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秀


【摘要】目的 觀察和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其中120例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雙號法對其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研究組,60例/組,圍手術期,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施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10.31±2.14)h、并發癥發生率(3.33%)、住院時間(8.23±1.57)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16.28±2.53)h、(15.00%)、(11.34±2.48)d,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膽結石圍手術期中,不僅能降低患者膽漏、皮下氣腫、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還能縮短其預后康復周期。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膽結石;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2
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手術是治療該疾病最快速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圍手術期需要護理人員給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干預,才能保證手術順利的實施和全面提高患者預后效果。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以患者實際需求為依據的新型護理模式,將其應用在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能保證護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系統化[1]。本文現將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中的護理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其中120例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膽結石診斷標準,患者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機體凝血功能障礙者,存在其他肝膽管病變者。采用單雙號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研究組,60例/組,對照組女26例、男34例,年齡23~70歲,平均(49.28±2.17)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2.26±1.04)年;研究組女28例、男32例,年齡25~69歲,平均(49.30±2.15)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2.15±1.02)年,上述資料對比兩組間均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后續研究對比有意義。
1.2 方法
施以常規護理對對照組干預,術前給患者提供常規檢查護理,術中密切監測患者體征變化,術后遵醫囑給患者提供換藥、生命體征監測護理。施以臨床護理路徑對研究組干預,(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若患者害怕手術疼痛或擔心手術治療效果,需耐心為其講解手術治療原理、優勢及麻醉鎮痛效果,以消除其負性情緒;術前還需指導其進行體位訓練,以提高其手術配合度;手術當天還需幫助患者清潔身體,并做好術區準備等。(2)術中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準確、及時地做好手術器械傳遞,并密切觀察手術進展和患者體征變化情況,發現異常需及時告知主治醫生。(3)術后護理。術后6 h,協助患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并定期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滲血情況,及時幫助其更換敷料;術后1 d內指導患者禁食,為保證其機體營養充足,需加強其靜脈營養支持,術后2 d可指導患者進食一些流質食物,再逐漸過渡為半流質食物、普食;當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護理人員還需指導和協助患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并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x±s)、(%)表示,采用t、x2檢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和統計,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組間排氣及住院時間比較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研究組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組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膽結石指的是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引發其發生的致病因素較多,如肥胖、生活習慣不良、遺傳因素等,該疾病不僅會引發患者出現腹痛、膽絞痛等癥狀,同時還易誘發其發生膽道出血、化膿性肝內膽管炎等并發癥,因此,需盡早對其進行治療,手術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最常用方式,雖具有良好效果,但也易引發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和術后出現較多并發癥,為此,就需要臨床在圍手術期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干預。。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依據疾病類型和治療方案,按照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制定的治療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充分考慮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生理需求,再為其提供一系列的護理干預,如術前心理護理、健康指導護理,術中器械傳遞護理,術后體位護理、飲食指導和康復指導護理等,不僅能有效保障手術治療的高效進行,還能全面提高患者預后效果[2]。
本研究中,分別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及常規護理模式對兩組行手術治療的膽結石患者進行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發現,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10.31±2.14)h、住院時間(8.23±1.57)d及并發癥發生率(3.3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16.28±2.53)h、(11.34±2.48)d、(15.00%),與孫燕[3]研究報告中得出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88%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14.71%結論基本一致,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聶桂賓.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中的護理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02):121-123.
[2] 陳開琴.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1):6024-6025.
[3] 孫 燕.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4):157-15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