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寧 鄒世慧 李玲莉



摘要:以不同立地環境中的香樟、桂花為試驗對象,通過挖取南向1 m×1 m×1 m的土壤剖面觀察其根系的分布狀況。根據觀測及對比分析的結果表明:香樟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樹干5m以內0-60 cm深的土層中,在距樹干1m處,89.6%及以上的須根分布0-60 cm深的土層中;桂花的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3m以外,在距樹干1m處,64.5%及以上的須根分布于0~30 cni深的土層中。通過試驗研究,發現植物根系的分布不僅受到土壤質地的影響,同時與土壤的積水與否有密切相關。
關鍵詞:香樟;桂花;不同立地環境;根系生長規律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164-03
1 引言
常綠樹木作為重要的綠化材料,可四季常青,是城市綠化中不可或缺的常用樹種[1],具有提高城市綠量、美化環境與凈化空氣的功效[2,3]。香樟和桂花是兩種在城市園林建設中常用的常綠闊葉樹種,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但是隨著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城市土壤污染、板結,更易受到水分脅迫,嚴重影響植物的根系生長,進而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降低了植物景觀品質。因此,為了更好的發揮植物的景觀價值以及指導后期管護,對植物根系生長規律進行研究十分必要。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樣地及樹木選擇
2.1.1 樣地選擇
為了更好地分析兩種樹種的根系生長及分布規律,有針對性的選擇自然狀態圃地和存在人為干擾因素的城市綠地環境作為取樣樣地。
(1)香樟主要作為行道樹應用較多。因此,在非硬質鋪裝的自然土壤中選取2個樣地,分別為兩彭鎮二中附近道路兩側、來風苗圃(無人為干擾)。
(2)桂花作為庭園樹應用較多。因此,在非硬質鋪裝的自然土壤中選取2個樣地,分別為二郎公交車站旁綠地、來鳳苗圃(無人為干擾)。
2.1.2 試驗樹木選擇
試驗樹木選取時,按照以下原則:①選擇的同種樹木植株盡量在胸徑、株高、生長狀況等方面基本相似,以減少樹木自身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②樹冠南向地表無木本灌木覆蓋;③相鄰樹木間距不小于土壤剖面最大挖取距離的2倍,以避免其他樹小根系交叉干擾;①南向樹冠有充足日照,無遮蔽。
基于上述原則,在香樟的兩個樣地中共選擇6棵樹,其中香樟1、2、3位于西彭二中附近道路兩側;香樟4、5、6位于來鳳苗圃。在桂花的兩個樣地中共選擇了5棵樹,其中桂花1、2、3位于二郎公交車站旁綠地;桂花4、5位于來風苗圃。
2.2 根系指標測量
在距試驗植株樹干南向1 m、3m、5m挖取1 m×1m×1 m的土壤剖面,按照深度0~30 cm、30- 60 cm、60 cm及以下分為3個區間,測定土壤剖面內的須根數量及分布深度。
其中,香樟每棵樹南向分別距樹干1 m、3m和5m挖取土壤剖面3個,桂花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 m和3m挖取土壤剖面2個。
3 結果與分析
3.1 樣地基本情況
結合挖好的土壤剖面,按照0~30 cm、30-60 cm 2個土層深度,分別采集土壤樣品,送至土壤質量檢測中心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隨土壤深度增加,PH值未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變化,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呈降低的趨勢。其中,二郎公交車站旁綠地和來風苗圃的土壤為弱酸性或弱堿性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兩彭鎮二中道路兩側土壤為堿性土壤,堿解氮含量較高。其次,二郎公交車站旁綠地、兩彭鎮二中附近道路兩側同填土質包括砂土、砂土(由石子土組成)和粘土等。
整體而言,來鳳苗圃的土壤較好,堿化程度低,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較高,適宜植物的生長。
3.2樹木根系生長狀況
3.2.1 香樟
香樟為肉質根,其根系蔓延能力相對較差,不耐積水。因此,在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 m和3m處分別挖取一個土壤剖面,部分植株挖取5 m的土壤削面,以觀察須根數量,試驗結果見表2,根系分布情況見和圖1。
由表2 可見,香樟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樹干5 m以內0~60 cm深的土層中,超出此范圍后,須根數量隨著延伸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少。香樟在粘壤中須根數量最多,砂壤次之,粘壤和砂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中最少。在距樹干1 m處,0-60 cm深的土層中,粘壤中,香樟2、香樟4和香樟6的須根數量分別為223個、241個和232個,分別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99.1%、89.6%和100.0%;砂壤中,香樟1的須根數量為182個,為距樹干1 m處剖而總根數的89.2%。其中30~60 cm土層深度的須根數量為142個,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69.6%;粘壤和砂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中,香樟3的須根數量為103個,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86.6%。
同時發現,相對于粘壤而言,粘壤和砂土(混有大量石骨子土)不適合香樟根系的生長。雖然香樟3和香樟5在距樹干1 m處,0~60 cm深的土層中須根數量相似,但是在距樹干3 m處,0?-60 cm深的土層中須根數量差別較大,分別為9個和30個。
3.2.2桂花
在土壤剖面挖取過程中,每棵樹南向距樹干1 m和3m處分別挖取一個土壤剖面,以觀察須根數量,試驗結果見表3,根系分布情況見(圖2、圖3)。
由表3可見,桂花根系主要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層中,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3 m以外,須根數量隨著延伸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少。在距樹干1 m處,0~30 cm深的土層中,桂花4和桂花5的須根數量達到最多,分別為530個和521個,占距樹干1 m處剖面總根數的86.6%和99.2%;桂花1、桂花2和桂花3的須根數量相對較少,分別為123個、123個和276個,占距樹干1m處剖面總根數的65.11%、92.5%和100.0%。這可能與樣地內的土壤積水情況相關。試驗發現,桂花3、桂花4和桂花5的土壤剖面挖至30 cm、50 cm和50?cm時,土壤滲水。桂花1和桂花2雖然未挖出土壤滲水,但是粘重的土壤限制其根系生長。
4結論與討論
(1)根據觀測結果,香樟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樹干5m以內0~60 cm深的土層中,在距樹干1 m處,89.6%及以上的須根分布0~60 cm深的土層中;桂花的根系可延伸至距樹干3m以外,在距樹干1 m處,64.5%及以上的須根分布于0~30 cm深的土層中,與相關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4]。
(2)試驗發現植物根系的分布不僅受到土壤質地的影響,同時與土壤的積水與否有密切相關[3]。因此,在植物種植及養護中土壤質地及土壤質量對植物的生長非常重要,一定要在綠化種植前期做好基礎工作,保證后期植物的正常生長。
(3)此次試驗結論是在擬定樹木植株自身狀況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得出的,對于植株自身狀況及個體差異條件對根系生長所造成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 飛.試探常綠樹種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1)。
[2]蘭 延,劉順.香樟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及其生態效益評價[J].林業科技通訊,2019(5).
[3]孫圣德.實踐研究影響香樟樹木與發育的因素[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1).
[4]李霞,吳紅,王良桂.桂花根系在控根栽培下的動態生氏及垂直分布[J].林業科技開發,2013,27(6).
收稿日期:2019-10-29
基金項目: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科技計劃項目(編號:YK22017-10)
作者簡介:王寶寧(1985-),女,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栽培與引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