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一種西洋樂器,與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相互融合產生了諸多鋼琴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唯美的意境,為鋼琴演奏技術的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條件。本文就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進行闡述,進一步明確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技術特點,旨在更好地對中國鋼琴作品進行詮釋,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演奏理念;技術特點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鋼琴音樂藝術源于西方,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鋼琴藝術得以傳入我國,古典音樂藝術元素與鋼琴藝術高度融合,中國鋼琴作品藝術風格鮮明,民族元素突出,和聲的色彩感更為明顯。在此種情況下,對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特點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
中國鋼琴作品的獨特之處在于音樂思維鮮明,風格獨特,能夠將東方美充分展現出來,演奏理念獨特,這也是與西方鋼琴作品之間的顯著差異。
(一)從演奏理念中發展演奏技巧
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是一項藝術活動,需要腦力和體力相互配合,基于演奏理念來決定演奏技術,從而使中國鋼琴演奏達到良好的效果。在中國鋼琴作品演奏過程中,需要對作品意境進行整體把握,對演奏技巧、觸鍵方式及聲音色彩等進行提前預設和構想,之后在演奏過程中保證調度的合理化,從而在中國鋼琴作品中融入演奏者的情緒與情感,以便更好地對中國鋼琴作品進行詮釋,將其深厚意蘊和獨特美感充分展現出來。
(二)中國鋼琴作品的民族內涵
就中國鋼琴作品的類型來看,其主要包含四種:其一是以《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為代表的作品,此類作品有著豐富的情感內涵,曲調婉轉悠揚,屬于抒情類作品,以民族器樂曲為依據進行改編而成。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抒情類作品主題明確,具有民族器樂演奏特點,在向鋼琴作品改編之后,整個抒情類作品有著濃郁的民族色彩,表現力較強,敘事性更為宏大;其二是以《“黃河”鋼琴協奏曲》中的《保衛黃河》為代表的進行曲,作品包含濃厚的英雄氣概和磅礴恢宏的氣勢,表現力極強,演奏效果良好,在鼓舞人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三是以《第一新疆舞曲》《春舞》等為代表的舞曲,作品顯著特點在于,節奏感強烈,并且有著歡快的動感,在創作過程中以少數民族地區特有舞曲為基本元素,將鋼琴作品演奏特點融入其中,從而充分展現出民族特色,使鋼琴作品演奏更具魅力;其四是以《黃河頌》為代表的頌歌,感染力極強,能夠將聲樂和鋼琴作品之間的美感充分表現出來,尤其是在《黃河頌》中能夠在展現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戰斗場面的同時,充分展現出中華兒女對于母親河的深厚情感,從而將演奏與演唱完美結合,激發聽眾的愛國熱情,促進其對于鋼琴作品情感共鳴的產生,更好地把握中國鋼琴作品的獨特內涵。
(三)演奏理念中和聲的色彩感
就演奏理念來看,中國鋼琴作品通過民族性旋律和功能性和聲的結合形成獨特的色彩感,對支聲部中隱藏著的色彩性和聲進行篩選,對聲部層次進行甄別和預設,這就能夠將內在張力與傾向性充分展現出來。以《春舞》為代表,在鋼琴作品演奏過程中,能夠將色彩性和聲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在多個音區出現主題旋律頻繁交替的情況,從而使音響效果更為立體化,鋼琴作品演奏更具層次感。
二、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技術特點
(一)把握語氣和意境
就中國鋼琴作品來說,在演奏技術方面,要對語氣和意境進行整體把握,以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中國鋼琴作品的旋律舒緩,語氣和意境都具有獨特性,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需要對觸鍵進行控制,以舒緩的音流來展現前奏和尾聲,此種方式下所營造的音響效果縹緲又空靈,尾聲速度需要采取漸弱漸慢的方式,通過琶音聯奏的協調,并配合使用延音踏板,這樣就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意猶未盡的意境。在中國鋼琴作品中,民間音樂元素的合理化應用能夠巧妙地融合特定語感,包括一字多聲和一聲多韻,從而使中國鋼琴作品演奏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特有布局
在中國鋼琴作品演奏過程中要保證布局的獨特化,通過合理的方式來對特別片段進行處理,以更好地表達其中的韻味,中國鋼琴作品的整體布局更為精良,從而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中國鋼琴作品的價值在于,與傳統民族音樂美學追求存在一直性,以起承轉合作為重點,細節之處均有所體現。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要能夠圍繞主題來進行對比與回歸,通過演奏來展現出中國鋼琴作品的獨特魅力。在中國鋼琴作品演奏中,需要對整體布局進行把握,在演奏中融入中華文化傳統美學,從而通過演奏來展現中國文化價值,促進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水平的提升。
(三)把握多種元素的融合
就中國鋼琴作品來看,其技術特點的獨特之處在于,通過與傳統音樂元素的有機結合,使傳統與現代音樂創作理念得以融合,音樂得以發展。比如在汪立三的《蘭花花》作品中,通過鋼琴演奏使節奏對比更為鮮明,結構更加清晰,演奏富有自由性,旋律起伏,節奏富于變化,在中國鋼琴作品中,通過多種元素的協調融合,能夠將作品中的緊張感充分展現出來。在整個作品節奏中,通過2/4節奏和3/4節奏的合理交替,將作品中自由活潑的特性展現出來,使中國鋼琴作品實現了多元融合,演奏也更富有魅力。
(四)和聲、復調與五聲性旋律的關聯性
和聲、復調與無聲性旋律之間的關聯,是我國鋼琴作品演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術特點。以歐洲大小調體系為支持,鋼琴得以產生,作為一種伏特的樂器,在對德奧古典主義作品進行演奏的過程中,通過鋼琴的運用作品更具舒適性。中國民族音樂中,基礎為五聲調式,以四度五度作為旋法、和聲和復調創作的基本原則,可見中國鋼琴作品與歐洲鋼琴作品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需要對和聲、復調與五聲性旋律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具體把握,明確中國鋼琴演奏手法的具體特點,從而全面提升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水平。
(五)模擬性的音色技巧
就中國鋼琴作品來說,通過特定觸鍵技巧的運用對民族器樂音響進行模擬,進而對自然景觀進行描摹,對特定氛圍進行營造,從而達到良好的鋼琴作品演奏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模擬性音色技巧。中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傳統樂器對于聲響的模擬較為豐富,比如通過嗩吶模擬鳥叫聲、通過古箏模仿海濤聲等,中國鋼琴作品基于傳統技法的延伸,模擬性音色技巧得以應用,使得中國鋼琴作品更具想象力,將東方特色充分展現出來,使中國鋼琴演奏作品更具文化魅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鋼琴作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民族氣質,這也是中國鋼琴作品與歐洲古典鋼琴作品之間的顯著差別。這就需要全面把握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特點,將中國鋼琴作品的內在規律充分展現出來,從而將中國鋼琴作品的獨特內涵充分展現出來,才能使中國鋼琴作品更具魅力。
參考文獻
[1]楊七梅.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特點探析[J]. 藝術科技,2017(11).
[2]董敏.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特點[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2).
[3]丁想想.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特點研究[J].? 黃河之聲,2018(22).
[4]黃亞萌.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特點分析[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4).
作者簡介:張瑜(1980—),女,漢族,湖南長沙,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