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滿琴
摘 要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社會信息化的高度融合,高等院校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機遇與挑戰并存,尤其是作為高校學習管理工作這個“穩定器”,也正處于一個“更新換代”“轉型升級”的關鍵窗口期,通過樹立數據思維,用數據分析、用數據評價、用數據判斷,借助“大數據+”這雙隱形的翅膀,打造運用數據高效、精準、全面管理高校學生工作的“云模式”。
關鍵詞 高校學生管理 大數據運用 “云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02
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Path of "Cloud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Data
HUANG Manqi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as the "stabilizer" of university learning management; it is also in a key window period of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y establishing data thinking, data analysis, data evaluation and data judgment are used, with the invisible wings of "big data +", we will create a "cloud model" for the efficient,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with data.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Cloud Model"
21世紀是大數據的時代,“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橫空出世,高尖端的信息技術為傳統的生產生活的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在信息化的浪潮大勢下,高校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必然會受到雙重沖擊,一方面來自外部環境的巨變,“信息爆炸”呈幾何式增長沖破校園相對狹隘的信息壁壘;另一方面源于高校主體對象的更替,更多信息時代的弄潮兒“95后”“00后”大學生進入校園,加劇了這個新群體對傳統“象牙塔”的內部“化學反應”。高校應看清大勢、乘勢而上、順勢而為,與時俱進的利用大數據便捷、高速、整合等優勢,變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這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常抓不懈的重要環節,抓牢抓緊抓出新時代的特征和印記,以期達到升級高校學生管理的數據“云模式”,提升學生管理的新效能,促進學生管理的新突破。
1 創新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的落腳點
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集中在“教書育人”這個主責主業上。從主體對象來說,“95后”“00后”大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絡和智能設備,網課學習、網上購物、電子支付、網絡交友等等信息化方式涌入校園,與大學生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密不可分。管理對象的轉變勢必要求管理工作緊跟步伐、及時調整,大學就是半個社會,從大學生的內在思想到外在言行,從大學生的學習學業到校園生活,均涉及到學生管理事務的方方面面。[1]在“萬物互聯”的影響之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肩負著新使命、新目標,開啟數據化、信息化發展的“云模式”。筆者將學生管理工作數據“云模式”的落腳點歸納為:(1)大數據+思想動態,大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定型的關鍵期,也是大學生思維模式、性格品行定格的塑造期,利用“大數據+”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及時關注、精準介入和實時引導,確保大學生思想不發生“偏差”、不走入“誤區”,照亮漫漫求學路、抵御不良誘惑、補足精神之“鈣”。(2)大數據+行為預警,由于大學生沒有步入社會,思想普遍單純,考慮問題不夠成熟,容易產生不考慮后果的行為偏激,通過“大數據+”對大學生行為的分析預警,提前掌握不穩定因素和潛在性風險,推動大學生養成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堅定不移的把國家法律、校紀院規挺在前面,懂規矩、知敬畏、存戒懼,不踩“紅線”、不越“底線”、不闖“雷區”,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學習生活。(3)大數據+學業管理,學業是大學生在校園生活的主業,涉及到具體的管理事項包括:考試舞弊掛科、長期無故曠課、學分沒有修滿、拿不到學位證等等現實問題,每一個問題都與大學生密切相關,也是檢驗學業管理成效的“晴雨表”,通過“大數據+”學業管理,對大學生個人的選修課目、上課點名、考試分數、借閱書籍等數據進行分析,掌握大學生在學業學習上的不足和短板,是否存在“偏科”或“掛科”的高風險,為學生科、班主任及時提醒干預提供有效參考。
2 探索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的阻力點
縱然信息全球化的步伐飛速,但縱觀國內高校在利用大數據管理學生工作的趨勢、進程可謂雄關漫道、道阻且長,存在起步發展不均衡,有的剛剛起步,有的還在摸索,還有的仍在觀望,創新的孕育成長注定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創新發展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必然是一個打破成規、突破桎梏的過程,不可避免的面臨諸多挑戰與困難。
(1)思維定式的局限。目前,有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仍僅僅停留在貫徹落實上級具體工作部署上,僅僅滿足于為了管理而管理,常常是被動的“要我管”,而不是主動的“我要管”,長久累積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式,在這種局限之下,結合管理工作實際、謀劃推動管理創新,必然存在用老經驗、老辦法干工作的情況,對利用大數據管理還或多或少存在陌生感和不信任,狹隘的認為“人管人”才最有效,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去創造性推進學生管理工作。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運用大數據理念指導學生管理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發展潛力。
(2)數據融合的不足。雖然互聯網已經融入校園,但離大數據的實踐運用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需要對信息化軟、硬件設備技術的研發和投入,并且短期內無法見效、存在風險。[2]創新發展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的首要支撐是建立“數據池”這個源頭,收集、整合、錄入不同屬性、不同格式、不同類別的數據融入“數據池”更是“活水”,有的高校為求“源頭活水”即使舍得投入,卻受困于技術能力無法匹配、后勁不足,大多數高校還是望而卻步、心有余而力不足。
(3)專業隊伍的匱乏。大數據的運用缺少不了專業隊伍,反觀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現狀,從社會閱歷、專業背景、生活方式、素質層次等方面與“95 后”“00 后”的大學生都存在巨大差異,在運用信息化學習、生活、工作方面差異化尤為突顯。
3 推行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的切入點
(1)樹立數據管理的思維。理念一變天地寬,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創新發展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關鍵在培養人的數據思維意識,[3]一方面,高校學生管理者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要及時轉變思想,更清醒的認識到信息時代學生管理的新形勢,更準確的把握運用好大數據對提升管理質量和效能的新優勢,自覺融入大數據的理論學習、知識更新、系統操作、實踐運用各個環節,做到心入帶動身入,變“要我用”為“我要用”。另一方面,涵養運用大數據管理思維貴在堅持,也難在堅持。考驗的是管理層有沒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懷,有沒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境界。堅定不移走數據管理之路,像擰螺絲一樣把每一個環節都抓緊抓實,像釘釘子一樣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好做實,一環緊著一環扣,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接著一步走。持之以恒抓數據管理建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決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短時間看不到成效就半途而廢。
(2)強化頂層制度的設計。俗語有云:“人要人干人不干,機制調動千千萬”。堅持發展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沒有一套管用的機制不行。從頂層設計上,要強化宣傳、學習運用大數據管理學生工作的力度,通過專業講座、技術培訓、成效展示、外出交流等形式多樣的舉措,激發管理者和學生的參與自覺性和動手操作性;從制度建設上,要經過科學論證、客觀調研、因地制宜,謀劃出臺數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長期建設規范性文件,明確近期目標、遠期規劃、階段推進、重點攻堅等,明晰責任人、責任部門、推進時限,實現工作具體、責任到人。從全校發展大局出發,調動全校師生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積極性,集中力量一項一項推進到位、一個一個解決徹底、一步一步接近目標。
(3)加大軟件硬件的投入。信息技術是當今高尖端的行業領域,想要率先掌握運用好大數據不能抱有“花小錢辦大事”的思想。在技術支撐上,結合學生管理的重點項目建立與之匹配的“數據通道”,分門別類收集匯總,最大限度做大“數據池”的整體容量。在數據整合上,做到應錄盡錄、應采盡采、避免遺漏,對學生校園消費、借閱圖書、宿舍用電、學業學分等方方面面的數據全部收集,制定統一規格的錄入模板,最大限度整合數據注入“數據池”,為“數據池”引來源頭活水。在維護升級上,為保證“數據池”信息數據的準確、完整、海量、鮮活,引入專業團隊、專業設備對數據錄入進行嚴格把關,對“數據池”定期更新、維護、升級,對發現的信息安全隱患漏洞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保障大數據運用的科學分析和正確應用。
(4)提升運用數據的能力。圍繞提升管理者數據敏感度和應用能力,以“大數據+”、云端、人工智能等新知識新業務為重點,一方面采取專家集中授課、遠程視頻教學、網上選修自學、系統應用考核等方式,既培訓信息化基礎知識,又訓練管理崗位應用技能,強化管理者的數據意識。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應用技能考核,從選人用人、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探索創新用人機制,采取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和合同聘用等多種形式并用,內部挖潛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等方式,招錄、培養、留住一批懂信息化、會應用的高素質人才,為信息化高端、深入應用提供支持。[4]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由傳統經驗思維向現代化數據理念轉變,真正使管理者樹立數據思維、學會數據方法、運用數據工作。
(5)建立評估評價的體系。創新發展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工作線長面廣、點多責重,需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由校領導主抓,分管部門具體抓,形成項目任務必須明確,操作流程必須規范,數據質量必須保證,工作責任必須落實的規范流程。嚴厲考評獎懲,對數據采集和數據質量進行嚴格檢查,落實工作倒查和責任追究機制,堅決防止信息漏采漏錄、弄虛作假等情況發生,造成后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責任,形成發展高校學生管理數據“云模式”的長效機制。從而實現高校學生管理水平提質升級,為高校長遠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顧永惠.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6(15):121-122.
[2] 姜鈺.大數據思維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86-87.
[3] 任訥.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與對策分析[J].智庫時代,2018(47):66,70.
[4] 郭小平,鄒振宇.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教學創新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7(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