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光
【摘要】小提琴是西洋樂器當中最具有表現力的樂器之一,以音色優美,表達豐富而細膩的感情而被無數的作曲家所青睞,并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作品。本文通過對小提琴演奏“四換”即換弓、換弦、換把、換指的研究,來更好地提高演奏技術水平,更加準確地詮釋作品。
【關鍵詞】小提琴;換弓;換弦;換把;換指
【中圖分類號】J62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提琴是弦樂中的高音樂器,樂器中的“皇后”,它因細膩而又優美的音色得此美稱。小提琴在弦樂聲部中作為高音聲部,音色明亮,承擔了交響音樂中最主要的旋律聲部。小提琴從16世紀初在意大利出現后便風靡一時,逐漸涌現出很多舉世聞名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創作并演奏了大量小提琴作品。隨著時代發展,作曲家創作樂曲風格也不斷發生變化,音樂的旋律、和聲、節奏織體越來越華麗,無論從左手按弦技巧到右手運弓技巧都更加豐富、嫻熟,體現出小提琴獨有的表現力與炫技性特點。下面我們淺談一下小提琴演奏中換弓、換弦、換把、換指的技巧與練習方法。
一、換弓
弦樂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綿長的旋律性特點,管樂在演奏中受到氣息的影響,演奏者演奏時值較長的樂句時需要換氣,從而不易保持音樂的連續性;而鋼琴等彈奏樂器也無法做到持續性的長音演奏。弦樂用弓子拉動琴弦,雖然弓子長短有限制,但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換弓技巧使音樂聽起來沒有中斷,這樣可以更好地保持樂句的完整。
換弓要做到盡量沒有“痕跡”,這就需要演奏者注意動作的協調以及力度的保持。
我們在下弓運行時先用大臂展開弓子,一邊展開大臂,一邊用大臂慢慢帶動小臂,當弓子馬上運行到弓尖的時候手腕提前做好準備,以改變弓子運行的方向。這樣從大臂到小臂到手腕慢慢調整弓子在手中的角度和方向,在換弓的一瞬間使肢體沒有強制性地改變方向的感覺,而是順著手腕和手指巧妙地變成了上弓運行。在上弓換下弓的時候也是同樣通過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之間的配合中,提前轉化方向,不留“痕跡”。
力度的保持在換弓時也至關重要。我們在運弓時,由于握弓時手的位置離弓根近、離弓尖遠,因而下半弓運行時力度偏大,上半弓運行時力度偏小,從而在下弓運行到弓尖換上弓的時候,非常容易“漸弱”而使得樂句停頓;在上弓運行到弓根準備換弓時,又容易因力度大、速度快而出現“抽弓子”的狀態。我們在練習和演奏過程中,上弓的運行要多留弓子,弓子在上半弓也要保持弓壓,換弓時保持住原有的力度。而上弓換下弓,弓子運行到弓根時,我們要控制好弓速,不能因換弓而突然加速,弓壓也要相對小一些。這樣通過對弓壓、弓速的控制,保持住了弓子原有的力度,再加上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配合,讓我們換弓時猶如沒有換弓,樂句更加完整,感情也能充分地表達出來。
二、換弦
換弦是提琴演奏中很重要的技巧。小提琴共有四根琴弦,演奏時一共七個角度,每根琴弦獨立演奏有四個角度,同時演奏兩根琴弦也就是雙音的演奏又有三個角度。我們在換弦時要求演奏者很強的控制弓子的能力,這也是小提琴練習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換弦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相鄰兩根琴弦相同方向的換弦、相鄰兩根琴弦不同方向的換弦和大跨度的換弦。
(一)相鄰兩根琴弦,相同方向的換弦
在譜例中,我們要完成D弦的E換到A弦的C,弓子從D弦開始要一邊運行一邊往A弦過渡,小臂和手腕慢慢向下,直到弓子完全接觸到A弦離開了D弦,弓子繼續運行,一邊運行手腕和手指一邊抬起,再次將弓子送回到D弦而離開了A弦。換弦時通過小幅度的手腕和手指的配合,以 “畫弧線”的方式進行換弦,盡量減小換弦動作,不要碰到其他琴弦,并且換弦的時候掌握好從一根琴弦滑動到另一根琴弦的時間,讓弓子自然地過渡過去,這樣音符之間是連貫的,就不會出現換弦的痕跡。
(二)相鄰兩根琴弦不同方向的換弦
在譜例中,E和C是不同方向的運弓,我們需要運用更小的動作來完成這樣的換弦技巧。下弓演奏E時,用手腕拉動琴弦,手指順著弓子拉動的方向伸展,并同時將弓子向下壓,弓子向A弦傾斜;上弓演奏C時,手指彎曲,改變弓子運行的方向,手腕幫助手指向上提起,弓子再次回到D弦。手腕在換弦過程中順時針方向畫了一個圓圈,通過手腕和手指的配合,可以使換弦速度更快、更靈活,演奏者可以更輕松。
(三)大跨度的換弦
譜例中是分解和弦的演奏,分別在四根琴弦上都有音符,這樣大跨度的換弦需要我們的大臂和小臂的共同配合。演奏四弦時大臂是抬起的,而到一弦時大臂要放低,因此,從四弦到一弦換弦時大臂從四弦位置抬起逐漸下落到一弦,再抬起回到四弦,小臂展開拉動琴弦并改變弓子運行方向。大跨度的換弦更需要演奏者對各個琴弦角度的精確掌握并控制好換弦的“時機”,這樣才能在換弦過程中不觸碰其他琴弦,并能保證每個琴弦上音符時值的準確性,使演奏的幾個音符時值平均,和弦的和聲也更加干凈、好聽。
另外,無論哪種換弦,都要求我們左手在按弦時做好“保留指”,這樣更有助于換弦時的清晰。
三、換把
弦樂樂器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音準的掌握,小提琴的指板上不像吉他等樂器有“品”,演奏者按弦需要通過良好的聽覺和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控制好音準。小提琴的技巧十分豐富,我們需要大量的換把才能完成各種形式的技巧以及演奏出不同音色的旋律,因而“換把”是演奏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練習換把時,我們應調動身體各項機能,用耳聽,用眼看,用手量。
我們應記住換把中兩個音的實際音高,并記住所換兩個音的音程關系的聽覺效果。在練琴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鋼琴和校音器來固定準確的音高,用耳朵檢驗自己的換把是否準確;用眼睛觀察各個把位手指的位置,記住一些把位的參照物,比如琴枕或是琴身的弧線的位置等,并且用眼睛觀察所換兩個把位之間的距離及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換把時用手臂和手腕來丈量換把的距離。手可以最直接地感受每個把位不同的手型和姿勢,在換把前首先應考慮所換的具體是哪個把位,找到并記住每個把位手臂伸縮的感覺;其次思考所換兩個音的音程關系,音程的大小直接影響兩個把位兩個音的距離,從而輔助我們判斷換把的距離。
當我們的聽覺、視覺、觸覺同時感受換把時,換把的準確性就更容易提高。
四、換指
換指技術也是小提琴重要的左手技術之一,良好的換指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完成更多的炫技性演奏。換指技術的訓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每根手指的彈性肌肉能力(以下簡稱彈性肌能)與手指獨立性。以小提琴二弦(A弦)為例:
每根手指單獨輕輕落下,單獨快速抬起。在訓練的時候落指的力度要輕,不要打指;抬指的高度要高,一拍一音慢速練習。這樣長期練習會更有效的訓練手指的彈性肌能和手指獨立性。
(一)換指的節奏訓練
小提琴實際演奏中,不僅要重視右手的節奏訓練,更要重視左手的節奏訓練,左手換指的節奏訓練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左手節奏可以使音符干凈、清晰。
如下譜例:
將節拍器定為50的速度,以十六分音符為一拍,逐漸提速。在練習的時候也要注意抬落指要“輕輕落下,快速抬起”。
(二)雙音換指
雙音換指主要指的是三度、六度、換指八度。雙音換指的訓練要結合前面分析的單音換指的兩點來訓練。除了需要注意換指的彈性肌能與節奏的訓練以外,還需要練習兩個手指下落的同步性。由于我們每個手指的指力及靈活性不同,雙音換指時容易先后發音,因此練習雙音換指時,我們在演奏一個雙音的同時,應馬上準備好下一個雙音的手型,同時做好前一雙音的保留指。
良好的練琴習慣及演奏方法能幫助我們掌握更多、更復雜的演奏技巧,從而自如地表達音樂。我們在平日練習中要積極思考,從慢速開始練習各個技術的手臂手指動作,在掌握正確方法后逐漸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再逐步提速至原速。無論是任何演奏技巧都應以音樂形象為主,我們在一邊演奏音樂的同時也要一邊分析作曲家要表達的主題及我們應用何種方式演奏才能充分地表現音樂,不同的演奏方式會發出不同的音色,優秀的演奏者應能協調好大臂小臂到手腕手指的配合,控制好弓壓弓速的變化,掌握好換弦、換弓、換把、換指的各個技巧,才能用演奏技巧與內心感情打動觀眾,傳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