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吳群 李曉春 陳巧玲 易陽春
摘要:指出了油茶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有著相當悠久的栽培歷史,并且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同時其適應性較強,還不會和其他的作物競爭良田好地。因此,發展油茶產業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并且還有著改善環境的作用。闡述了樟樹市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樟樹市在油茶產業上采取了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主要是在產業資金、經營管理模式、加工銷售還存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產業扶持政策、科技、經營模式這幾個方面提出了樟樹市油茶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樟樹市油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油茶產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 17-0241-02
1 引言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為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是我同所特有的一種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栽培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其和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為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年平均氣溫在16~18℃、PH值在4.5一6.5的酸性以及微酸性紅壤和黃壤山地中[1]。在油茶籽油之中富含有油酸和亞油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含量在90%以上,有著相當豐富的營養價值以及保健價值,可以和橄欖油相媲美[2]。油茶籽油及其剮產品在工業、農業、醫藥等方面具有多種應用[3]。
油茶具有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高,一次種植多年收益,持續經濟收益期可達40年的優點[4]。雖然樟樹油茶的產量十分可觀,但由于茶油受眾廣、消耗大等原因,自產的食用油在市場上供不應求[5]。油茶有著相當良好的生態效益,并且適應性較強,在山坡地、丘陵地都可以成活,不會和其他的農作物競爭良田好地,因此不僅可以促進農民增收,還可以對荒山進行綠化,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村的生態以及人居環境[6]。
2 樟樹市油茶產業發展舉措
樟樹市處亞熱帶地區,境內多丘陵崗地,海拔低,以紅壤為主,土壤質地良好、土層深厚,光熱條件優越,適宜種植油茶。油茶是江西省樟樹市主要的傳統特色經濟林,種植歷史悠久.區位優勢突出,在明朝就有大面積種植的記載,是樟樹市主要林業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樟樹市油茶產業發展較快,基地建設在繼續擴大,苗木良種應用率很高,科學研究和技術在不斷深入并推廣應用,油茶產品深加工方法也在不斷改進。
2.1 擴大種植面積
樟樹市油茶林面積1.23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38.0%,油茶籽油年產量達1500t,年產值近2億元。近年來,樟樹市新造油茶無性系純林0.43萬hm2、改造低產低效油茶林0.13萬hm2。以規模帶動產業發展,以點帶面,宣傳輻射,促進油茶產業集約化經營。
2.2 建立良繁體系
積極引進、推廣“長林”、“贛無”無性系油茶良種,組建高產油茶無性系(品種)采穗圃,保證優質苗木年產500萬株以上,實現油茶良種苗木供應本地化,促進良種使用率。打造油茶“雙高”基地樣板,向全市普及“五個”優先,技術培訓優先,技術指導服務優先:低產、低效林改造和新種補助指標優先,種苗、化肥供給優先,產品銷售優先,全面帶動樟樹市建立良種繁育體系。
2.3創新經營模式
打破以最原始的農戶分敞自主經營為主的發展模式,通過專項貸款、補助資金等舉措,扶持企業、農戶、經銷商共同參與油茶產業開發,形成合力,打造“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擴大種植規模和經營面積。還探索了“油茶+中草藥”、“油茶+經濟作物”、“油茶+林下養雞”等經營模式,有效彌補了油茶豐產前的收益空白[7]。
2.4 打造知名品牌
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報道,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油茶產業知名度與影響力。林業局定期舉辦油茶節,促進國內外油茶產業交流,提升人民對樟樹市油茶的了解。樟樹市鼓勵多家企業,采用最新技術和工藝開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目前“閣皂山”野生茶油系列產品已獲得家認證。
2.5精準產業扶貧
以股份制的形式進行,優先安排補助項目和專項貸款等措施,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格局,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地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運作方式,高效推進全市油茶產業精準扶貧建設,全市共整合扶貧開發資金3000多萬元用于支持油茶產業發展,輔助貧困戶種植油茶,在貧困戶脫貧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支撐作用。
3 油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農民種植水平不高
在調查中發現,農民很少接觸最新的油茶種植技術,甚至連油茶品種也無法辨認,對于油茶的種植了解不深刻、全面,這就出現了嚴重的資源利用不充分,盲目跟風種植的狀況[8]。
3.2產業資金缺口大
市財政對油茶產業的投入少,標準低,市委、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油茶產業貸款融資困難,“一貸難求”現象普遍。產業發展資金整合不足,多方資金各自為政,油茶項目資金、土地整理資金、退耕還林后續產業資金、農業開發資金等分散使用,獲取效益不高。
3.3經營管理模式粗放、態度消極
最初種植油茶,是為了幫助農民解決食用油的問題,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技術體系,導致管理方式依舊停留在最原始的廣種薄收、粗放經營狀態。如今新造油茶林4年開始掛果、8年后進入盛果期,且每畝投資需2000元以上,易受人為和自然災害因素影響,導致大部分林農對油茶產業發展心信不足,缺乏積極性[9]。
3.4 加工銷售滯后
與同領域油茶加工企業相比,江西大多數茶油加工設備與工藝技術明顯落后,多數加工企業仍采用傳統的壓榨技術生產茶油,且油茶資源利用率低,產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其他方面鮮有建樹。因多數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欠缺龍頭企業帶動和政府政策支持,難以開展大規模生產,資源外流嚴重。
4油茶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必須結合產業模式及產業結構理論,結合類似產業以及油茶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鑒,科學布局,加快樟樹油茶產業發展。
4.1 完善落實產業扶持政策
強化市級財政扶持力度,統籌油茶產業發展。重點落實推進金融機構面向林農等生產經營者的貸款扶持政策,加強對涉“農”資金的整合,鼓勵金融機構拓寬抵押范圍和形式,著力解決林農等生產經營者因前期投入大而導致后續發展乏力的問題和貸款抵押問題。
4.2 強化科技支撐
持續加強良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油茶良種化是保證油茶豐產、穩產的前提和基礎,對提高油茶產量和茶油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選育出適宜樟樹市長久種植發展的品系,在油茶的抗逆性、豐產性、矮種化方面做出相應突破。注重低產林改造,根據實際情況對林分老化、林相不齊、產量低的分類改造。抓好林農油茶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油茶“鄉土專家”,通過提高林農種植經營水平,提高單產和效益。
4.3強化經營模式
圍繞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群眾自愿、政府服務的原則,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戶的生產積極性,鼓勵社會資本入股油茶產業。對形成一定規模的油茶加工企業要采取更為優惠的扶持政策,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引導其不斷擴大規模,著力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引進資金和先進的生產工藝,做大規模,提高油茶資源利用率。
4.4繼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樟樹市在培育龍頭企業上小有成績,但一個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不斷加強核心競爭力,繼續培育龍頭企業,要踴躍一批實力較強、經營良好、管理規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新型經營主體。通過鼓勵和支持企業依法通過聯合、兼并和重組,加強科技支撐,推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寧林,姚小華,趙學民.油茶無性系中試簡報[J].林業科技開發,1999,(2):11~13.
[2]李乾明,李曉春,羅 穎,等,油茶不同授粉方式對其經濟性狀的影響[J].南方林業科學.2019(4):1—3.
[3]莊瑞林.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4]何方,何柏.油茶栽培分布與立地分類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2(5): 64--72.
[5]南建軍.小油茶大發展—— 樟樹市高產油茶發展紀實[J].現代園藝,2019(15):58~59.
[6]韓寧林.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林業科技開發,2000,14(1):10 -13.
[7]陳允正.我國油茶資源經濟利用評價與產業化分析[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宄院,2011:5-10.
[8]姚小華.王開良,羅細芳,等.我國油茶產業化現狀及發展思路[J].林業科技開發.2005(1):3~6.
[9]奚如春,鄧小梅.我國油茶產業化發展中的現狀、要素及其優化[J].經濟林研究,2005(1):83-87.
收稿日期:2019-09-19
作者簡介:楊斌(1965-),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油茶產業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