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民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邵陽422004)
如每個人的智力水平不一致,學習特性也不一樣。教師要因材施教,自然評價也是應該因材而評。隨著科技的發展,利用學習平臺的輔助教學模式得到了推廣。利用平臺來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及處理,合理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是現代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高職教育中的公共英語教學其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以人文科學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而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高職公共英語的評價模式應該采用形成性的評價體系。
(1)高職學生的學習共性。高職院校的學生絕大多數在高考評價體系中是位于底層的,這也就表明他們是不適應終結性評價、不適合對科學理論進行研究開發的一類人群。貪玩是他們的共性,因此,適合對他們進行技能教育,但這一共性還同時表明,他們是坐不住的一類,既自我約束與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不擅長總結與分析。但在我國,人們普遍認為研究型的大學學生才是真正的大學,因此,高職學生雖也稱之為大學生,但自己往往會覺得低人一等。但在今年的職業教育改革的方案中,我國首次將職業教育劃歸為教育的一種類型,即將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平行對待,這一決定表明,如果高職學生能在技能上突出,他同樣會贏得國家的重視和社會的尊重。
(2)教學平臺的應用。高職教育它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一個過渡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培育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是高職教學的一個重要要務。近年來,各種教學平臺在職業教學中相繼被采納,如:世界大學城、智慧職教、云班課等。這些平臺的出現對職業教學的環境起了很大的改觀,教師不但可以將各種音視頻、文本、圖像等教學素材上傳平臺,有利于學生的課外學習,同時還可下發作業、組織考試,學生也可自我進行測試。不過,從目前實際的學生自覺使用的情況來看,結果并不特別理想,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平臺尚沒有建立起適應不同院校的教學特點,為不同的學生設置與之相應的學習評價機制與評價指標,他們仍然還停留在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的評測上,缺少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態度的引導與激勵。
根據對我院不同專業的學生及公共英語教師的調研中的有效樣本分析,大家普遍認可將評價指標集中在學習行為、學習成效及學習能力三個方面。
在學習行為指標中主要考核學生對任課教師布置的各單元學習任務按時完成情況的評定。為它設計的激勵機制是: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定量完成,超過時限及不達定量標準直接判定為此次測試不合格,并不計成績。其計算方法是將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完成的合格作業次數x 與額定作業次數X 的比作為這個衡量指標的成績。
根據調研的數據,在定量考核方面,我們為這個行為指標設立的權重定為0.25,因此,就可得到行為指標的評價模型是它相當于我們平時教學中給定的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力求通過這一機制達到提升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1)成效指標模型的建立。在學習成效指標中主要考核學生每一次規定作業完成的效果,以促使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規定作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在平臺題庫的建設中,必須對每道題目設置習題解析。為了保證學習效果,平臺教學的最大任務是建立一個能保證有效學習的強大的習題庫,同時還要有一個錯題庫,它的功能是將學生在平時練習過程中的答錯題自動地入庫。為保證這一指標的真實性,防止同學相互抄襲,其激勵機制的設立必須遵循差異原則,既在進行學習成效考核時,任課只能設定要求學生完成額定的題量。這一指標的權重依據本次調研的結果,我們將其權重設立為0.3。并設作業的額定次數為n,每次單元作業的得分(以百分計)為Zi,其權為Bi,隨著學習的延續,權重逐漸加大,通過這一激勵,增強其持續學習的動力,由此,則可得到成效指標的評價模型是A2=
(2)能力指標模型的建立。學習能力對每個人來說是必備的一個基本素質,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實踐中,主要從三個方面去構建能力指標模型,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一是自覺學習的引導:建立學習平臺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學習,其激勵機制是鼓勵學生在完成作業之余,對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進行自我提升,并對自覺學習進行評價,其具體操作是,設定每次學習的有效題量,學生可以不斷重復地對每個單元習題進行重復練習,不斷刷新自己的成績,系統將只統計各單元的學習最高成績。累計各單元的最高成績(設為MaxUi)總和,并將其平均成績計入學習成績,當然,每次學習的習題是隨機推送的。依據調研結果,分配此指標的分權為0.5,假設單元數為M,則它的評價模型為
二是糾錯學習的引導:學習平臺對學生每次練習中出現的錯題進行收錄,并對每道錯題收錄的次數進行累計,并給予標記,當學生對錯題庫中的習題進行練習時,設定題目出錯頻次越高則推送概率越大,以此增強對學生的記憶刺激。通過激勵,引導學生對錯題庫中的習題進行練習,給出相應的評價,其激勵機制同上,設定錯題每次隨機練習的有效題量,學生可以不斷對錯題庫中的習題反復進行練習,以最高成績計入學業成績,其分權重設為0.3,則它的評價模型為A32=0.45×0.3×MAXU。
三是探究學習的引導:我們認為,在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中都不應該缺少探究精神的教學成份,根據調研,學生普遍希望通過學習了解異國風情民俗、自然風光、科技前沿、時事政治及歷史事件,雖然這一部分不是課程的教學重點,但卻可拓展學生的視野,培育學習的興趣。我們采取的激勵機制是要求學生對每一拓展板塊的內容都應有所涉及,學生每完成一個板塊內容的學習后,通過對各知識點的考核形成定量的成績Ai,設模塊數為L,此模塊的分權為0.2,則它的評價模型為
誠然,由于不同學校的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要求也不一致,教學重點也有區別,且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很難建立一個標準的評價模型。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對教學對象進行跟蹤調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對模型進行微調,從而得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科學、公正的評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