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 肖平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必然要依靠外語人才提供的語言支撐和智庫支撐。高校,尤其是語言院校應擔負起語種人才培養的重任,積極探索出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路徑。對語言國家深入研究是外語學習的必由之路,學哪個語言必須努力成為相關語言國家的政治、地理、經濟、科技、文學、時政、社會等方面的“通”。用好語言的橋梁優勢,開展國別與區域研究,通過研究成果為社會發展、國家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大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促使大學成為各級各類政府組織的智庫。
關鍵詞:一帶一路;非通用語;國別和區域研究
一、加強非通用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呼吁非通用語人才培養
2013年,中國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過程中,外語,特別是非通用語的戰略支點作用日益顯現,對該戰略的整體實施和推進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33萬億元人民幣,與“一帶一路”相關的60多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1652份,新簽合同額391.1億美元。“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為我國非通用語種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帶來重大挑戰。
(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呼吁非通用語人才培養
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實施初期,國內精通外語的人才極其稀少,語言不通導致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經濟貿易、文化教育、思想思路的不充分暢通,限制了我國對外開放的腳步。中國改革開放已步入深水期,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中國要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只有高素質(不局限于聽說方面掌握語言對象國的語言)的外語人才特別是非通用語人才,不僅僅能在貿易領域發揮作用,更能在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作用。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重要文化基礎之一。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呼吁非通用語人才培養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京、津均為國際化大都市,對外開放的程度和發達程度遠遠高于河北,河北為實現協同發展在外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一直在努力,非通用語人才的培養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京津的“人才虹吸”現象,推進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四)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呼吁非通用語人才培養
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帶來非通用語語言人才的巨大缺口。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在解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奧殘會人才行動計劃》時表示,“要辦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必須樹立‘大人才觀,以全球視野發現和遴選人才,注重引進與培養并重,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建成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精通各個參賽國家的語言、熟悉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的外語人才非常緊缺,尤其是非通用語人才稀缺。
二、非通用語創新發展模式研究
響應國家的倡議規劃和頂層設計,非通用語種的專業布局不斷得到優化,《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共有非通用語種52種,截至2015年12月,據《中國外語非通用語種類專業建設和發展報告(2015)》統計,我國高校開設的外語非通用語種數量已經達到了70種,截至2019年4月非通用語種數量發展到95種。
《河北省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多渠道培養一批通曉國際慣例、會外語、懂管理、有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引進來和‘走出去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依托省內外知名院校,大力培養與開放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夠深度參與國際商務和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培育具備國際眼光、精通跨國經營的高端專業人才隊伍。”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們培養的非通用語種人才一定要是具有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思維的復合型語種人才。而要如何有效達成這一培養目標,在此以河北外國語學院為例進行研究。
(一)深入論證、科學布局非通用語種開設
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是關系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大局、關系學生個人的前途與命運、關系社會穩定的系統性工程,學習非通用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之培養周期長,且國際關系風云變幻,非通用語種人才的未來需求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對非通用語種的開設一定要慎重,進行科學的論證,科學的布局。
各高校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具體情況,分年、分步驟部署需開設的非通用語,對于開設哪些非通用語種,應進行科學的論證,論證時需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主要國家的主要語種;(2)和中國經濟往來密切的國家的語言;(3)和中國國際關系友好的國家的語言。
(二)“雙軌雙專業”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模式
河北外國語學院創造了“雙軌雙專業”模式,在開設專業的基礎上免費為本科學生開設一個非通用語。“雙軌雙專業”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1、當前復合型非通用語人才無法滿足中國“一帶一路”推進的需求;2、避免以后非通用語人才培養過多,供大于需,讓學生具備雙專業立業,多技能走路。
“雙軌”指辦行業里的專業,學專業里的外語,非外語類的專業實行“專業+外語”模式,在學習專業的基礎上加上專業外語的學習,大多數專業復合英語,有的專業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復合俄語、日語等;外語類的專業實行“外語+專業”模式,在學習外語的同時,設置專業方向供同學們選擇。
“雙專業”是在復合型專業的基礎上,為每個專業量身定做一個非通用語種,非通用語種周學時10—12節,相當于學生在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又學習一個非通用語種專業,時刻為國家需要做好準備。這種形式很好將非通用語與專業復合,解決了非通用語種專業布點少,生源少,就業不穩定的問題,讓學生的就業多條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