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彥

【摘要】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8年02月~2019年02月于我院就診的冠心病患者,共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40例。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又加用優質護理,對比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取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冠心病患者,在圍手術期做好優質護理服務對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不良反應至關重要。
【關鍵詞】冠心病;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服務;應對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2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加,且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但是術后因病情變化快,作為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工作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不斷提高的醫療服務水平,護理是一項重要醫療服務,并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1]。現選取8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詳情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為研究對象,男48例、女32例。嚴格按照入院時的數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40例中年齡41~83歲,平均(60.2±3.7)歲;對照組40例中年齡42~81歲,平均(61.0±3.5)歲。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僅開展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前需要與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與交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關于手術治療情況與相關注意事項認真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以此有助于穩定患者情緒,保證能夠順利的開展手術;術中密切配合各項手術操作的開展,做好保暖工作;術后,對患者的各項臨床表現進行密切觀察,發生異常需立即通知醫生處理[2]。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做好優質護理服務。
1.3 觀察指標
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量表來調查患者滿意度情況,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60~90分為一般、不足60分為不滿意。認真記錄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關于數據的分析與統計均采用軟件SPSS 22.0,P<0.05具統計差異。
2 結 果
2.1 滿意度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1例煩躁、1例腰背疼痛、無排尿困難的情況,共計2例;而對照組分別出現3例、4例和2例,共計9例,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現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再加上日益先進的醫療技術,為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新型護理模式,極具創新型、整體性與個性化,重視患者體驗,對于恢復圍手術期冠心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利。在開展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出現樣煩躁等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很難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開展優質護理,可以便于患者及時了解疾病治療進展,做好身心準備,確保能夠順利的開展手術治療,避免不良反應。
3.1 術前護理
指導患者開展相關訓練,如深呼吸、咳嗽、術前床上訓練大小便等,協助患者開展床上運動防止牽拉傷口,如翻身、起床等,減輕傷口疼痛。
3.2 術后護理
關于各項參數的設置需要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如氧濃度、血氧容量以及通氣量等,致力于外周血管阻力的減少與心率的增大,以此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促進耗氧量降低,平衡氧需與氧。同時,做好保暖工作,若溫度高于38攝氏度, 則需要采取降溫措施,如冰敷、酒精擦拭以及藥物等。
3.3 出院指導
出院時,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能夠科學用藥,按時按量,不能過度勞累,運動要適當,保證真正做到勞逸結合,為保持大便通暢和防止切口裂開,需要服用蛋白質、維生素與能量豐富的食物。
另外,因病程長且手術治療存在較大風險,患者所承受的經濟、生理與心理負擔大,由此極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為此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十分有必要[3]。
研究中,觀察組經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滿意度高、不良反應少,明顯優于僅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護理當中具有很高的價值,滿意度高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新月.冠心病圍手術期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19,32(02):127-128.
[2] 陳 佳.優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32):205.
[3] 付金鳳,楊 娟,孔麗蕓.探析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12):74-7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