定義成集散、活動的空間,景觀設計使用的植物材料以可食植物為主,入口處種植蔬菜,柏樹、生菜、菠菜、景天科植物等都可以種植于其中。構筑圓形元素組合而來的,每一個圓環都可以轉動,每個圓環都與相鄰的圓環用繩子連接,繩子松緊程度不同,人們可以隨意擺弄成喜歡的樣子,配合攀援藤類植物,成為空間中的視覺中心。如圖3所示,空間北側圓形私密空間,三面半圍合加半頂面設計,形成的空間似內院空間,足夠私密、安靜;定期組織植物DIY活動,活動所需的工具、土壤等儲存在此;頂面在保證私密的同時,植物懸掛也有了附著點。植物DIY活動是對于植物及種植池、盆的設計,包括植物本身的造型、栽培方式,或是廢物利用改造,例如草莓的懸掛種植、立體式草莓種植箱的制作。
3.2.2 展示空間
展示空間由可食小院、室外展示空間、室內展示空間3個部分構成。
可食小院主要分3個部分,活動區、休息交流區、獨處區。其中活動區占地面積最大,活動區內整齊排列著種植箱,種植著當季的食物(如圖4所示)。種植箱種植不僅可以隨意移動和組合.還可以在北方冬季溫度過低時搬入室內過冬。建筑屋頂上種植樹木,覆土厚度遠遠大于地被植物,將樹的種植池與桌椅相結合,既美觀又實用。木質的圍墻上爬滿了攀援植物,作為活動空間的背景。爬滿植物的圍欄分割出一塊小小的空間用于獨處,秋千旁的植物架上,放滿了小盤子水培的蒜苗。休息交流區內,立體式的種植袋掛在輕質木組合成的圍欄上,亭子旁邊的廊架上,掛滿了垂釣植物。在室外展示空間之中(如圖5所示),有沿墻而行的亞喬植物,魚水共生系統,植物的立體種植,更有一米菜園式花箱組合,多肉植物、仙人掌將每一個花箱裝扮出自己的特色。而室內空間則是木質網狀屋頂結合太陽能電池板上覆蓋的薄膜的卷簾設計,讓空間可以隨著植物需求來控制室內采光,無土栽培、旋轉式種植箱等都展示在室內。
3.2.3 治愈空間
該控件屬專類園設計,將可食性植物中比較特殊的植物例如香草植物,和有著療愈效果的花卉,在這個空間中集中展示??臻g被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用于展示,抬高的花箱讓師生們可以輕易的接觸到植物,結合電梯樓板的頂面做了一個桌子,師生可以在這里體驗利用香草植物來制作護唇膏、壓花蠟燭等,也可以細嗅藥用植物帶來的獨特的香氣。另一部分利用植物的圍合做了若干個私密空間,利用植物顏色拼接和開闊的視野創造一幅幅的畫面。私密空間比較注重空間的親近性,在整個空間中盡量減少繁雜材質的應用,木質的景墻和鋪裝將整個空間統一起來,盡可能的使空間更加的柔和。香草植物制作其他東西的活動將會與學校的手工藝協會聯合舉辦,手工藝協會負責提供技術支持,活動規模增大還有可能產生經濟效益。
3.2.4 勞作空間
如圖7所示,在這個空間內可以體會到種植的樂趣,豐富精神世界,種植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播種、施肥、澆水,而是需要時間等待,等著開花、結果。以此來調節快節奏的社會帶來的急于求成的心態。此空間的設計著重于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增加與同伴交流的機會,這就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增加一些互動性。園內有一大部分的空間以一米為模數劃分成棋盤狀,這是一個可自由創造的空間,需要和伙伴一起協作讓空間變個樣子。高低錯落的種植池、花架圍合著空間。東北方向角落空間,有一點地形上的抬升,休息的長廊、墻上爬滿了黃瓜一類的藤蔓植物,將整個空間渲染出安靜的氛圍。
3.3植物材料選擇
可食性景觀在眾多的景觀之中屬于受季節和地域影響最大的,景觀的設計會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以季節層次為特點,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都有不同,在收獲季節上應該考慮到互動性,人們可以通過品嘗和觀賞獲得樂趣,體會景觀設計者的初衷。而在種植季節中應該注重設計的體驗性和參與性,人們可以通過自己動手設計參與可食性景觀的規劃[7]。冬季室外種植的植物種類特別有限,在植物造景時應該考慮到用長綠植物做框架,或者與花卉相結合,或是在種植時采用便攜式種植箱在冬季時將種植箱撤離留下開敞的活動空間。
此外屋頂花園選擇植物時對于植物的選擇,要根據屋頂花園的荷載,種植土都是選擇輕質土壤,但植物對于覆土厚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故在植物配置時既要考慮美觀性問題又要考慮科學技術是否可以支撐。此次設計使用的植物都是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可食用植物(表1)。
4結語
當前存在著城市居民的亞健康比例的持續增大、部分自發性質小菜園數量不斷增加、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等,可食性花園利用自然的環境使人們在接觸植物的過程中,壓力得以釋放,在這個過程中社交的機會也會增加,此場地設計將可食性花園與學校屋頂花園結合起來,遵循著低碳環保的理念,重點希望可以將可食性景觀理念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肖虹.植物療法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2:1-81.
[2]中國經濟網《2009年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査》白皮書發布[EB/OL]. http:/ /finance, sina. com. cn/roll/ 20091207/17197067845.shtml.2009,12.
[3]崔 璨.給養城市一可食城市與產出式景觀思想策略初探[D].天津:天津大學,2010:23?44.
[4]任楠探,劉青林.可食景觀的功能與發展[J].現代園林,2015,12(10):737 — 746.
[5]洪曉君.可食性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J].居住環境,2018(5):49.
[6]李 輝,溫 靜.社區花園——城市公共空間的新選擇[J].綠色科技,2018.5(9):16-17.
[7]付麗莎.探析可食性景觀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理論與研究,2015(6):69.
收稿日期:2019-10-15
基金項目:2019年度河北省禮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19031204018);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省級項目(編號:s201910086034)
作者簡介:甄洋(1998-),男,河北農業大學園林與旅游學院學生。
通訊作者:溫靜( 198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園林規劃設計、社區花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