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引領著整個中國創新創業的發展方向,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是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在學校期間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啟蒙教育在這個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創新創業,創業意識,啟蒙教育
近些年,國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給予大量的宏觀政策指導,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培訓、稅費減免、小額貸款、政策獎勵等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促使大學生創業工作呈現一片火熱的局面。在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導下,開展了很多的創新創業賽事評比,挑戰杯、互聯網+領銜的全國性的重要賽事主導著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各個行業協會開展的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激發了學校創新創業工作的活力;國家各部委主導的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引領著創新創業實踐的落地開花。在整個創業計劃、實踐過程中,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創業素質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創業意識教育的重要性
創業意識是意識在創業過程中的體現,一般而言,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動力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心理成分。它集中表現在創業素質中的社會性質,支配著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是創業素質的組成部分[1]。
(一)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創業教育是一個綜合的教育過程,它是對傳統的適應性、專業性教育的一種創新,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社會教育三大教育體系的整合,它是一種知識教育、是一種能力教育同時也包含著情感教育,創業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主要突出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是學生發展的自身要求,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需要。通過創業意識教育幫助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2]。
(二)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包括很多內容,創新意識是其中一項。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青年學生接受創業意識培養,接受創業創新教育。中國的未來在于青年學生,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離不開青年學生。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是適應國際競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3]。
(三)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教育是高校就業工作的需要
創業是一種更為高級形態的就業,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形式,是適應就業形勢的需要,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主體意識,具備較強社會適應性和后續發展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二、我校創業意識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配置不充分
較好的就業環境,導致學校在資源配置時重點傾向于鐵路專業的專業課程,創業類的通識課程相對來說比較淡化,創業課程目前師資隊伍配置嚴重不足,沒有專業的創業指導教師,創業類課程的開設主要依托兼職擔任職業指導課程的輔導員和臨時外聘專家開展講座等交流活動。
(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學校專業課程資源比較豐富,學生每年規定的課時數有上限要求,創業課程單獨開設難度巨大,目前創業意識教育模塊嵌入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中,職業指導課程分在三個學期進行,每個學期分配10個課時,創業意識教育目前還處于規劃階段,課程設置急需調整。
(三)普及化程度低
學習創業意識課程目前主要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開設,我校大部分學生為軌道專業學生,軌道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明朗,大部分軌道專業學生未修習創業意識教育,地方專業學生在創業意識教育方面涉及的較多,多以講座形式,但是對比專門的課堂化教育,數量仍顯不足。
三、創業意識啟蒙教育解決途徑探索與實踐
針對我校目前在創業意識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積極主動推動各項協調工作,制定發展規劃,調整教學內容和大綱,探討創業意識教育的解決途徑,確保學生在校期間都能接受到創業意識教育。
(一)制定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規劃
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專門制定了創新創業教育方案。通過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法,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全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實踐訓練、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斷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進一步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法,進一步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進一步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濃厚氛圍。
(二)打造特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切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立足人才培養,凸顯“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專業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樹立典型與引導學生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把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校內綜合實訓、課業作品展、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設立“杰出人才班”,融入專業創新元素。以創新工作室為載體,以創新指導教師帶領若干創新小組為主體、以創新思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取得豐富創新實踐成果為重心,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功底,專業技術技能突出,具有創新思維,創新業績突出,綜合素質高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
(2)完善創新創業培養體系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開設職業指導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實訓課程、超星課程,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施課外創新創業課程學分認定,提供選修網絡課程,引進GYB、SYB培訓課程等方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與實踐相結合。大力加強實訓、實踐課程建設,增加實訓、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實訓機會。
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聘任重要合作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或校友等擔任創新創業教學兼職教師,定期為學生開設講座、擔任創業導師,用企業創新創業實踐和成果激勵學生創新創業。
(3)推進教學方法改革
加大《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意識教育》等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力度,通過分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解讀、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和思考,激發學生原始創新能力,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創新創業教育保障工作
調配全校資源,強化“業務培訓、機制完善、制度保障、資金扶持”四項服務,為創新創業教育保駕護航。
(1)加強業務培訓,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把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納入課程培訓、外出培訓和骨干研修,逐步配齊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隊伍。
(2)加強實踐指導,完善創新創業項目培育機制
建設“191創客空間”,對每個團隊定期開展有計劃、分層次地的普惠式專項指導與培訓,為創業實踐團隊提供全程化的跟蹤指導。推進“一站式”、“保姆式”創業實踐服務支持體系,為大學生創業者開展資金申請、企業登記注冊、法律、工商、稅務、財務、管理咨詢、項目推薦、項目融資等服務。整合校內外資源,確保優質創業項目“無縫對接”省大學生創業園和南鐵院金川科技園,助力學生成功創業。
(3)加強制度保障,明確創新創業學分互認體系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規定創新創業課程為必修課。修訂學生休學創業的有關內容,學生可以申請休學創業,最長可連續休學2年。建立創新學分認證制度,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創新實踐、科研訓練等可申請創新創業學分認定。
(4)加強經費保障,護航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工作
每年列支專項配套經費予以保障。在運轉費用、師資培訓、對外交流、教師課酬、教材編寫、教育實踐活動等方面增加投入。設置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和創業扶持基金,為有創新夢想和創業愿望的學生申請創新創業啟動資金提供服務,鼓勵更多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
創業意識的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創業意識教育過程中需要有高級的政策指導、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師同時更需要受教育主體的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 鄭芳.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研究[D].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2 (9).
[2] 宋琳.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J].工會論壇,2010(115).
[3] 劉鳳清,喬芬.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及培養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 (2) .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2017年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題“大學生創業意識啟蒙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SD031。本研究也是2019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關系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9SZC-041。
作者簡介:馮大偉(1984- ),男,漢族,江蘇沭陽人,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