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明


【摘要】目的 探討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我院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依據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中西醫結合治療法)與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結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法,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與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可以針對患者病情實施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相應推廣價值。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1
病毒性心肌炎,即機體受到病毒感染出現心肌局部或彌漫性病變,病情表現出發病快、病情急、復發高等,極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短時間內出現死亡。臨床治療時西醫尚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因此做好病毒性心肌炎治療研究工作具有現實意義。中西醫結合治療依據患者特點采取合適辨證質量,現將研究結果整理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治療,選取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24.34±10.11),病程3~29 d,平均病程(15.34±2.31)d;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24.12±10.34),病程3~27 d,平均病程(15.12±2.3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措施
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療期間均安靜臥床休息。對照組:患者治療時采取心肌營養代謝、抗感染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等,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穩心解毒湯治療,1劑/次、早晚各煎服1次。1個療程30 d、1個療程治療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好轉: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無效:臨床體征未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中西醫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心電圖效果對比
中西醫聯合治療組患者心電圖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病毒性心肌炎發病機理臨床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血液中進入腸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發病毒血癥,入侵的病毒直接進入到心臟毛細血管,侵入到心肌并在其中繁殖,出現心肌代謝紊亂,直接對心肌血供產生影響,損害心肌。或是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出現T細胞介導的心肌細胞溶解,直接將抗原抗體復合物在心肌中發現。出現免疫損傷反應,造成患者病情加重。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聯合治療組23(92.0%)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18(72.0%);中西醫聯合治療組患者心電圖療效24(96.0%)優于對照組19(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根據醫囑做好用藥,通過暢通靜脈通道才能完成有效輸藥。營養類心肌藥物輸入時要盡可能選擇周圍大血管,縮短藥效發揮時間,完成搶救。同時患者出現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可以使用冰帽或將冰袋放置在頭部一側,將患者頭部偏向一次保持呼吸通暢,并詳細觀察患者意識清醒與否、瞳孔變化、呼吸變化等,避免出現腦部損傷,做好尿量檢測與腎功能檢查。
參考文獻
[1] 李躍文,劉志強,王博龍.補益類中藥注射液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網狀Meta分析[J].中成藥,2018,40(11):2414-2420.
[2] 馬財芝,符 云.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8):188+190.
[3] 宋金華,沈連麗,張建麗.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48例臨床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8,14(03):56-59.
[4] 李慧潔.清熱利濕法對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抗感染藥學,2017,14(09):1829-183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