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肖利華
摘 要: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高,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很大幫助。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將“注重生態效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點。目前,我國投融資渠道不足、保險政策不完善等問題,阻礙了林業發展。為解決林業發展困境,對林業投融資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林業;投資;融資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4-0088-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2 ? ? ? ?文獻標志碼:A
1 ?我國林業投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林業資金來源渠道可以分成以下4個方面。一是國家預算內資金。我國將部分預算內資金投入到林業建設中,這是林業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渠道[1]。二是國內貸款。主要以林業貼息貸款、山區綜合開發貼息貸款為主[2]。我國林業建設很少運用信貸資金,這是因為國家出臺的信貸政策很好地契合了林業特點。我國商業銀行對非國有林業企業放貸時,綜合林業周期比較長、風險不確定等因素,對其產生一定的限制。三是利用外資。林業利用外資的方式跟其他行業相似,通常是通過外國政府及其機構、國外企業等。四是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
2 ?我國林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2.1 ?林業投資主體單一
我國國有林業和非國有林業所使用的林業政策不一致,林業投融資主體不夠廣。在林業稅收政策、林業扶持性政策兩方面,主要是以國有林業為主,非國有林業優惠政策力度小。這就導致投資主體不夠廣,沒有實現全面投資或大規模投資,不利于林業發展。
2.2 ?林業投入資金不到位
目前我國林業投資資金欠缺,是因為我國林業投資主要是國家資金投入。一些地方政府收入不穩定,投入林業發展的資金就會被影響。過于依賴國家資金投入,容易導致林業投資不穩定。
2.3 ?政策不完善
我國林業法律法規政策不完善,市場機制、稅收、林業保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林業發展起到了限制。林業發展與國家財政收入息息相關,國家財政收入直接關系到林業發展。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經濟政策。就當前而言,我國許多國有林場和林業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些工作人員的收入來自于企業經費、育林基金等。中長期政策不穩定,對林業發展也是不利的。
2.4 ?林業資本市場發展不平衡
迄今為止,我國林業資本市場處于不平衡的發展狀態,保持著政府主導林業市場行為的模式。我國林業資本市場是由林業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構成的。不合理的林業資本結構,依賴于政府管控。
第一,債券市場分為國債和公司債券,林業市場國債有著相當高的比例。第二,林業貸款主要依賴于政策性貼息貸款,很少涉及商業性貸款。林業資金投入不到位且不穩定,導致我國林業建設發展緩慢。林業建設發展需要有穩定的資金投入,需要一些沒有納入國家預算的資金,保證林業長期穩定發展。同時,林業建設資金缺乏影響林業抗災害能力,比如水土流失、森林火災等,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這些問題導致我國林業建設“道阻且長”。
2.5 ?林業保險發展不完善
林業是一個高風險產業,容易遭到各方面破壞,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造成極大的損失。比如:發生森林火災時,林業受害面積相當大;發生蟲災時,林業直接經濟損失相當慘重。在計劃經濟時期內,國家能夠承擔林業損失,但目前林業走向市場化,只能有林業經營者自己承擔林業損失。因此,需要有能夠對林業經營者提供保障作用的林業保險。
我國保險公司基本沒有森林資產險種,除很小部分保險公司開展大型國有林場保險業務外,小型林場基本沒有保險。中國人保是唯一開展森林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但該公司開展的林業保險業務數量很少。我國森林面積非常大,而中國人保承保能力有限。
目前國家林業政策性保險還不完善。一方面,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只承保森林火災險,不承保雨雪、臺風、病蟲害等自然險。另一方面,森林保險所涉及的保障對象不全面,僅僅保障商品林,公益林不在保障范圍內。
對于林業來說,林業風險保險遠遠不足以滿足發展需求。這跟林業風險保險的特點有關,即林業風險保險標的面積非常寬廣、不可抗力因素非常多、經營管理難度大。林業風險保險的特點,決定了林業風險保險承保難度較大。國家在林業保險優惠方面的政策不完善,直接導致保險公司難以承擔眾多林業風險。
3 ?改革和完善我國林業投融資的建議
我國林業投融資改革的目標,是在保護林業和生態文明的同時,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因此,政府要加大對林業方面的投入力度,吸引社會資金,保證林業發展的穩定性。
3.1 ?改革和完善現存的林業企業制度
實現林業企業制度化是改革和完善當前林業企業制度的重要舉措。我國林業投融資總量嚴重不足,林業發展主要依賴于國家財政專項資金。因此,吸引外部企業投資刻不容緩。
從制度上進行改革,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放寬信貸政策,有利于林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進行融資。國有林業企業是改革難點,主要是因為國家干預過多,不利于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資源配置。
3.2 ?創新融資模式
一是將企業與林業部門聯合發展,創建林業融資項目,吸引企業融資。二是完善林業資本市場,包括林業債券、林業基金等。完善林業資本市場,保障林業產權和林業資本兩大要素進行直接交換。這是進行資源配置和融資的重要功能體現,能夠有效注入外部資金,促進林業發展。
3.3 ?完善林業保險補貼制度
林業生態效益直接體現了林業具備的公益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對林農和保險公司的扶持力度。
對于林農,政府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林農投保補償機制,提高林農參與投保的積極性。政府可以和林農一起參保,并對林農繳納的投保費用進行一定的補償。林農獲得保障,能夠更加用心經營林業,有助于林業發展。
3.4 ?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吸引外資投入林業
我國林業投融資可以嘗試吸引外資,推進國際合作。將外資引入林業,能夠獲取更多資金經營森林資源,為提高林業產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積極保護本國林業資源發展的同時,做好林業儲備工作,增加木材產量。
外國資金投入我國林業生產加工獲得經濟效益,同時也能促進我國林業產業化發展。二者互補、各取所需,能夠有效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林業發展。
4 ?結束語
林業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在林業發展中,既要改善生態環境,又要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我國要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使林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堵.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分析[J].現代農業科學,2008(7):67-68.
[2]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項目組.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總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編輯: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