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儉 徐有軍
摘 要 不良校園貸是現代社會突出的問題,也是熱點問題,相關負面新聞層出不窮,不僅危害大學生經濟利益、人身安全,也對社會大環境產生了不良影響。本文通過對校園貸現狀的調研與總結,提出以高校制度管理角度出發的與以高校大學生素質創新角度出發的校園貸解決對策。有效解決不良校園貸問題,也是高校管理制度完善的推進。
關鍵詞 校園貸 高校規范化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10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of Bad Campus Loan and Research on
Normalized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Kejian, XU Yojun
(College of Rail Transit,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88)
Abstract Bad campus loan is a prominent and hot issue in modern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negative news not only endangers the economic interests and personal safe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mmar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mpus loa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ampus lo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management and quality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bad campus loans is also the promo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campus loan; universi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近幾年,校園貸款問題愈演愈烈,陷入校園貸的大學生數量每年都在迅速增長。受害大學生輕則被追債電話騷擾威脅、個人信用記錄受損、被非法放貸人員威逼利誘陷入歧途,重則因沉重的債務壓迫,產生嚴重的心理危機甚至輕生。大學生所在高校及其家庭,也多受困擾和牽連,校園貸款問題已經逐漸演變成為校園貸危機。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年8月,在銀監會召開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新聞發布會上,其中就針對校園“網貸”提出了 “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緩解校園貸危機,對其產生的原因剖析與應對處理辦法,是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與管理工作切實需要研究和亟待解決的。
1 校園貸危機原因剖析
為了解校園貸危機的產生原因,我們通過與大量受害大學生交流與溝通,具體掌握其陷入校園貸的個體原因。同時,對在校大學生思想特點也進行了了解與分析,結合社會環境與經濟發展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初步總結出了幾點校園貸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
1.1 社會不良引導
各類銀行、電商、消費金融公司、小額放貸公司、線下私貸的大量宣傳和低門檻、無條件放貸,大大刺激了大學生貸款。有購買需求的大學生,在通過網絡搜索產品時,分期付款、小額貸款的廣告就在產品展示的頁面上,這給暫時沒有消費能力,暫無購買計劃的大學生產生了提前消費的影響,從而陷入了非法貸款機構的陷阱中。各類放貸公司或機構的宣傳,無孔不入,形式極其多變,存在于大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樣大量的廣告宣傳甚至對沒有購買需求的大學生,也產生了過度消費、提前消費的誘惑。據初步計算,截至目前,充斥在網絡、媒體、購物平臺的小額貸款廣告,多達上千個,大部分屬于非法放貸;大學生每天在非主動意識的情況下,會被動接受不少于十個貸款廣告。這些非法放貸機構采取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非法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給學生帶來惡意貸款。這些不良校園貸往往存在費率不明、貸款門檻低、審核不嚴、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風險難控、易將風險轉嫁給家庭、校園代理人無資質等風險問題,是校園貸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
隨著經濟結構的發展,大學生金融服務成了P2P金融發展最迅猛的產品類別之一。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中心調查并撰寫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中提到,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其中網絡貸款幾乎占一半。通過網絡貸款的大學生除了受到各類放貸機構的鼓動和引誘,還存在受到同學貸款消費、社會環境等影響。雖然貸款并非錯誤的消費方式,但大學生辨別貸款是否正規,是否存在風險的能力不足,并且缺乏自我消費內容的理性分析和控制。受周圍環境影響,也是校園貸危機大部分集中出現在同班同系部情況的產生原因之一。
1.2 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心理的扭曲發展
大學生日常消費包括學費、生活費、衣服等日常花銷。隨著我國扶貧政策力度的加大,每年投入到大學生資助資金的數額不少于國家財政收入的4%,再加上高校及社會各界的共同資助,結合專門的生源地貸款政策,已經基本達到不讓任何一名大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這也就是說,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缺少基本生活開銷的大學生,是不會再有其他網絡貸款的需要。陷入校園貸的大學生,其錯誤的消費觀念是導致校園貸危機的直接原因。除了基本生活開銷,有些大學生還有網絡游戲、名牌電子產品(手機、電腦等)、名牌服裝、頻繁下館子等高額花銷。當家庭能給予的生活費不能滿足這些消費或消費內容得不到家長的支持時,這些大學生就會通過網絡貸款的方式滿足,最重要的是,他們并沒有還款能力。為了隱瞞家長,他們在債務壓力下,選擇以貸還貸的方式,使得債務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數額巨大,陷入了校園貸危機。
校園貸危機最大的莫屬裸貸和高利貸,陷入裸貸的主要是女大學生群體,不法債主通過要挾借貸者以裸照或不雅視頻作為貸款抵押證據,在借貸女大學生無力償還債務時,以此做為威逼利誘其參與非法活動的條件。“裸貸”往往給借貸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致使借貸人不堪其擾而采取極端做法。這些女大學生為了購買服裝、化妝品或手機等非必要消費,為了貸到僅僅幾千元,自愿將自己的裸照或不雅視頻作為抵押,反映了她們扭曲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消費心理的不良發展也值得關注。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是集體生活,他們的消費觀念容易受到從眾、攀比、求異等不良消費心理的影響,看到周圍同學的消費內容或高水平的生活花銷,這些不良消費心理就導致了不理性的消費和盲目的校園貸。另外,大學生還存在各種心理學上的效應對其消費心理的不良影響,如狄德羅效應、①棘輪效應。②因為第一次的高消費而帶來的適應性提高消費水平,原有消費水平不能滿足的情況下,校園貸就因此進入了這些大學生的生活中。
1.3 大學生價值觀的錯位
在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中,價值觀的錯位是比較明顯和常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多元文化的沖擊,公共道德標準的寬容都給在校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帶來負面影響,在消費觀念上的具體表現為追求物質利益意愿過于強烈。據了解,為了增加生活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加兼職,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以請假、逃課方式,將學習時間也用來參加兼職,嚴重影響了學業。一些非法放貸機構正是利用了大學生這種價值觀的錯位,以兼職為誘餌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并要求發展學生下線進行逐級斂財。他們以貸款購物刷單獲取傭金名義進行詐騙。這種兼職代理身份發展下線并進行逐級提成是典型的傳銷模式。多數大學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驅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這種傳銷式校園貸模式中,還有一批特殊人群。個別大學生因價值觀的嚴重偏離,在明知自己是在欺騙同學的情況下,仍然大范圍的宣傳和發展校園貸下線或網絡刷單詐騙。甚至在后期,這些大學生干脆退學,放棄學業專門從事詐騙活動。這種情況在校園貸危機產生原因中影響最大、危害最廣。這些大學生依靠自己對大學校園的熟悉,將利益的黑手伸向同學,短期詐騙金額高達幾百萬,受害學生數量達幾千人。
1.4 大學生賭博、吸毒等惡習的衍生
絕大部分有賭博、吸毒惡習的大學生,因需要大額支出,一般家庭給予的生活費根本不能滿足他們,通過一般或少量的校園貸也無法滿足。最終,他們會向高利貸組織借貸,陷入校園貸危機。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學生通過校園貸小廣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滾利的情況下,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背負的債務近20萬元!觸目驚心的數字告訴我們高利貸的兇險。但是賭博、吸毒等惡習讓大學生們無暇顧及這樣的危機,他們因惡習的侵害幾乎喪失了理智和基本分析能力,陷入其中。這種校園貸危機危害極大,影響極深,無法填補的債務和非法追債手段也讓他們的家庭因此受到牽連,導致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2 高校規范化管理建議
綜上,總結產生校園貸危機的原因,主要來源于放貸機構和受害大學生兩個群體。從大學生群體入手,若要解決并緩解校園貸危機,高校的規范化管理和革命性素質教育是問題的關鍵。通過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的了解,對校園貸危機產生原因的剖析,我們總結出了幾點高校規范化管理建議。
2.1 校園環境的凈化
校園貸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網絡、校園廣告和大學生傳銷性宣傳,我們要對這三個方面嚴加防范和規范化管理。其中,網絡和校園廣告的規范管理屬于校園環境的整治范圍。高校應通過技術手段,有效辨別和隔離網絡上非法放貸的各類宣傳;加強監管通過校園廣告宣傳渠道的各類校園貸信息,做到不留死角、及時發現、及時清除。凈化大學校園環境,從致害源頭有效降低校園貸危機的產生幾率。
2.2 規范校園信息網的組建與使用
高校校園的信息網指由學生、學生干部、班主任或輔導員、高校學工管理部門等單位由小到大組成的信息傳遞系統;信息網的組建和使用是真實了解大學生課后生活、學習情況的有利工具。為有效解決校園貸危機問題,高校應規范校園信息網的組建與使用。具體包括信息網組建結構合理,信息網大學生端口涉及每一個大學生,信息傳遞真實、及時;信息網學工管理端口擴充信息問題反饋與解決所指部門、問題學生家庭、大學生教育問題熱點難點總結與解決團隊等,將信息網傳遞的信息及時核實、總結并有效解決,真正發揮信息網組建作用;針對校園貸問題,明確信息網任務,包括大學生行為異常、有疑似宣傳校園貸、陷入校園貸、有賭博吸毒惡習、不合理高水平消費、不良消費心理表現等內容,信息反饋頻率不低于每月一次。
通過高校信息網的規范化組建與使用,我們可以準確、及時了解大學生接觸校園貸情況,也能及時預警校園貸的發生,及時防范制止,發現涉及大學生也能及時反饋給其家庭,加強教育、及時止損。
2.3 對大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
大學校園環境凈化建議中提到,校園貸的主要傳播途徑除了網絡和校園廣告之外,還包括大學生傳銷性宣傳。參與傳銷宣傳的大學生,利用自己大學生身份,拉近了與本校同學的距離,使大量大學生受騙,危害很大。高校應規范大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及時修改、增加有關參與校園貸詐騙、宣傳、鼓動的大學生處分條例,嚴肅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構成犯罪的,要及時報案送檢,有效制止校園貸危害的擴大。
對有賭博、吸毒等惡習的大學生的管理與教育,也要列入大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條例中,加強對其教育的手段需要多樣化,這也是凈化校園環境的舉措之一。
2.4 規范校園兼職管理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加兼職是大學生價值觀的真實發展表現,有通過勞動付出賺取傭金豐富生活的目標,本身沒有錯。問題在于大學生對如何合理分配兼職時間,辨別正規兼職信息能力上。所以,規范校園兼職管理是形勢所需,高校應成立兼職管理組織,主要負責正確引導大學生價值觀發展,幫助大學生篩選真實兼職信息,進行兼職專項教育與管理,幫助大學生兼職有度發展。對大學生創業人群、家庭經濟困難人群、出現兼職問題與困境的大學生群體要重點關注與幫助。校園貸以兼職為幌子的宣傳或機構,會在規范校園兼職管理的推進中及時發現,堅決攔截下來,避免了他們對大學生兼職群體的侵害,也避免了校園貸危害通過大學生兼職造成的快速擴散。
2.5 革命性素質教育推進
校園貸危機原因的剖析顯示了新時代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凸顯,明確指明了大學生素質教育需要革命性的改變。小步伐的改變無法跟上新時代的變化,傳統的教育內容與方式需要棄舊圖新,適應大學生成長環境與真實表現。我們建議,在大學生素質教育計劃中增加各類專項教育。如針對信息化發展的網絡安全教育、隱私保護教育、防范各類詐騙教育,還包括財商教育、創業教育、信用教育、兼職教育等新時代需要的專項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方式也應貼近大學生生活,適應大學生思維,如利用新媒體宣傳、開發相關教育APP、專項教育個性化與智能化、緊密結合生活實踐等,有力引導大學生素質教育發展,避免以強制、阻止、枯燥說教的方式進行,引起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2.6 新問題的預測與防范
縱觀校園貸危機產生的各種原因,我們能發現大部分問題是緊貼社會環境發展的,這也提醒了我們還要對社會發展現象進行分析,提出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做好教育和防范。在此,我們通過政治、經濟、科技等學科發展為理論支撐,有幾點針對校園貸未來可能遇到新問題的預測建議。第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功能和種類越來越適用于人們的生活,大學生們對高端電子產品的需求會逐步增多,這會導致大學生提前消費的需求也隨之加大,這無疑為貸款消費方式增加了更多的市場,校園貸的需求量將會隨之增長。第二,隨著整容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影響,女性對整容業、美容業的需求也會大幅度增長,女大學生將越來越多的加入整容、減肥大軍,但用于此項消費的金額不是普通大學生能承擔的,這也會刺激校園貸市場的畸形發展。第三,詐騙方式與種類的善變。未來社會,詐騙種類將更多更廣,詐騙的方式也越來越具有偽裝性。高校針對各類詐騙的安全教育,應加大大力度研究,努力高于詐騙水平,分析總結預防詐騙的不變法則,實施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辨別各類詐騙能力,避免傷害發生。第四,文化的多元化與全球一體化進程的發展,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有利有弊的影響大學生成長,如何戰略性引導教育,預先防范三觀不正帶來的校園貸危機,必須盡快開展研究與實施。
3 對非法放貸機構加強管理的建議
高校規范化管理研究不包括對非法放貸機構的管理,但是校園貸危機的產生,非法放貸機構的虛假宣傳、詐騙行為、高利貸放貸形式等問題是主要矛盾。為此,我們也提出幾點對非法放貸機構加強管理的建議。包括對放貸機構資質、對融資來源的加強審查,非法放貸機構不僅嚴重危害了各高校校園穩定,他們的非法放貸與非法集資活動也對全體公民產生了極大的危害。我們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國有金融企業,與非法放貸機構勾結,將持有資金投入非法放貸以期獲得高額回報。這種正規企業暗箱操作違法活動的情況,反應了資質審查的不足。所以,加強對他們的審查力度,堅決打擊違法非法放貸、融資機構,才能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另外,無良媒體也是非法放貸、非法融資的幫兇。調研小組模仿大學生日常生活接觸媒體,發現非法放貸宣傳無孔不入,大學生以被動接受的方式,受到放貸宣傳的深度影響,這種影響甚至遠遠超過了高校素質教育,校園貸危機的產生無良媒體責無旁貸。我們建議相關部門要提高對各類公共媒體、自媒體的職業道德要求,也同時加強審查與管理,嚴厲打擊或關停、整改無良媒體,凈化宣傳環境。
4 總結
校園貸的危害涉及人員廣、危害大、處理過程艱難,造成了校園環境、社會環境的不穩定。我們通過深入了解受害大學生人群,調研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分析了校園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對應產生原因,提出了高校管理規范化的幾項建議,通過對校園環境的凈化、規范高校信息網、加強大學生行為規范管理、規范校園兼職管理、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建議等方面的改進,有效緩解校園貸危害,避免校園貸危機的產生。同時,大膽預測校園貸發展,提出預防措施。建議社會監管部門加強對非法放貸、非法集資、無良媒體的監管、審查。呼吁社會各環節,共同努力,良好合作,努力將校園貸危機有效緩解,避免于初期。
項目基金:2018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校園貸問題的高校安全教育體系研究》2018SJSZ140
注釋
① 狄德羅效應:法國哲學家狄德羅因為偶然得到一件高級睡袍后,為了搭配睡袍而逐步更換了一切家具和裝飾。狄德羅效應是指人永遠不能填滿的欲望黑洞,到達一個階段,各方面都要求配套上升,上升的頂端是力所不能及的。
② 棘輪效應也稱制輪效應,指人們在消費時的一種習慣。當消費水平提高時,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隨之上調;但當消費水平再下降時,消費習慣卻不會隨之降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報,2016-04-15(1).
[2] 鐘穎.高校大學生“校園貸”存在的風險及教育措施研究[J].科教導刊,2017.11(1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