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在音樂領域的表現就是管樂團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我國的各種音樂表演當中,很多音樂人的作品當中都出現了管弦樂器。音準問題是所有團隊型表演都會遇到的問題,在管樂團這種大型的表演當中表現得會更加明顯,因此,管樂團的指揮必須要找出音準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從根本上解決音準問題。
【關鍵詞】管樂團指揮;樂器;音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管弦樂團是一種大型的群體表演形式,是以現場表演、舞臺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的。相比傳統的表演方式,管樂團的規模更大,涉及到的樂器種類更多,并且每一種樂器都有其自身的表演方式,這就對管樂團的指揮產生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因此,這就要求管樂團指揮要能夠了解每一種樂器的屬性,加強自身的指揮能力,從而解決音準問題對管弦樂團的影響。
一、管樂團音準問題產生的原因
當前管樂團演出所使用的樂器大部分是木質樂器,例如長笛、單雙管等。每一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制造結構,因此在性能和使用技巧上也有很大的區別,這就造成了管樂團在指揮當中產生了音準問題。另外,木制樂器也受演出場地濕度、溫度、表演者狀態的影響,也就是說音準問題受很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
(一)樂器原因
樂器是人類很早就擁有的精神財產,并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從考古發掘和壁畫、崖畫中,都可以看到狩獵圍捕、信號傳遞、祭天禱神、戰斗助威或慶典舞蹈等都和發音工具或節奏音響緊緊相連。東方和西方人民憑借著各自的聰明才智都研究出了相似的能夠表達情感的樂器,但是由于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研究出的樂器材質也不相同。樂器的材質影響音樂的音準,銅制樂器和木制樂器在集體表演當中產生的音準問題就十分明顯。雖然說每一種樂器都可以發出單獨發出音樂的七個音符,利用單獨一種樂器演奏的時候不會產生音準問題,但是將各種樂器綜合到一起就會產生和聲,和聲的音符和某一種樂器的音符相比就會產生差異。一般來說,管樂團的表演主要是以樂器和聲為主,當然,開始以獨奏進行開場也很常見。如果在管樂團的表演當中同時出現了木質樂器和銅制樂器,管樂團的指揮就需要提前對樂器的音準進行統一和校對,以此來提升樂團表演的質量。管樂團表演當中產生的音準問題并不是由某一種樂器引起的,而是樂器綜合表演產生的弊端,和樂器的品質無關,也不能因此去評價木質樂器或者銅制樂器孰優孰劣。
(二)技法問題
每一位演奏者都需要掌握熟練的技法,這是演奏的基本功,也是評價演奏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每一位樂器的表演者在表演當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說個性,即使是同一種樂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表演者不同演奏出來的風格就會略有不同。舉一個通俗點的例子,就是歌曲的原唱和翻唱,每一個翻唱者在和原唱進行對比的時候都會有明顯的特色,部分翻唱者對歌曲的理解也是可以和原唱媲美的。表演技法是每個藝人在長期的學習和演出當中形成的習慣,這種習慣在進行獨奏的時候沒有問題,一旦到了管樂團這種團體的表演當中就會顯得格格不入,使整體的音樂表演顯得不和諧。因此,在管樂團表演之前,管樂團的指揮在彩排的時候,就要發現并指出技法問題,讓影響整體的某一位藝人進行改變和調整。只有所有參與者的技法得到統一,在演奏當中才會出現和諧之聲,使整體的效果更佳。
二、管樂團指揮如何處理音準問題
(一)加強木管演奏訓練
相比銅制樂器來說,木制樂器音準的不可控性更高,各聲部間音色差異存在較大的區別,融合過程難度較大,因此,管樂團的指揮者要根據表演的情況對木質管樂器的演奏內容進行調整。在演奏當中如果遇上了曲子連貫,并且情緒舒緩的樂段時,指揮者應當要求演奏者在發音當中不可用舌頭進行點音,需要憑借氣息對聲音進行控制。點音是一種演奏的技巧,一般用于急促、短暫的樂曲當中,具有爆發性的情緒渲染效果,在舒緩的曲子當中容易出現間斷,沒有氣息的控制穩定。同時,演奏的強度也影響著木質管樂器的音準,在連貫性的樂器表演當中,想要使音準達到統一,指揮者必須要注意自己指揮的手勢,手勢不可抬高,要盡量放低,給演奏者傳達舒緩輕柔的信息,從而讓演奏者可以靈活運用手指緊跟演奏的進度提高音準的穩定性,從而提升演奏的效果。
(二)統一銅管演奏技法
在當前的管樂團演奏當中,銅管樂器的演奏對演奏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提升銅管樂器的表演技巧是處理銅管樂器音準問題的關鍵。銅管樂器的演奏原理就是通過嘴唇的氣流來震動號口,從而發出聲音。想要控制音色和音準,就需要利用口腔附近的肌肉來改變口型從而改變氣流的大小和強弱,從而讓音色和音準發生變化。在低音區的演奏過程中需要演奏者可以靈活運用口腔的張合度及上唇方肌,只有上唇方肌得到徹底的開發,才能準確地控制音色和音準,使演奏更加靈活。另外,在樂團的演出當中,音色也對各種樂器的融合度起著重要的作用,音色不統一的話音準也就會不統一,因此管樂團的指揮者有必要對演奏人員的音色進行訓練。雖然說音色和音準不是一個概念,但是在演奏當中應該保持音色的統一。即使是同一種樂器也會發出多種不同的音色,在每一種音色當中都有與之對應的音符,如果在演出中音色頻繁地發生改變,即便是樂器獨奏觀眾在收聽當中的感官情緒也會發生變化,同時也會質疑演出者的水平。在團隊表演當中指揮者更應該注重音色,通過彩排尋找最為合適的音色,處理好音色之間的關系,找準氣息放松和連貫的感覺,最大程度降低口腔對音色的影響,增強音準控制工作的靈活性。
(三)提升自身的指揮能力
作為管樂團的指揮者要具備兩項能力:一是音樂能力,二是指揮素養。從音樂能力來說,作為管樂團的指揮要了解每一種樂器的基本屬性,每一種樂器的發音原理和音色等,雖說不用像演奏者這么專業但是基本的知識必須要具備。指揮者自身也要加強學習,深入研究音準工作,鍛煉個人的聽覺能力,能夠辨別主要樂器的音色和音準,在表演當中能夠清楚地發現表演者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時進行調整;從指揮素養來說,作為管樂團的指揮者要具備指揮的基本知識,避免在指揮當中出現失誤,還要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在大型演出開始之前,管樂團的指揮者要提前進入場地,觀察場地溫度和濕度,盡量減少這些客觀因素對演出的影響。另外,管樂團的指揮還要了解演奏者的情況,合理安排演出,重視演奏者的身體狀況,避免出現疲勞演出的情況。對本樂團的演奏能力有一個清楚客觀的評價,能夠及時調整演奏人員的狀態,從而讓演出的所有人都可以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完美地完成演出。
綜上所述: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管樂團的表演形式逐漸在我國各個地方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為我國的各種節目增光添彩。但是管樂團的音準問題使很多指揮者感到頭痛,音準問題主要是有樂器的不同材質和樂器的不同演奏技巧所引起的,對管樂團這種團體性的表演有著重要的影響。想要解決這一問題,管樂團的指揮者必須要加強木管演奏訓練,使木質樂器在管樂團的表演當中更加穩定;統一銅管表演技法,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技能,加強對樂器音色的控制,使表演更加和諧;同時,提升指揮者自身的指揮能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加強對音樂的研究,減少客觀因素對樂器音色和音準的影響,了解演奏者的各種情況,從而使演出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匡志芳. 組建高水平中學生交響管樂團模式探究[D].鄭州大學,2018.
[2]袁威.論管樂團自身特點而產生的音準問題[D].中央音樂學院,2017.
[3]李剛.培育指揮人才,促進管樂發展——2014全國管樂團指揮與組織管理培訓引發的思考[J].音樂創作,2014(8): 151-152.
作者簡介:詹慶文(1990—),漢族,男,廣東肇慶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或者器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