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目前狀況和風景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規劃分析,結合森林公園旅游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和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有關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的規劃思路和功能分區規劃,明確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今后的發展策略,以及為其他都市森林公園提供參考。
關鍵詞:安溪;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187-02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與之而來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森林浴”也成為人們休養健身的理想方式,在閑暇時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與美好是一場難以忘懷的體驗[1]。各種原生態旅游活動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傳統的觀光型旅游業已不能夠滿足現階段人們的需求,人們更向往在觀光游覽的同時還能避暑度假、健身娛樂的旅游方式,多功能、高品位是今后旅游業的發展方向,對景觀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在2019年1月17日正式公布,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數量有898處,總面積可達1466. 15萬hm2。2018年,全國森林公園旅游業統計客流量占國內總旅游人數的1/3,人數突破16億人,社會綜合產值達到1.5萬億元[2]。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森林公園生態旅游管理策略不僅能夠有效緩解人類活動對自然造成的壓力,還能夠促使社會、生態和經濟一起持續發展。本義以閬苑巖森林公園為例,探析了森林公園的規劃思路、總體布局和發展戰略,以期為其他都市森林公園提供相關參考。
2 公園概況
2.1 公園區位特征
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鎮同美村境內,總面極392.69 hm2.公園范圍東經118°8'32"—118°9'40",北緯25°3'1"~25°1'28"。東至大乾尾村,西連勤內村,南與鳳城鎮寨仔尾毗鄰,北靠省道206。森林公園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受西北方氣流影響較大,加上山脈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復雜氣候狀況。年平均溫度在16~18 ℃,年降雨量1800mm,全年舊季分明。閬苑巖是安溪有名古剎,為“安溪八景”之一,1991年,閬苑巖被列入安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安溪一日游最佳路線將閬苑巖自然風景區融入其中,閬苑巖歷史上曾因盧白茶聞名于世,許多游客慕名而來,絡繹不絕,成為人們最喜愛的旅游地之一!。
2.2風景資源
公園內自然生態環境十分良好,植物覆蓋率廣闊,種類不一繁多,隨處可見的參天茂密天然林和錯落有致的人工林,琳瑯滿目的果園和蒼翠欲滴的經濟林,挺拔秀偉的毛竹和繁茂防火的木荷。還有景致優美的國家保護植物濕地松。資源分布較為廣泛,郁郁蔥蔥的林帶、清洌可鑒的湖水、秀麗婆娑的柳杉以及亭亭玉立的竹林,有利于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和組合,制定獨具特色的旅游風景路線。森林公園生態優良,環境美好,蔥蔥籠籠的森木,沁人心脾的氣息,帶給前來觀賞的人們與眾不同的同歸自然體驗,不僅有益于降壓減疲,還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引起人們對保護自然美好的共鳴。
3規劃思路
3.1 規劃性質
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綠樹蔥蔥,種類數不勝數,林相綽約多姿,巖石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顯現怪石奇峰、千巖競秀的景象。閬苑幽靜、暮鼓晨鐘、云煙飄渺、水光瀲滟,為觀光休閑、靜心禪修、森林康養、宗教朝拜等活動提供了一處環境優異的好去處。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性質依據園內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確定為圍繞觀光休閑、靜心禪修、森林康養,發展茶、民俗、宗教等文化,打造多功能、多元化的城郊型省級森林公園[3]。
3.2 規劃主題定位
依據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森林公園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圍繞保護安溪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的森林資源,樹立“綠色、創新、協調、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堅持貫徹[4],科學合理的充分利用閬苑巖省級森林公園自然景觀,有序的開發人文景觀資源,嚴格依據“以人為本、重在門然、精在特色、貴在和諧”的總原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
3.3 形象定位
樹立美好的旅游地形象,同時進行大力宣傳,能夠提高旅游者對旅游地的好感度并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利用閬苑巖森林公園的旅游資源特色,定位屬于閬苑巖森林公園的旅游形象,樹立“千載古韻閬苑巖,百年茶香康養地”的美好形象,同時定位“閬苑彈修—— 素食朝圣、養心養身;康養勝地——清涼一夏、閩南綠郁”的閬苑巖森林公園宣傳口號[2]。
3.4 各規劃目標分析
現階段總體目標:以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保護與合理開發森林旅游資源,充分利用茂密森林、健康綠色、文化資源等優勢。由于公園規模較小,為了避免鋪張浪費,必須在細節上做到精致,檢查完善各項基礎服務設備,在旅游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方面應有所提升,從而打造出-個既能突顯安溪特色文化又具備優良氛圍的省級森林公園[6]。吸引外來游客的絡繹觀光,以此帶動安溪省的社會經濟效益,作為安溪縣旅游發展總體布局的亮點。
近期(2019~2020年)目標:開發建設基礎階段。圍繞保護森林資源,對各區域旅游服務設施進行初步建設,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觀察市場,以明確今后發展方向。同時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
中期(2021~2025年)目標:開發建設提升階段。圍繞保護森林資源,對各區域的旅游服務設施建沒進行完善管理,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觀察市場,以明確今后發展方向。同時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
遠期(2026~2030年)目標:全面發展階段。在完成總體布局和分區建設基礎上,同時完成建設管理服務區和一般游憩區,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打造富有影響力的康陽地和觀光地。
4 功能分區規劃
按照總體布局,結合同內地域分布特征、自然環境情況和森林資源分布,考慮到游覽線路組織、景點沒置、服務接待和生態環境修復等功能,劃分為管理服務區、核心景觀區、一般游憩區、生態保育區四大功能區。
4.1 管理服務區
位于森林公園東北部,規劃面積114.2hm2[2],含有車輛通行道路、農家樂,以及目前正在修建的萬佛禪寺。提供完善的景區服務接待,以游客的需求為目標,配置專門的住宿、餐飲等設施作為主要接待設施,在幽靜的環境下,提供交通、休憩、服務等不同功能。管理服務區還為游客劃分娛樂、農家、果林體驗和康養4個景區。區內還設有管理中心,主要負責園區規劃、經營和管理,維護公園的正常運作。
4.2核心景觀區
位于公園中部,規劃面積54.08 hm2[2],為游客建立有停車場、游客中心等設施,包含閬苑寺和閬苑夕照等游玩景點,開展文化宣傳,倡導綠色游行,為大城市的游客帶來不一樣的觀光體驗。科學合理的將園內景區資源進行規劃,在不借助機動車的情況下,使用游步道對各個景區進行連接,形成一路游的特色方式。該景區僅建立必要的服務設施和安全設施。
4.3
一般游憩區
位于公園南部,規劃面積154.,8 hm2,區內海拔760 m[2],山體連綿起伏,遠望似乎一頭雄獅伏臥于此。在區內能夠自由參觀休閑農業、妃庵遺址和生態茶園,布設安全設施提供安全保障,為游客提供悠閑的生態觀光體驗。
4.4生態保育區
位于園內西部,規劃面積69.53 hm2[2],主要進行修復森林植被和改造森林景觀。區內種植的主要植被是綠闊葉林和針葉林,設置生態保育十分重要,封山育林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及物種棲息地提供了基礎要求。
5 結語
在大力倡導綠色出行、保護生態環境的當下,森林公園隨著成為旅游業的主要發展趨勢迎來前景可觀的發展機遇,保護生態環境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開發,突顯閬苑巖森林公園獨特的資源特色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等優勢,將保護自然與建設規劃相結合,策劃成獨有特色的生態意義旅游地,為安溪縣和外來游客提供一處健康、休閑、觀光、娛樂的旅游地。
參考文獻:
[1]高峰艷,福建安溪泰山巖森林公園規劃研究分析[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31-34.
[2]李宗耀,安溪縣鳳山森林公園建設問題與對策[J].湖北林業科 技.2010(2):54~56.
[3]陳雄,李 曼,安軒華,等,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修編探析—— 以湖南新邵岳坪峰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168~170.
[4]林釗洋,鳳山森林公園[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 7(5):64.
[5]侯碧清,彭鋒,李 進,等,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修編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1,09(1):22-24.
[6]金剛.山西省長城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發展探討[J].花卉. 2018(6):176-177.
收稿日期:2019-10- 11
作者簡介:潘美玲(1989-).女,工程師,設計師,從事風景園林規劃、林業調查、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