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玲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在腹腔鏡下疝修補術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6例疝修補術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修補術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疝修補術;預見性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腹股溝疝患者常采取手術治療,雖然療效較好,然而術后易于形成多種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為了探討預見性護理在腹腔鏡下疝修補術中的使用效果,我院收治的26例行此術患者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6例疝修補術患者為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8例、女5例,年齡66~75歲,平均(70.93±4.62)歲。觀察組中,男9例、女4例,年齡67~76歲,平均(71.02±4.58)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兩組均采取腹腔鏡下疝修補術:(1)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腳高頭低位(約10°~15°),穿刺臍孔后創建氣腹,然后將3個套管置入其中;將10~12 mm腹腔鏡頭放于肚臍孔處,將5 mm套管由兩側腹直肌外側肚臍下的對稱部位水平置入,以此作為操作孔;探查腹腔并對疝的類型、大小、有無隱匿以及內容物等內容進行記錄;(2)切開腹膜,對腹膜瓣予以游離;對于斜疝則需由腹股溝拉回疝囊并向高位回納,對于直疝則在游離疝囊后采取直接回納;對腹膜前間隙予以分離解剖,其范圍為弓狀緣之上2 cm到Cooper韌帶2 cm之外;取合適補片,男性則于精索上直接平鋪補片,女性則需在補片上取1開口,繞過子宮圓韌帶后再予以縫合,以釘槍將補片固定好后縫合腹膜,及時止血并沖洗,術畢。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即:術前準備,術中操作配合,術后吸氧護理、補液以及加壓固定切口等。
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1)術前宣教與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并告知其注意事項,并為其介紹成功案例;同時,為其給予安慰與鼓勵,有局部感染者則采取抗生素治療,并指導其采取胸式呼吸訓練;(2)術中體征監測: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并緊密配合醫生操作,若體征出現異常則及時協助醫生予以處理;(3)術后病情觀察與并發癥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切口疼痛程度以及有無陰囊水腫以及血腫等現象,并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同時,觀察其是否有并發癥征象,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并發癥對病情恢復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比較數據,計數資料以x2檢驗和率(%)表示,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預見性護理旨在通過提前對患者的身心狀態以及圍術期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以及時為其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有效地提升護理效果[2]。在預見性護理中:術前宣教與心理護理可以及時為患者提供相關知識并糾正不良情緒,有利于確保手術順利展開;術中體征監測可以及時幫助患者穩定體征,有利于手術的安全進行;術后病情觀察與并發癥護理可以有效地緩解術后出現的各種不良事件,有利于促進病情恢復[3]。文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減少并發癥。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下疝修補術中聯合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癥,從而為術后的快速恢復提供了保障,因此有必要將預見性護理推廣應用于腹腔鏡下疝修補術中。
參考文獻
[1] 杜文輝,魏建龍,母丹東.腹腔鏡下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3):97-98.
[2] 趙建琴,趙 麗.預見性護理在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聯合部分胃底折疊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8):96-99.
[3] 謝玲莉,劉 旭.腹腔鏡下疝修補術聯合預見性護理在老年腹股溝疝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12(6):474-47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