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雖然沒有明確的語義來精確理解,直接通過旋律表達情感,但確實是另一種“語言”,比文字更容易深入靈魂。游戲作為第九藝術而存在,其闡釋及再創作空間相當遼闊。而在游戲這個集大成的藝術載體里,為了讓玩家有更好的游戲體驗,提升游戲層次,背景音樂的存在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環。而音樂與游戲的相輔相成,使音樂世界更為立體,也使游戲世界更為豐富。
【關鍵詞】電子游戲音樂;配樂;《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中圖分類號】J6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作為世界上最悅耳的藝術載體,不但可以在游戲中烘托氣氛,還可以用來傳遞情感信息,讓玩家從聽覺這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感官上更直接地參與和投入到游戲世界中。而游戲作為世界第九大藝術載體,音樂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紐帶,將玩家與游戲緊緊聯系在一起。音樂,正是將游戲角色與故事推向華麗篇章的一支神奇畫筆,為整個游戲作品添上神秘的色彩。而游戲音樂在推動游戲發展深化游戲主題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由各大游戲音樂為主體的音樂會,例如暴雪音樂節、《塞爾達傳說音樂會》等,都是以這些游戲背景音樂為主題而開展的音樂會,這一類型音樂節的出現也說明游戲音樂的質量似乎也慢慢成了一個游戲好壞的評價標準之一。
一、《塞爾達傳說》簡介
《塞爾達傳說》是由任天堂企劃制作本部與子公司Monolith Soft協力研發制作的一款開放世界動作冒險游戲。任天堂,作為一家具有極高音樂素養的游戲公司,不僅能創作出優質的游戲,音樂方面自然也是不在話下。它的看家系列,眾所周知的《超級馬里奧》系列音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或者是《塞爾達傳說》系列,它的配樂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雞蛋里挑骨頭”并且會發現有很多“好骨頭”存在的。《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于2017年3月3日由任天堂發行,為《塞爾達傳說》系列游戲正統續作的第15部作品,其它續作有《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塞爾達傳說2:林克的冒險》《塞爾達傳說:風之杖》《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等。
二、《塞爾達傳說》之《曠野之息》的音樂特點
在《塞爾達傳說》系列游戲中,《曠野之息》的原聲專輯中包含了211首曲目,包括一些小音效例如烹飪時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小音效等。《曠野之息》也是第一次使用鋼琴作為主要樂器,曲風獨特多樣,每一種地貌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樂,草原的悠遠寧靜、沙漠的異域風情、小鎮的愜意舒適、迷霧森林的怪誕等,這些獨特的曲風組合成一個特有的海拉爾世界。
《曠野之息》中的息更多的是寂寞的氣息。但游戲本身從未向玩家直接表達過寂寞,真正的寂寞都來源于音樂。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曠野之息》中的暴雨,有了雨的陪伴、月光的陪伴和青蛙的鳴叫,游戲中的夜晚也并非那么凄涼。在寒冷的雪山之上,在金色的落日余輝中,林克不再是孤獨一人,音樂與大自然是它最好的朋友。在《曠野之息》中白天騎馬的背景音樂《襲步(晝)》中,一開始是輕快的,以鋼琴為主的跳音回旋,這是獲得馬兒信任的愉悅,與馬兒一起馳騁、作伴。林克騎著被自己馴服的馬馳騁在廣闊無垠的草地上,無比自由。但是,這首作品中含著兩次提醒:第一次是在音樂的25秒處,如果細心聽的話會發現,當玩家操控林克騎馬到25秒時,會突然出現一個不和諧的一級和弦,這是一次突然而又簡短的提醒,仿佛是在敲打林克,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如果玩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話,在音樂的第43秒,出現了由弦樂器拉奏的《塞爾達的搖籃曲》旋律,弦樂獨有的悲傷和時代的追憶感,是在把林克的使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的面前,告訴他,不要忘記自己的任務,解救公主完成使命才是他此次的目的。
三、《塞爾達傳說》之《曠野之息》音樂創作的風格
塞爾達系列每一部游戲配樂的細節都值得我們去放大,包括一些小的電子音效也有很深的韻味含在其中。在《曠野之息》中既有中世紀歐洲風格的曲子,也有日式和風的曲子,還有充滿異域風情的曲子。這就反映出作曲家深厚的樂理功底和對不同樂器的深入研究,如何精準地去使用它們,發揮它們的音色特點,去契合不同的游戲場景,這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考究的。游戲中,也添加了不少電子音效,通過這些電子音效的合理編排與運用,也可以間接地對玩家進行游戲指導。例如,玩家可以通過不同強度的戰斗音效去判斷攻擊強度等一系列相關信息。在《塞爾達·曠野之息》的大地圖中,它的大地圖音樂《晝》,旋律持續時所展現出的靜謐世界,稍有沉默,給予玩家以思考,又給出一個支離破碎的概念世界,巧妙地將音樂拉長,契合了此游戲的玩法,也就是玩家需要與怪物戰斗并解鎖神廟才能將所有破碎的陸地碎片連接完成,這樣的默契便是游戲與配樂獨有的。同樣的,《曠野之息》中的音樂也是與以往的塞爾達系列音樂不同,也是一種支離破碎的感覺。大多較為平緩,讓玩家更加沉浸于游戲的探索之中。其音樂的支離破碎表現在通過不間斷的停頓和放慢音樂速度去延長一首音樂作品,從而將其拆分成很多段落。而當玩家走到特定的地標時,音樂便會持續播放。
《曠野之息》中的音樂給人一種空曠溫柔虛無縹緲的感覺,也是為了切合《曠野之息》開放世界的游戲設定,不連貫的音樂也是給了玩家更多的想象空間。塞爾達其它游戲中,一些有明顯曲風的音樂,在《曠野之息》中作為隱藏旋律出現,在保存其大框架的情況下,用更加支離破碎甚至略帶悲傷的方式去呈現出來,這也可以看作使塞爾達系列游戲的一種音樂紐帶。其中的一首音樂作品《時光之神殿》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曲作者將它無限延長、放慢,再加入不規律的停頓,如果玩家不去細細琢磨,可能無法想象到它的主旋律正是來自于塞爾達系列《時之笛》中的《時光之神殿》。這樣設計的原因一個是害怕玩家對于塞爾達系列的音樂作品產生膩煩,第二也是為了讓主題音樂更好地切合游戲實際。兩首《時光之神殿》的對比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時之笛中的《時光之神殿》運用純五度作為開篇,管弦樂器的配合使得整首作品莊嚴厚重,更平添一份特有的靜謐與悠揚;在曠野之息中的《時光之神殿》同樣是通過純五度打開神殿的大門,而這首采用鋼琴為主奏樂器,相對于前者莊嚴、規整的節奏型來說,后者更加自由,采用無限延長的方式將整首音樂作品無盡延伸,給予玩家更多空間去感受游戲中的細節,不會因為背景音樂而擾亂玩家的思緒,從而去獲得更多的信息。《曠野之息》中的神廟分布在很多不同的地區,例如一些處在偏遠地區,例如沙漠、海邊的神廟,當玩家靠近時,通過鋼琴給出的音樂動機再加入弦樂的撥奏和電子音效,使其充滿異域特有的風情。
總之,在《曠野之息》中的音樂作品更多是為了去輔助游戲,讓玩家通過背景音樂進一步感受到游戲想要傳遞出的效果與表情,在歡樂處歡樂,在悲傷處悲傷,更好地去貼近玩家所處場景的主題,同時優化游戲主旨,通過音樂傳遞“寂寞氣息”。可能有人會說是音樂成就了電子游戲,但在我看來,不如說是游戲為音樂提供了另一個展示的平臺,正是這些多樣的平臺使音樂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蔣河.電子游戲音樂的傳播研究[J].文化藝術研究, 2015(2).
[2]齊斌.游戲音樂的發展歷程[J].人民音樂,2008(5).
[3]王明升.電子游戲和電子游戲音樂的發展[J].大舞臺, 2011(3).
作者簡介:王鈺欣(1996—),女,漢族,安徽安慶人,揚州大學音樂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