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敏源

【摘要】目的 討論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西醫四聯療法+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方案,總結其治療效果。方法 本文總計600例研究對象,于我院2014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確診為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對照組選擇單一西醫四聯療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結果 觀察組Hp根除295例,根除率為98.3%,對照組Hp根除270例,根除率為90.0%,觀察組更優,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顯效、有效人數高于對照組,無效人數低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就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患者,選擇中西結合治療措施,可實現Hp根除率的提升,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西醫四聯療法;半夏瀉心湯;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1
在臨床治療中慢性胃炎屬于常見疾病,指的是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使得患者產生胃粘膜炎性病變,與各類因素有密切的聯系,且病情反復,治療時間長,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 慢性胃炎患者群體中,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簡稱Hp)屬于主要因素,致病率在65.0%以上[2]。選取我院收治的6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討論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西醫四聯療法+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方案,總結其治療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總計我院2014年3月~2019年3月收治600例研究對象,確診為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參照治療方式,將其劃分為2組,每組300例。觀察組男150例,女150例,年齡27~43歲,平均(35.2±8.0)歲,病程1~4年,平均(2.5±0.8)年;對照組男160例,女140例;年齡28~43歲,平均(35.5±8.2)歲,病程1~3年,平均(2.0±0.9)年。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式
1.2.1 對照組
選擇單一西醫四聯療法治療,包括:奧美拉唑膠囊,膠體果膠鉍膠囊,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奧美拉唑膠囊20 mg/次,一日兩次;膠體果膠鉍膠囊150 mg/次,一日三次;阿莫西林膠囊1.0/次,一日兩次;克拉霉素片0.5/次,一日兩次,持續治療2周。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基礎藥方包括:代赭石16 g,黨參14 g、黃芪14 g、半夏14 g、旋復花14 g;黃連12 g、干姜12 g;炙甘草8 g。氣滯者增加厚樸12 g、加萊菔子12 g;反酸者增加烏賊骨16 g、瓦楞子16 g。用水煎服,每天1劑,每天3次,持續治療2周。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Hp根除率;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使用XLS表格統計,使用SPSS 20.0軟件分析,臨床療效、Hp根除率為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x2檢驗;患者平均年齡為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t或Fisher檢驗。 =0.05為校準數據,分析組間數據差異,以P<0.05為依據,總結組間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Hp根除率對比
觀察組Hp根除295例,根除率為98.3%,對照組Hp根除270例,根除率為90.0%,觀察組更優,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顯效、有效人數高于對照組,無效人數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療效更佳,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慢性胃炎本身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為Hp感染導致,一旦治療不及時,將會引發各類并發癥,比如:急性胃炎、十二指腸返流等。就慢性胃炎一般選擇西醫治療手段,但臨床實踐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學者研究表明,西醫四聯療法結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就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患者,選擇中西結合治療措施,可實現Hp根除率的提升,保障臨床治療效果,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勝旭.奧美拉唑四聯療法與半夏瀉心湯方加減對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其對Hp清除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8,15(11):1995-1997.
[2] 張華平.西醫四聯療法結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4):2630-263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