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秦是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師,在音樂史學的研究領域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如果不能從其思想根源入手進行剖析,就不能深刻地認識其之于中國音樂史學現階段發展的關系。因此,深入分析洛秦音樂史學問題,應該從他的音樂史學等著述等著手,以此來整體提升研究的深度,不斷優化研究的力度與廣度。
【關鍵詞】洛秦;音樂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9.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音樂的發展歷史上,洛秦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梳理了中國音樂史的脈絡,為音樂史學研究打下了夯實的根基。因此,在深入全面研究我國音樂史學方面的問題時,必須深入結合洛秦的研究史學,以此來提升研究的整體成效,以此來綜合性把握我國音樂的發展脈絡以及格局。
一、宋代音樂研究——斷代史學研究的新方式
宋代音樂在我國音樂發展史上是濃墨重彩的關鍵一筆,洛秦癡迷于研究宋代音樂,這可能與它對古代音樂的認知以及興趣等有關系。洛秦曾經系統的接受過古代音樂史學的學術訓練,同時也精讀過大量的相關資料,這使得他的古代音樂素養非常高,這就為他研究宋代音樂提供了夯實的基礎。同時,洛秦所在的上海音樂學院,也注重宋代音樂的研究,這就為洛秦開展系列音樂研究創設了良好的氛圍。此外,相比輝煌的盛唐音樂,人們對于宋代音樂的認知比較低,甚至忽略了宋代音樂的重要性。作為音樂研究大家,在洛秦看來,任何一種音樂形式都值得深入全面的研究,這才使得洛秦音樂的研究得以全面深入的開展。在宋代音樂的研究過程中,可以驚奇的發現,宋代音樂研究的展現方式往往是團隊性的。受地域關系的影響,我國宋代音樂的主要研究城市分別為上海以及開封,前者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后者則是中部地區的一個小城市。但分析二者的歷史淵源,可以發現之所以這兩個地方集中研究宋代音樂,主要是因為它們分別為南宋、北宋的建都之城。這一地域上的“近我”構成了“近我反思”和“家鄉情結”的音樂史學研究案例,是歷史音樂人類學重要的“中國經驗”。
受濃郁的研究氛圍的影響以及中國古代音樂的熏陶,洛秦對于宋代音樂的癡迷程度非常高,這就促使他開始著手于宋代音樂的研究。早在2003年,洛秦就開始接觸宋代音樂,他的“近我”意識也比較強烈。當然,在宋代音樂的研究過程中,洛秦生長的地方就有濃郁的歷史特色,這種成長環境以及氛圍,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它的研究進展,也使得他的研究成效碩果累累。在宋代音樂的研究過程中,洛秦側重“家門口”,即現在的杭州的田野工作,同時陸陸續續的誕生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洛秦在宋代音樂的研究過程中,他注重還原歷史,注重植根于傳統文化,尤其注重把握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聯性,這使得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夯實,研究體系非常系統且全面,能夠很好的指導實踐、作用實踐。同時,洛秦也創造了宋代音樂的研究方法,即“歷史田野”。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與把握宋代音樂不同階段的歷史特征以及文化屬性,所以他在宋代音樂的研究過程中融入了歷史人文的觀念,注重從歷史的角度以及視角來分析問題,審視問題。這種新穎且全面的研究方法,使得他的研究成果非常的夯實,使得他研究之路積下了累累碩果。
二、“音樂上海學”——城市的“近我”田野
洛秦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在音樂史學的研究過程中,自然脫離不了濃郁的上海特色以及地方文化屬性。同時,在他的音樂史學研究過程中,同樣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和浸淫。比如洛秦在遠赴美利堅合眾國學習期間,他發表了兩個不同方向的論文。單單從這兩個論文的角度,就可以窺探出洛秦在音樂史學研究過程中的視角以及方法。如他對地方戲種昆劇的研究,充分體現著洛秦濃厚的“近我”實踐,也側面表明了他對于曾經生長工作區域范圍內的文化的認知興趣。當然,除了這些地域性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外,洛秦還對美國的街頭音樂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種研究,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西方音樂的闡述與概述,而是站在“本我”的立場來審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其他國家的音樂表現形式。正是因為在美國學習升造期間的所思所想以及所獲等,使得洛秦的音樂研究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開始著眼于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城市音樂研究”。雖然“城市音樂”這一概念并不是洛秦獨創,但卻由他來進行了發揚光大。洛秦將在美國的學習成果以及自己的音樂認知,完全傾注在了于己而言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并在研究實踐中推廣和發展了“城市音樂”的研究范圍。他還首次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界定義,“城市音樂人類學”。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城市文明高度發展,城市經濟條件日趨優化,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為音樂發展打下了非常深刻的城市烙印。洛秦在城市音樂的研究過程中,注重把握城市、城市文化以及城市音樂之間的關聯性。他將城市音樂的概念進行科學的界定之后,以此來尋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音樂作用和功能,繼而明確音樂發展的重要方向。此后,洛秦開始著手將城市音樂研究與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相結合,走出來一條富有創新意義的學術之路。伴隨著音樂領域的全面快速發展,音樂發展的形態不斷更新與豐富,新音樂不斷推陳出新。但在近現代史上,深入全面的研究我國音樂的發展史記以及歷史脈絡,都脫離不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區域,那就是上海。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無論是主動性的對外開放,還是被迫性的口岸開放,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上海音樂的交融與發展。因此,洛秦在音樂史學的研究過程中,以“近我”的“歷史田野”視角來審視和定義上海音樂,從而更加關注生活實踐以及城市文化等因素對城市音樂發展的影響。
三、理論研究的范式與方法論——“音樂文化詩學”
在音樂史學的研究過程中,洛秦注重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融入了很多全新的理論設計,這就使得他的音樂史學研究既收獲滿滿,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指導實踐、作用實踐。伴隨著人們對音樂史學研究工作的重視以及認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重新梳理音樂史的研究體系以及研究工作。特別是他們加大了對過往音樂史研究的批判,甚至認為部分研究成果以及方向沒有可取之處。洛秦作為音樂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對于過去音樂史學研究工作始終帶著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洛秦開始反思音樂史學的研究歷程,同時結合自身的學術見識,他開始思考如何借用音樂人類學的田野思路來“挑戰性”地“重寫音樂史”。“音樂文化詩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論,在音樂史學的研究過程中,它能夠為人們提供重要的參考與借鑒,同時也能夠充分把握“城市田野”和“歷史沉淀”之間的關系,避免人們盲目的趨向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在音樂史學的研究過程中,洛秦創設的這一方法論,從根本上來講它既注重培植音樂的土壤以及區域文化,同時也能夠采用歷史角度辯證的看待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歷程。同時,洛秦所提出的方法論,實際上還充分兼顧了不同學科之間的高度融合。在洛秦的觀念中,音樂歷史是天然存在的,是不可抹殺的,但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對它進行重新的界定,以此來更加全面客觀的開展研究工作。
四、結論
洛秦是音樂史學研究的集大成者,是非常著名的音樂研究大師。科學分析音樂史學的研究歷程以及研究方法論,絕不能繞過洛秦這個關鍵人物。因此,精準全面的梳理我國音樂史學問題的研究成效,應該注重分析與把握洛秦的音樂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維等。
參考文獻
[1]程溫馨.“文化中的音樂”——對民族音樂學學科研究的幾點思考[J].藝術評論,2014(10).
[2]胡斌,康瑞軍.音樂人類學建設的中國話語——洛秦的音樂人文敘事[J].當代音樂,2017(8).
[3]胡亮.時代的探路者——評洛秦教授的學術研究領域及成就[J].中國音樂,2017(2).
作者簡介:蘭美琦(1993—),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人,哈爾濱音樂學院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