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娟
(河南省人民醫院產房,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產婦對于疼痛的耐受能力逐漸降低,加之剖宮產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宮產的發生幾率,可達50~80%左右,已經成為我國十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剖宮產幾率的升高主要是受到醫院以及社會綜合等因素的影響,將會增加產科醫療糾紛的發生幾率,導致醫患關系十分緊張,因此,助產士需要不斷增加自身的護理技能和綜合素養[1]。因此,臨床上通過采取產房優質護理服務的模式,能夠提高自然分娩的幾率,更加利于母嬰的身體健康[2]。
擇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所收治的184例產婦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主體,將其按照護理服務的措施不同分為優質組和常規組,每組分別為92例產婦。其中,優質組最大年齡40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27.15±1.18)歲;最短妊娠時間36周,最長妊娠時間41周,平均妊娠時間(39.59±0.38)周;常規組最大年齡42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27.84±1.46)歲;最短妊娠時間36周,最長妊娠時間42周,平均妊娠時間(39.73±0.56)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和妊娠時間等資料,經過對比,差異為P>0.05,表示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優質組采取產房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首先,需要為產婦構建一個良好的待產室,室內墻壁適當張貼祝福以及愛心的話語,并且尋求產婦家屬的幫助,積極陪伴在產婦左右,進而使得產婦能夠時刻感受到舒適以及溫馨的氛圍,進而利于為其構建一個良好的待產環境。同時,助產士還需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規范自身的著裝,在接待產婦時,需要嚴格按照語言美、形象美以及行為美等標準,為產婦營造一個良好而又和諧的氛圍;其次,助產士需要嚴格以產婦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加強對于產婦的優質服務力度,通過組織學習等方式,消除助產士對于產房服務的錯誤認知,分娩作為一項正常的生理現象,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此,產婦需要獲取來自親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對于大部分產婦而言,通常為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需要指導產婦家屬或者丈夫進行更為體貼的照顧和關愛;最后,對于助產士的管理和排班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根據產科的實際情況進行排班,對于產婦人數較多的情況,則需要提高助產士的數量,由三名助產士構成一個小組,并且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進行護理工作的分配,按照產婦的具體需要安排助產士為其服務;對于產婦數量較少的情況,則需要采取輪班休息的制度,進而提高助產士的整體護理質量。此外,于分娩前需要詳細告知產婦的身體狀況,對于情況良好的產婦則需要建議其采取順產的方式,積極鼓勵產婦對于自然分娩的自信心,并且正確引導產婦采取正確的呼吸以及用力方法,進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常規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服務措施。按照原有的護理措施進行常規的護理干預。
統計兩組產婦的各項資料,對比優質組和常規組自然分娩率以及各個產程的時間。
通過版本為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總結歸納并分析兩組分娩產婦臨床保護治療所涉及的各項數據資料。P<0.05則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優質組自然分娩率64例(69.57%)顯著高于常規組38例(41.30%),卡方值=14.871,P值=0.000,P<0.05,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
伴隨二胎政策的開放,產婦數量逐漸增多,產婦在分娩時所受到的服務質量將會直接決定了分娩方式的選擇以及分娩質量。近年來,伴隨我國剖宮產技術的發展逐漸成熟,選擇剖宮產的產婦數量逐漸增加,但是剖宮產將會使得產婦受到一定創傷,并不利于產婦的術后恢復,因此,臨床上為了提高產婦選擇自然分娩的幾率,通過采取優質的產房護理干預,效果十分顯著[3]。優質護理服務主要是根據產婦的基本情況和資料,制定詳細而又規范的護理服務方案,進而提高產婦對于分娩的信心,提高產婦選擇自然分娩的幾率[4]。本次的研究結論,充分顯示:優質組自然分娩率64例(69.57%)顯著高于常規組38例(41.30%),P<0.05,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由此可見,通過對分娩產婦采取產房優質護理服務的模式,能夠提高自然分娩的幾率。
概而言之,通過采取產房優質的護理服務模式,能夠減少剖宮產的發生,從根本上提高了自然分娩的幾率,護理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