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目的 探討風險管理在心血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質量。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心血管類疾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實驗組實施風險管理后,對照組實施風險管理前。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醫患糾紛的發生率等。結果 實施風險管理后,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質量顯著提升,極大的降低了醫患糾紛的發生率,大大提升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展開護理,將風險管理融入到護理工作中,顯著提升護理水平,值得在臨床醫學上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心血管;護理;質量;提升;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1
風險管理近年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護理質量也提出了相對更高的要求。心血管類疾病患者逐年上升,并且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較危急,不僅治療工作需要精心細心,護理工作也應該可靠到位。將風險管理融入到護理工作中,能夠切實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這對患者來講是非常負責任的表現。我院護理工作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效果差異顯著,實施風險管理后,顯著提升了護理質量,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不斷提升。下面將具體的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心血管類疾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實驗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49~78歲;對照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50~7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選擇不同的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方法,而實驗組患者選擇的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融入風險管理,具體管理情況如下。
1.3 風險管理對策
1.3.1 風險管理組織高效建立起來
首先結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實際情況,將風險管理的具體職責明確,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的具體職責需要詳細明確。心血管患者基本上都需要配合藥物治療,并且服用的藥物種類較多,對藥物的依賴性較強,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年齡較大,因此出現用藥錯誤的情況很常見,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嚴密觀察,做好引導,減少用藥不當情況的發生,同時應該及時與患者做好溝通交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作出調整。
1.3.2 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于提升
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于進一步增強。醫院經常組織培訓和講座,讓護理人員詳細了解心血管疾病相關知識,定期做好護理技能考核,促進護理人員護理水平的提升,努力提升其道德意識,增強工作責任心,對于護理人員護理水平的了解可以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向患者了解。
1.3.3 強調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
結合醫院實際,明確心血管類疾病護理情況,建立起合適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同時做好管理者的監督指導,及時發現護理環節的措施,第一時間指導糾正,為了將護理風險的發生率進一步降低,還必須強化相關設備的檢查,維修以及保養工作。
1.3 4 患者以及家屬的風險意識有待于增強
無論是患者還是患者家屬的風險意識需要不斷增強,增強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于心血管疾病風險認識以及預防意識,讓患者以及家屬積極配合,促進患者遵醫行為的提升,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
1.4 評價標準
針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風險的發生率,醫患糾紛的發生率對比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對比指標,見表1。
5 討 論
從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將風險管理應用到心血管疾病護理工作中,能夠顯著提升護理質量,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風險的發生,同時有效的降低糾紛發生率。因此值得將風險管理有效的融入到心血管疾病的護理管理中,本著為患者的康復充分負責的態度展開,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切實提升護理質量,將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 姜木林.風險管理在心血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8):154-154.
[2] 蔣佳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志,2019,4(15):165,16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