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南省大具鄉的“輪水班”為個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理性一致:公共水資源的協商治理規則及邏輯
——以云南省大具鄉的“輪水班”為個案

2019-02-09 08:41:17肖盼晴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1期

肖盼晴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079)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的重要舉措,而農村公共資源的治理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部分。近年來在村民自治單元的探索中,撤村并組、擴大行政村規模使很多聯系并不緊密的自然村被強行并入同一行政村,導致跨自然村或涉及整個行政村的公共資源治理成為難題。如何實現跨自然村,特別是排他性較強的自然村之間如何實現公共資源的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云南省大具鄉的數個村莊,在國家權力滲入不深、無統一的民間權威、日常聯系也很微弱的情況下,各村通過協商的方式建立了“輪水班”制,實現了公共水資源的有序治理。其經驗對當前跨自然村的公共資源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有關公共資源治理的研究概述

公共資源①關于產權的分類存在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多種分類方法,Gordon和Ostrom的二分法,即私有產權和共有產權(Gordon H.Scott,“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Property Resource:The Fishery”,i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2,1954,pp124-142;Ostrom E&Charlotte H.Private and Common Property Rights,Working Paper,2007);Demsetz和埃格特森的三分法,即國家產權、共有產權和私有產權(Demsetz H,“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and Consequences”,i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2,1985,pp1155-1177;[冰島]思拉恩·埃格特森:《經濟行為與制度》,吳經邦等譯,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Alchian的四分法,即私有產權、政府產權、非實在產權和共同產權([美]A·阿爾欽:《產權:一個經典注釋》,劉守英譯,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1-145頁。)關于產權的分類存在多種分類方法,本文采用Demsetz和埃格特森的三分法,以不同團體共有的、沒有明確界限的共有產權為探討對象,為了加以區分本文使用“公共資源”一詞。在治理過程中會遭遇諸多障礙,對有限的公共資源進行保護的同時,實現其公平、公正的分配與利用,一直是國外學術界十分關注的課題。有關公共資源治理的研究頗多,大多是從治理效果出發,主要存在公地悲劇論、反公地悲劇論、公地喜劇論等三種不同的觀點。以哈丁為代表的公地悲劇論認為公共資源的管理只能依靠市場或者國家,實現私有化或者政府進行監督、管理②Hardin.G,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in Science,vol.162,1968,pp1243-1248.。與此相對,以M·黑勒教授為代表的學者主張反公地悲劇論,認為共有產權者相互設置障礙阻止其他人利用公共資源,容易導致其低效利用或者未被利用①H eller M,“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s”,in Harvard Law Review,Vol.111 Issue 3(1998),pp621-688.。如上所述,學界多數研究認為公共資源的治理難以靠自治實現良好的效果,需依靠國家或者市場的力量。20世紀90年代,奧斯特羅姆針對公地悲劇論和反公地悲劇論,提出地域團體的自治更有利于實現公共資源的良性治理,主張以地域團體為中心的自治管理,能有效地實現共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②Ostrom E,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在此基礎上平松絋等學者提出了“公地喜劇論”,主張地域性團體的“共”的管理,比私人的“私”、國家的“公”的管理更有利于公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③(日)平松絋《イギリス環境法の基礎研究-コモンズの史的変容とオーペンスペースの展開》,敬文堂1995年版,第6頁。。

水是農業社會最為重要的公共資源,是農業的基礎和命脈。學界有關公共水資源的治理也主要是關注國家“公”的治理和私人“私”的治理,關于中國傳統公共水資源的治理的研究主要有國家控制論和士紳主導論兩種觀點。國家控制論主張中國是強制性治水④參 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63頁;[美]卡爾·A·魏特夫:《東方專制主義》,徐式谷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9頁;[德]韋伯:《儒教與道教》,康樂、簡惠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頁。,國家政權在用水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確定水資源分配的基本原則⑤蕭正洪:《歷史時期關中地區農田灌溉中的水權問題》,《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1期。。農業灌溉主要由村社、省或中央政府負責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63頁。。由于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的需要,東方社會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⑦[美]卡爾·A·魏特夫:《東方專制主義》,徐式谷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9頁。。與此相對,士紳主導論認為傳統社會主要是地方士紳等社會權威擔任民間水利灌溉事務的組織者、管理者與仲裁者⑧參 見張仲禮:《中國紳士:關于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頁;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291頁;蕭公權:《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聯經出版事業股份公司2014年版,第367頁。。20世紀90年代以后,學界有關中國公共水資源治理的研究也開始關注地域公共團體的治理,進而提出了共同體治水論。共同體治水論認為在中國傳統的公共水資源管理中,地域的水利治理組織,以及與村落、國家之間的關系,用水者自主聯合形成的各種水利組織,在用水分配、水利工程管理、用水糾紛的調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⑨參見[日]森田明:《清代水利社會史研究》,鄭樑生譯,“國立”編譯館1996年版,第346-385頁;錢杭:《“均包湖米”:湘湖水利共同體的制度基礎》,《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美]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90—1942年的華北農村》,王福明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頁;[美]黃宗智:《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31-33頁。。

通過以上關于公共資源治理和水利治理相關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學界的研究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有關公共資源的治理,學界開始關注以地域團體為中心進行的自主管理,研究成果頗多。但是多數研究關注的是自治傳統好、同一團體內部的管理機制,對于彼此之間聯系微弱、無自治基礎的數個團體之間能否實現公共資源的有序治理缺乏深入的研究。第二,有關中國公共水資源治理的研究多是關注國家力量和地方權威,對基層多樣化的地域居民自主治水的實證研究不多。雖然有少數研究關注到了個案,但多是關注同一共同體內部,或者是聯系緊密、往來頻繁的熟人社會的水資源治理,對于彼此排斥、互相封閉的數個村落共同體之間的公共水資源治理關注不多。

通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不管是有關公共資源治理的研究,還是有關公共水資源治理的研究,很少關注聯系微弱、排他性強的多個村落共同體之間的公共資源治理的問題。筆者在對營盤村的調研中發現,在傳統時期,排他性強、聯系微弱的數個村落共同體之間對于雪山融水這一季節性緊缺資源,沒有國家“公”的介入、沒有實現“私”的管理,也沒有成立專門的水利管理組織,而是通過相互協商的方式化解了用水糾紛,制定了“輪水班”的規則,建立了良好的用水秩序。那么,在國家權力介入不深且無統一權威的背景下,彼此之間聯系微弱、封閉的村落共同體之間如何通過協商達成“輪水班”的協議,其實現邏輯是什么、對當下的公共資源的治理有何借鑒意義,本文將以營盤村等四個村莊的“輪水班”為個案進行考察,進而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

二、輪水班規則的制定

(一)用水糾紛

營盤村位于今云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地處玉龍雪山腳下、金沙江畔的大具壩區。受地域環境等因素影響,各個村莊的村落共同體特征非常明顯。各村都有明確的村莊邊界,有嚴格的村民資格標準,嚴格限制外來人口的遷入,并且嚴格禁止對外出售土地①有關中國村落共同體的有無,日本學界自20世紀40年代起,以“戒能-平野”論戰為基礎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界主要是從村落的界限、村民的資格、村落的公共事業等方面探討了中國農村村落共同體性質的有無(參見:[日]平野義太郞:《會·會首·村長-支那村落の內部構造に関する河北省順義縣沙井村の報告を読み》,載東亜研究所第六調査委員會學術部委員會編《支那慣行調査彙報》,1942年版;[日]戒能通孝:《支那土地法慣行序説》,東亜研究所第六調査會學術部委員1942年版;[日]福武直:《福武直著作集第9巻》,東京大學出版會1975年版;[日]旗田巍:《中國村落と共同體理論》,巖波書店1973年版等著作)。。村與村之間的聯系微弱,且具有較強的排他性。當地多是村內通婚、村內幫工、村內商品交易,村與村之間聯系較少。各村對于資源的開采和利用都具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得越界獲取資源,否則會引發村莊間的糾紛。在國家權力滲入不深的年代,村與村之間多是用集體械斗的方式解決問題。

營盤村地處的大具壩區屬于干熱河谷區。雖然有金沙江穿流而過,1949年以前,國家未修建水利設施,受地勢所限無法利用金沙江的江水,當地人飽受“水在河底流、人在岸上愁”的缺水困擾。特別是小春時節,即2—4月份農業生產用水較多,降水少,雪山融水成為重要的水源。有一股雪融水先后流經水伙頭村、大溝頭村、培當村和營盤村等四個村莊,是當地重要的水源。但雪山融水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四村的需要,容易引發村莊之間的糾紛。有一年,水伙頭村憑借地處上游的優勢,把水源堵住,導致營盤村無法用水。為了搶水源,兩村發生了大規模的械斗,營盤村一位村民在械斗中被打成重傷。但是,面對雪山融水這一緊缺資源,械斗并沒有化解村與村之間的糾紛,反而使事態惡化,嚴重影響了村民正常的生產生活,不得不促使各村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案。

(二)村內一致

在皇權不下縣的傳統社會,營盤村等村莊的經營權集中于村民手中,由村民實施各種自治功能。營盤村的團體性很強,其民主程度也較高。村內秩序的維持、公共設施建設等村政事務由頭人負責,但是頭人是由村民選舉產生,其資格不能世襲、也不能轉讓。頭人多數情況下僅承擔管理和代理的職責,村中大小事務由村民集體協商決定。有效的協商可以通過集體決議,形成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帶來村民都樂于接受的結果。營盤村與水伙頭村發生械斗事件之后,兩村互相阻止對方用水,嚴重影響了兩村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用水,附近的培當村和大溝頭村也深受影響。營盤村負責維持村內秩序的頭人吹響牛角,召集全體村民開會商議對策。全村六十多戶,每戶至少安排一人參加。集會是在營盤古街開放的環境中進行,集會時全村人都可以參與討論或者圍觀其他人的討論。村民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頭人在其中發揮的是組織、號召的作用,最后的決議由村民集體做出。村民基于合意達成的協議對全體村民具有約束力。

只有形成對問題的一致理解,才能推進協商的進程。械斗事件發生后,對于如何處理,當時村內分為兩種不同的意見:一部分人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為被打傷的村民報仇;一部分人主張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號召共同使用同一水源的四個村莊一起協商制定用水規則,以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為此村民爭論不休。經過多次協商之后,村民普遍認為用武力雖然可以一時解決問題,但是以后遇到天旱缺水的年份,還是會發生類似的事件,將會嚴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沒有水源不能按時育苗、插秧,一年的生活將沒有保障。在協商中哪種方案對本村最有利、怎樣才會使村民獲得長遠利益,這成為探討的焦點問題。經過多次討論之后,多數村民認為為了村莊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有必要與其他三個村莊協商制定用水規則,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才是最重要的。朱家人是為本村的利益而受傷,作為補償,以后可以優先用水。最終營盤村決定不再以暴力的方式解決糾紛,而是通過四個村莊的共同協商制定用水規則。

(三)規則協商

協商是一種決策前的討論,有助于提高決議的質量,增強決議的合法性。營盤村村內達成一致后,開始積極推動四個村莊之間的協商。小春是育苗、插秧的重要時節,因為用水糾紛,各村之間互相堵截水源,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若用水糾紛不能化解,則四個村的育苗、插秧工作都將無法開展。為了農業生產的需要,四個村莊都迫切希望商定用水規則,村內討論形成一致意見之后,由頭人、老民作為代表,進行村與村間的協商。有著不同視角和利益的人們,一起來解決某個問題,必須以對問題的一致理解為起點②[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黃相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頁。。營盤村等四個村莊平時來往較少,但是對于協商的目的卻有著一致的理解,即以實現公共水資源的有序利用為目標,具有協商的基礎和條件。協商之初村民的共識是:械斗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增加雙方的損失;水源由幾個村莊共有,應制定適當的利用規則,最大限度地滿足各村的用水需求,實現互惠;為了維持良好的用水秩序,也應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

經過械斗之后,多方俱傷,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在此狀況之下,村民迫切希望通過討論而做出最佳的選擇。基于達成的共識,四村開始商討具體的用水規則。為了滿足各村的需要,實現互惠,各村希望輪流用水,即“輪水班”,以防止爭水、搶水。當時圍繞三分水、七分水、十分水,即三天輪一次水班,還是七天一次或十天一次水班,四個村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四個村莊的代表人各自發表看法,試圖通過對話的方式說服對方,以實現理性的一致。村民的共同目標是最大限度滿足生產用水的需要,不再因用水糾紛耽誤正常的農業生產。在此基礎上,各村分別闡述自己的理由和看法。三天或者七天輪一次水班的話意味著每個村莊一次水班只能用一天或者兩天水,很多村民認為育秧、插秧時水量不夠。另外,營盤村屬于當地大村,人口多,用水量明顯多于其他幾個村莊。如果輪水班的時間一樣的話,營盤村村民覺得不公平。水伙頭村認為本村處于上游有利位置,應該優于其他村莊用水,若無優待的話,村民很難遵守既定的規則。

械斗雖然能臨時解決問題,但卻會損害弱勢群體的利益,而與此相比,協商能夠通過為弱勢群眾提供更好的保護而使結果在分配正義方面更加公正①[美]約·埃爾斯特主編:《協商民主:挑戰與反思》,周艷輝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頁。,經過反復討論之后,最后綜合考慮農業生產的需求、村莊規模、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四個村莊制定了“輪水班”的規則。營盤村十天輪一次水班,一次四天四夜②四 個村莊按照時間用水,水伙頭村放水四天之后,大溝頭村再放水三天,然后培當村再放水三天,最后營盤村再放水四天,之后再由水伙頭放水。,改變了處于水源下游的弱勢地位。由水伙頭村負責給輪到水班的村莊放水。因為水伙頭村處于最上游,愿意共享水源,其余三個村莊同意了該村的放水權,并且該村每個水班有四天四夜的用水權。可以說,協商的最終結果基于相同的理性而融合,而不是根據不同理性達成共識③[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黃相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頁。,基于共同的用水需求最終達成了用水協議。協商使決議帶來更廣泛的共識,產生更加合法的決議④[美]約·埃爾斯特主編:《協商民主:挑戰與反思》,周艷輝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頁。。輪水班規則制定之后,各村按照順序放水,未再發生大的糾紛。

協商性秩序的約束者之間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相互依賴導致相互制約,秩序約束者才可能為了長遠利益而做出讓步⑤晏俊杰:《協商性秩序:田間過水的治理及機制研究——基于重慶河村的形態調查》,《學習與探索》2017年第11期。。四個村莊通過協商實現理性一致,制定了互惠的用水規則,但為了使規則持續發生效力,制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輪水班時水伙頭村按照順序給每個村放水,而用水的村莊專門安排一人負責監督,主要看是否有外村人偷偷放水。有一次,營盤村輪水班時外村有人偷偷放水,頭人老民召集全村人到偷放水的農戶家中,把家中值錢的東西都拿走。因為該農戶違約在先,該村的其他人也不敢袒護。在此懲罰措施之下,無人再敢偷水。

三、輪水班的實現邏輯

本文以營盤村等四個村莊的“輪水班”制為個案,發現排他性強、聯系微弱的四個村落共同體之間通過協商的方式實現了緊缺公共資源的有效治理。那么,其實現的協商治理的內在邏輯是什么,“輪水班”的協議為何可以持續發揮作用,以下將對此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平等對話是理性相近變為理性一致的重要手段。

(一)協商的實現

在“輪水班”的協商中,協商主體間的理性一致是最終達成協議的關鍵因素,而共同利益、相近理性、平等對話,在實現理性一致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共同的利益是協商的起因。相近的地域產生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利益促使形成相近的理性。其一,相近的地理條件形成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共同空間,包含了一定的共同利益,需要地域相近的人們共同參與、共同維護和治理⑥鄧大才:《村民自治有效實現的條件研究——從村民自治的社會基礎視角來考察》,《政治學研究》2014年第6期。。營盤村等四個村莊地域相近、文化相似,同樣面臨“水在河底流、人在岸上愁”的缺水困擾,用水糾紛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急需建立用水秩序。其二,相近地域內的人們情感相通、習俗相同、價值相似,行為方式大體一致①鄧大才:《村民自治有效實現的條件研究——從村民自治的社會基礎視角來考察》,《政治學研究》2014年第6期。。人們通過長期彼此的互動,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相近的文化,對同一問題容易形成相近的理性,為自治的萌芽提供條件。共同利益是進行理性對話的前提,除非個人都擁有足夠相似的利益,否則不會出現任何可靠的交流②[美]約·埃爾斯特主編:《協商民主:挑戰與反思》,周艷輝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頁。。其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利益需求,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對于無統一權威、聯系微弱的數個村落來說,協商是最好的決策方式。無論對于決議的質量還是對決議的合法性來說都是利大于弊③[美]約·埃爾斯特主編:《協商民主:挑戰與反思》,周艷輝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頁。。

其次,因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相近理性是協商的基礎。協商的過程應包括包容、對話和理性判斷④[美]詹姆斯·菲什金、[英]彼得·拉斯萊特主編:《協商民主論爭》,張曉敏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頁。,而包容是協商主體進行對話的前提,若無包容則不可能達成協議。對問題持有一致的理解才能在協商中互相包容,可以說,對問題的一致理解是協商的基礎。有著不同視角和利益的人們,一起來解決某個問題,必須以對問題的一致理解為起點⑤[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黃相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頁。。在協商之前四村達成了共識,決定放棄械斗,而采用協商的方式建立穩定的用水秩序,這成為四個村莊進行用水協商的起點和基礎。

再次,平等對話是理性相近變為理性一致的重要手段。協商主體間的對話是實現理性一致的重要手段,而對話是理性的、公開的交流。協商是一種面對面的交流形式,它強調理性的觀點和說服,而不是操縱、強迫和欺騙。在通過對話形成共識的過程中,對話參與者的利益均在考慮之列,參與者提出的各種要求都能夠成為商談的對象。面對復雜的問題,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討論而做出最佳的選擇⑥陳家剛:《協商民主中的協商、共識與合法性》,《清華法治論衡》2009年第1期。。雖然營盤村在勢力范圍上處于優勢、水伙頭村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優勢,但雙方都未因此而脅迫對方,而是權衡利弊,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協商中充分利用理性,實現偏好的轉換。再者,在開放的公共集會上進行討論和對話,理性的質量可能提高⑦[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黃相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頁。。村民經村內協商和村外協商兩個階段,通過自由平等的對話、討論、辯論等方式,互相包容彼此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做出理性的判斷,實現理性的一致。

最后,協商主體間的理性一致是達成協議的關鍵因素。協商的最終結果是基于相同的理性而融合,而不是根據不同理性達成共識⑧[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黃相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頁。。可以說,理性一致是達成協議的關鍵因素。營盤村等四個村莊基于相近的地域、共同利益,使其具有進行協商的可能,經過平等的對話,實現了理性的一致。最終綜合考慮農業生產的需求、村莊規模、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了輪水班的規則,實現了理性融合,建立了良好的用水秩序。其中,理性一致是達成協議的關鍵因素。

(二)協議的達成

營盤村等四個村莊通過協商達成的“輪水班”協議具有互惠性、公共性和問責性等特點,從而可以規制公共理性,維護協商的成果,實現公共水資源的良性治理。

第一,“輪水班”協議具有互惠性,因此可以規制公共理性,維持理性的一致。互惠性是在考慮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把自己的要求合法化⑨[美]詹姆斯·博曼:《協商民主時代的來臨》,載《協商民主與政治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頁。。營盤村等四村的用水體系中,村莊之間相互依賴,所有農戶均有用水需求,在用水中,村莊之間需要相互配合。在協商形成的秩序中,可能對某一當事人不利,但從長遠來看,協商帶來的收益最大。四村都有共同的用水需求,具有十分相似的利益,通過輪水班的形式,各村輪流用水、互不干涉,既能滿足本村的需求,也能顧及鄰村的用水需要,實現互惠。因此,各村放棄械斗,自覺遵守用水規則。

第二,“輪水班”協議具有公共性,依此在四個村莊中具有“合法性”,成為四村普遍遵守的規則。合法性不是來源于個人意志,而源自集體的理性反思⑩陳家剛:《協商民主中的協商、共識與合法性》,《清華法治論衡》2009年第1期。。所有將受到這一決策影響的人或其代表都參與,并同意該集體決策,才會使其具有集體的約束力?[美]約·埃爾斯特主編:《協商民主:挑戰與反思》,周艷輝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9頁。。四個村莊共同參與制定的“輪水班”協議,具有公共性,因此可以在四個村莊中發揮效力。輪水班規則的制定首先經歷了村內的集體協商,進而由頭人、老民作為代表與外村進行協商。相關關系者都公開、平等地參與了村內協商和村外協商的討論,所有的理由都眾所周知,最終達成的合意才具有強制性①[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黃相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頁。,因此最后制定的“輪水班”規則對于協商的參與者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第三,有效的問責機制是“輪水班”協議實行的保障。協商性秩序的約束者之間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相互依賴導致相互制約,秩序約束者為了長遠利益而做出讓步②晏俊杰:《協商性秩序:田間過水的治理及機制研究——基于重慶河村的形態調查》,《學習與探索》2017年第11期。。為了使“輪水班”規則持續發生效力,需要相應的懲罰措施,例如,在輪水班期間若有人偷水,家中財物將會被全部拿走,本村人也不會袒護。在此強硬的規則約束之下,輪水班得以長久實行,未再因用水發生糾紛。

四、啟示與探討

營盤村等四個村落都具有十分明顯的村落共同體特征。但是,排他性強、聯系微弱、國家權力介入不深的四個村莊,卻通過協商的方式建立了輪水班的規則,實現了雪山融水這一緊缺資源的有序利用,其經驗對當下的公共資源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協商治理的條件

協商自治并非僅產生于小范圍的“熟人社會”,排他性強、彼此封閉的多個村落共同體面對緊缺資源也能通過協商實現有序的治理。對于國家權力滲入不深、無統一的民間權威、日常聯系微弱的數個村落來說,協商是最好的決策方式,可以形成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帶來帕累托最優。但協商自治的實現需要三個基本條件:一是相近的地域和共同的利益。并不是所有的公共資源均可通過協商實現有效的治理,若無共同利益,則不會擁有相近的理性;若地域相距太遠則文化和思維方式差距大,且難以展開面對面的對話,難以通過協商形成理性一致。二是具有廣博知識和豐富經驗的領導者。合理的公共政策需要具有廣博知識和豐富經驗的領導者組織和引導人們就“共同體長久和總體利益”展開討論③陳家剛主編:《協商民主與政治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頁。,形成理性一致,進而達成協議。三是互惠與問責。協商形成的秩序從長遠來看能使各方獲利,被約束者才可能做出讓步,因此,互惠是協議達成目的和意義之所在。有效的問責機制可以保證協議的正常的運行,協議后形成的秩序的維系需要相關關系者能夠進行自我監督,并通過內部約束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協議的持續效力。

(二)對當下的啟示

村落的治理分為自律性的自治和他律性的管理④[日]清水盛光:《支那社會の研究》,巖波書店1940年版,第200-310頁。。協商可以形成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帶來利益最優化,而且通過相關關系者自主協商形成的自律秩序,更易被遵守。1949年之后,國家權力深入鄉村社會,村與村之間的公共事務主要由政權體系主導,不僅加重了行政負擔,也使各種矛盾層出不窮,難以調和。近年來在村民自治單元的探索中,撤村并組、自治單元上移,使很多聯系并不緊密的自然村被強行并入同一行政村,使得跨自然村或涉及整個行政村的公共資源治理成為難題。通過營盤村等四村“輪水班”的案例可以看出,在鄉村治理中協商自治可以在跨自然村或涉及整個行政村的公共資源治理中發揮基礎作用。村民在這類公共事務中利益高度相關且地域相近,便于通過協商的方式形成理性一致。在此基礎上,為國家權力的整合提供一定的秩序基礎,從而實現公共資源的良性治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9在线| 欧美日本二区| 五月婷婷伊人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婷婷激情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91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全裸无码专区|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a亚洲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2019国产在线|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色视频国产|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玖玖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7视频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另类第一页|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欧美日韩91|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欧美精品高清|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三级色| 噜噜噜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成人午夜网址|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专区|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91无码国产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一区|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