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3年“網絡虛擬財產第一案”發生以來,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在市場認可其經濟價值的財產屬性的現實下,網絡虛擬財產作為民法所保護的對象,應當建立相關的物權規范制度。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擔保物權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182-02
作者簡介:林搖雪(1992-),女,浙江臺州人,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研究方向:民法。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
網絡虛擬財產因網絡交易而產生,兼具經濟、法律與網絡意義。因此,網絡虛擬財產,是指產生于網絡或存在于網絡空間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虛擬物品或數據以及對其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排他性的權利。
二、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
(一)關于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的理論
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主要有四種學說。
“無形財產說”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沒有客觀實在的物質形態,僅存于虛擬空間中,因而“無形”;由于其獲取也需金錢為對價因而具備財產屬性。
“知識產權說”認為,網絡虛擬財產的產生包含了開發者及使用者的智力勞動,符合知識產權的創新性與創造性,屬于我國知識產權的客體。
“新型財產說”認為網絡虛擬財產不具備客觀實在性,不符合“物”的內涵,不符合債權債務法律關系,也不具備創造性,不屬于知識產品。因此,屬于三者之外的新型財產。
“物權說”認為只要符合物權排他性、支配、控制與管理的特性的本質即為物權客體。網絡虛擬財產能被占有、使用、收益、處分。能通過交易發生權益轉移,符合物權的本質特征,屬于物權的客體。
(二)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的證成
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物權屬性,主要有以下理由。
1.符合“物”的本質
我國法律確立物權客體“物”應隨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擴大,不應局限于法律規定,要以開放的態度從物權的本質來認定。網絡虛擬財產能被占有、使用和處分,應認定為“物”。
2.符合物權的特征與效力
網絡虛擬財產的開發者與使用者均能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占有、使用和處分,符合物權的本質特征。目前已有司法實踐表明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侵害,可以通過返還請求權或賠償請求權的行使予以保護,如2017年張戈網絡財產案①,因此具備物權效力。
三、對網絡虛擬財產設立擔保物權的法理基礎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權利主體
從權利的取得方式來看,網絡虛擬財產被開發者開發出來時,權利主體開發者,對虛擬財產的最原始狀態享有所有權;當開發者將網絡虛擬財產轉讓給使用者時,所有權即發生轉移,此后在使用者通過自己社會勞動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的升級與升值,均屬于使用者。這與現實中商品的買賣類似,以交付為時間節點,交付前后,商品的所有權分別屬于商家和買家。
(二)網絡虛擬財產的動產屬性
若將網絡虛擬財產認定為不動產,所適用的物權變動規則為“登記”,現有技術和行政資源的限制會導致網絡虛擬財產的線上或線下交易變得十分棘手,網絡虛擬財產的流轉效率將大打折扣②。網絡虛擬財產的“特殊動產”屬性是由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易流程來決定的。
開發者與使用者間虛擬財產的交易中,使用者通過點擊開發者在特定程序中設置的特定功能選項,完成支付后,系統自動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將相關的網絡虛擬財產在購買者的賬號或特定賬戶中顯示,即完成整個交易。在使用者間的交易中,以網絡游戲為例,使用者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進行交易,然后通過游戲賬戶中的“轉讓”或“贈送好友”類似選項,將相關網絡虛擬財產轉讓至其他使用者。
因此,虛擬財產能通過特定的方式進行交易并實現占有、控制、收益的轉移,其雖具有虛擬與無形性,但其交付是真實有效地交付,與現實中動產的交付具有相同的功能。
(三)未違反我國立法規定
網絡虛擬財產是具有一定價值的能夠實現轉讓交付的特殊動產,因此,對網絡虛擬財產設立擔保物權具有價值基礎。
從抵押權與質押權的設立來看,我國《擔保法》與《物權法》均允許對動產設立抵押權與質權。此外,網絡虛擬財產不屬于我國物權法、擔保法所規定的禁止設立抵押與質押的財產類型。根據民法“意思自治”與“法無明令禁止即為允許”的原則,對網絡虛擬財產設立抵押權不違反我國法律規定。并且,大量網絡虛擬財產的轉讓交易已經證明法律并未禁止網絡虛擬財產的轉讓交易。因此,對網絡虛擬財產設立質權并不違反我國法律規定。
從留置權來看,留置權屬于法定擔保物權,我國《擔保法》與《物權法》均將其限定在動產范圍內?!段餀喾ā返?32條規定,“法律規定或不得留置的動產”,《擔保法》第84條則規定“當事人可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因此,網絡虛擬財產作為特殊動產,并不屬于法律禁止適用留置的物,只要當事人未約定不得留置,即可對網絡虛擬財產適用留置權的相關規定。
四、對網絡虛擬財產設立擔保物權的具體設想
(一)抵押權的設定
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特殊的動產,應同樣適用目前抵押權的設立規定。
雖然我國抵押權并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但卻規定經登記的抵押權可以對抗第三人。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的抵押權同樣適用登記對抗主義,登記機關應為公證機關,公證內容的核對義務由抵押權人等進行核實,登記機關僅需根據當事人的一致表示進行登記。
關于抵押內容,筆者認為抵押的網絡虛擬財產既可以是抵押義務人相關網絡賬戶中的所有網絡虛擬財產,也可以是特定的網絡虛擬財產;既可以是現有的網絡虛擬財產,也可以是義務人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所增值的網絡虛擬財產。由于義務人存在轉讓網絡虛擬財產的可能,因此,可以對抵押進行登記以對抗第三人,或在抵押合同約定“抵押期間不得轉讓”或“抵押期間,抵押權人對轉讓的款項享有優先受償權”。
(二)質權的設立
動產質權的設立以簽訂書面的質押協議并交付為生效要件,網絡虛擬財產的質押也應適用同樣的程序。關于是否完成的交付的認定,應以質押人是否將相關網絡虛擬財產轉入質權人指定的賬戶或將網絡虛擬財產的賬戶與密碼移交給質權人為標準。
網絡虛擬財產的質押僅限于設立質押時的網絡虛擬財產,而不包網絡虛擬財產的增值,因為在設立質押時,網絡虛擬財產已經交付給質權人,質押人無法對其付出一定的勞動使其增值。
由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特殊性,其可能因為長時間的不使用而貶值或被盜用,因此,除非質權人故意使其貶值、滅失,或未盡妥善管理義務外,不應追究質權人的賠償責任,同時應賦予質權人要求債務人補足質押或重新設立質押的權利。
(三)留置權的適用
網絡虛擬財產適用留置權應同樣適用留置權的相關規定。以網絡游戲為例,網絡虛擬財產適用留置的情形可以為“委托他人代為管理游戲賬戶”,此處的管理是指通過受托人的游戲活動,使游戲賬戶得到升級或向其他有利的方向發展。在委托他人代為管理游戲賬戶的法律關系中,受托人基于委托而合法占有委托人的游戲賬戶、密碼、密碼更改方式以及賬戶內的虛擬財產,當受托人基于自身的游戲活動達到了委托人的目的而委托人未支付約定的對價時,受托人可以通過更改密碼的方式或將賬戶內的虛擬財產轉移至自己名下游戲賬戶,已達到留置的目的。之所以允許通過更改密碼的方式予以留置,主要是因為委托人可以根據原來的賬戶與密碼進行登錄后對密碼進行更改,受托人將無法繼續占有虛擬財產,而無法達到留置的目的。
五、結語
目前,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法律屬性均尚未有定論,能否對網絡虛擬財產設立擔保物權也存在爭議,關于網絡虛擬財產設立擔保物權的研究極少。筆者通過研究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是指產生于網絡或存在于網絡空間的具有一定交換價值或使用價值的虛擬物品或數據以及對其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排他性的權利,是一種特定的動產,可以適用《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對其設立擔保物權,以期對以后更深入、更具體的研究略有裨益。
[ 注 釋 ]
①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7)京02民終4209號.
②羅大均.對“網絡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思考[M].福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 參 考 文 獻 ]
[1]于志剛.論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J].政法論壇,2003(06):122-132.
[2]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7)京02民終4209號.
[3]羅大均.對“網絡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思考[M].福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4]陳旭琴,戈壁泉.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J].浙江學刊,2004(05):143-147.
[5]楊立新,王中合.論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及其基本規則[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06):5-15.
[6]謝江東,梅慎實.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J].南海法學,2017,1(05):35-46.
[7]楊德華.網絡虛擬財產物權定位的證立—一個后果論的路徑[J].政法論壇,2016(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