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九葉青花椒是重要的香料之一,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是九葉青花椒的重要種植地,作為經濟樹種,其培養和種植對促進瀘水市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九葉青花椒的特性,從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枝、病蟲害防治、采收與貯藏等方面,探討了九葉青花椒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九葉青花椒培育技術的推廣,促進瀘水市九葉青花椒種植業的進步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九葉青花椒;特性;栽培技術;高產優質
中圖分類號:S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215-02
1 干熱河地帶九葉青花椒的特性
1.1 干熱河地帶和瀘水市自然地理概況
干熱河地帶是指高溫低濕、干濕分明,光照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多分布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世界上最典型的干熱河地帶是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一帶,橫斷山脈和滇西峽谷地區的氣候特征最為明顯,所以又被稱為干熱河谷。在我國,干熱河谷主要分布于于怒江、金沙江、元江、南盤江等沿江的云南、貴州、四川攀枝花等地。這些地區氣候環境惡劣,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及各類自然災害頻繁,植被覆蓋少,土壤紅壤為主,農業種植和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艱難。
瀘水市是云南省干熱河谷地區的典型代表,在開發利用干熱河氣候資源上進行了很多探索。瀘水市隸屬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南部.國土面積3203.04 km2,地理坐標為99'34"E~99'09"E,25'33"N~26'32"N之間,人口超18萬人,是云南省乃至怒江州著名的邊境城市。瀘水市位于橫斷山脈南端的滇兩縱谷區,地勢北高南低,怒江縱貫全市并分隔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座大山,所以瀘水市全境以山地為主,多溝壑,海拔高差大,山高谷深、崎嶇不平,形成明顯的“V”地表景觀。
瀘水市位于印度洋季風影響區,受印度洋季風氣候影響,又因特殊的高山峽谷地貌及大氣環流,瀘水市的氣候垂直差異性義十分明顯,呈現很強的地域性,從怒江谷底到山頂有亞熱帶、溫帶、寒帶3個氣候帶,干濕十分明顯。
1.2 干熱河地帶九葉青花椒特性
九葉青花椒是重要的油料和香料作物,屬蕓香科,半落葉小喬木,是花椒品種中的早熟品種。九葉青花椒樹體高、大,通常樹高3~7 m左右,樹冠呈傘型,樹干、樹枝、樹葉、果實都散發著香味,樹十顏色會根據樹齡的增長由紫色逐漸加深,樹皮為黑棕色、疣狀突起較為明顯,樹葉較厚,生長濃綠,片數多為奇數,邊緣有細細的鋸齒和透明圓點,九葉青花椒果實是青色的,皮上有突起的疣,完全成熟時是青綠色,圓形,有1~2粒。九葉青仡椒是喜光植物,抗風能力弱,耐旱耐寒,怕澇,但無法受凍,暴雨和積澇會讓九葉青花椒植株迅速死亡,所以,九葉青花椒適宜生長在溫暖、濕潤、低海拔風力較小的地區。九葉青花椒具有很強的生長速度,1~2年便可開花結果,3~4年便可盛產果實,植株壽命長,可達20年。所以是十分適合水土保持的樹種。九葉青花椒的果實麻味十分純正,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含有銅礦、鐵、錳、鋅、硒等眾多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還可入藥,在治療風濕、慢性胃炎、健脾強胃等方面效用顯著,兼具食用和藥用,所以九葉青花椒備受消費者喜愛,是市場上極有競爭力的香料和油料原料。
瀘水市是重要的九葉青花椒種植基地,具有多年的種植歷史,提高幾葉青花椒的種植技術,促進九葉青花椒的高產優質對促進瀘水市地方經濟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推動青花椒種植產業進步,推動瀘水人民增收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瀘水市十分重視九葉青花椒高產優質技術。
2 九葉青花椒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經過多年積累,瀘水市在九葉青花椒的高產優質栽培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十分值得瀘水市及其他干熱河谷地區推廣學習和借鑒。
2.1 栽培
九葉青花椒在種植中首先要選擇良好的種植基地。根據九葉青花椒怕風特性,種植區域應選在背風、海拔低,但光照充足的溫暖濕潤的地區,選擇區域應土壤肥沃、土質疏松、pH值為中性或為弱酸性,沙質土和鈣質土為佳,這樣的種植區域可為幾葉青花椒的生長提供良好生長條件。選擇好種植區域后,要注意休整土地,一般來說,種植園地采用60 cm×60 cm×45 cm長寬高的長壟,長壟上挖60 cm直徑45 cm高的深穴作為樹坑較利于植株生長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九葉青花椒一般在9~10月播種,植株高在10 cm時進行排載,40~60 cm時定植,一般為播種后的1-2個月或次年3~4月進行,定植密度為一畝110~160株。
2.2肥水管理
科學的肥水管理足保障九青花椒良好生長、高產優質的必要手段。
2.2.1 施肥
不同的生長階段九葉青花椒有不同的施肥需求和施肥方案、方法。一般情況下,九葉青花椒要經歷5個重要的施肥環節,需要的肥料有十幾種,以氮磷鉀為主,輔以鋅、鎂、鐵、硼、錳等微量元素等,遵循“平衡、配方、具體樹木具體施肥”的原則進行施肥。
九葉青花椒施肥時,應根據花椒不同的生長期進行施肥。①催芽期:施肥應在果實采摘的10~15d之內施,高氨低鉀類肥料為主,施肥后要用土將樹根覆蓋起來,肥量高達九葉青花椒全年肥量的五成。這一時期,常見的施肥配方為美豐收比利夫復合肥(17:17:17)+有機肥,撒在樹盤滴水處,或兌在糞水里灌溉或澆在植株的穴里。②月母期:施肥時間一般為8~10月,有機肥為主,一般配方為51%的美豐比利夫復合肥加上有機肥加上腐熟的油餅。③越冬期:11~12月施肥,根據樹木的具體生長情況加減用量,一般配方為51%的美豐比利夫復合肥加上有機肥,這一時期的肥量應占花椒全年施肥量的10%左右,促進花芽的分化生長。④促花期:施肥時間為1月中旬~2月上旬,肥量為全年肥量的10%,一般配方為46%的美豐比利夫復合肥(17:7:22)加上有機題。⑤壯果期:施肥期為4月中上旬,肥量為全年肥量的10%,以磷鉀肥、微肥為主,一般配方為46%的美豐比利夫復合肥加上有機肥。
2.2.2水分管理
九葉青花椒必須進行良好的水分管理。一年中,如果青花椒種植區域干早高溫,應分幾次為青花椒進行灌水,比如萌芽期、坐果期、果實膨大期、新梢生長期等。灌水根據青花椒樹木的具體情況采用行灌、分區灌、樹盤灌等方法,地勢平坦、花椒樹樹齡較小,可采用行灌,在樹行兩側距樹50cm的地方修筑水槽或土梗,將水排入溝中進行灌溉。根系龐大、樹齡較大的采用分區灌溉。生長較為分散,種植密度較低的可采用樹盤灌溉。此外,也可根據樹冠大小采用穴灌、環狀灌溉,便于節水。
九葉青花椒十分怕澇,必須高度重視田間排水。地表積水較多時,要及時排水,平時應提前修筑好排水溝,防止暴雨天氣或洪澇時期對九葉青花椒的澇害。
2.3整形修枝
九葉青花椒生長速度快,發芽率高,具有較強的發枝能力,必要的整形修枝是促進光照、減少營養浪費,提高坐果率,促進九葉青花椒高產優質的重要保障。
九葉青花椒一般在花椒采收后到第二年春節樹木發芽之前進行修整,果實采摘季節修剪效果最好。幼齡樹秋天修剪、弱枝老樹休眠期修剪。
九葉青花椒的樹型一般修整為3種:自然開心形、圓頭形、叢狀形。自然開心形一般在定植后修剪,主干留50cm,留3~5個主枝,每個主枝留2~3個側枝,便于樹枝最大限度獲得光照,提高產量和質量。叢狀形多用于移栽的植株,上面被截掉,從根部或頸部抽長出多條枝條的植株,或是穴植了長出2~3株的植株,這種植株在生長期要將過密的、過多的枝條修剪除去。圓頭形一般用于主干明顯,主干周圍分布了過多的主枝,主枝上又有很多密集的小枝的植株,進行雙展開的樹型修剪十分合適,即從植株的四周、樹冠內修去多余的大枝,并修剪去主枝上的小枝,保障植株的通風和光照。
2.4病蟲害防治
九葉青花椒常見的病蟲害有蚜蟲、天牛、蜘蛛等蟲害以及銹病、媒煙病、流膠病等病害,應結合物理的、生物的、化學的方法具體科學的防治,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栽培高產優質生態的九葉青花椒。
2.5采收與貯藏
九葉青花椒采收時期為5月下旬~7月中旬,果實成熟時表皮變為紫紅色,應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采摘,整穗采下,采下后及時晾曬,鋪曬厚度為3cm左右,不宜翻動,待皮裂開后用小木棍輕輕敲打使種子和果皮分離,然后進行挑選,晾曬于陰涼通風干燥處。3結語
九葉青花椒是重要的油料和香料作物,瀘水市長期種植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總結了瀘水市九葉青花椒的高產優質種植技術經驗,可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孫林.九葉青花椒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17).
[2]于志勇.花椒芽溫室栽培技術[J].農村百事通,2014(5).
[3]依曉,九葉青花椒豐產栽培技術[J].植物醫生,2016(2).
[4]蒙燕.九葉青花椒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3).
[5]羅太海.九葉青花椒發展前景及其高效種植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14).
收稿日期:2019-10-24
作者簡介:和加松( 1978-).男,白族.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