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全
摘 要: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對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尤為重要。農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逐漸成為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現代科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現代化農業對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產生顯著影響,對植物的保護起著重要作用。研究了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在農業整體發展水平提升背景下,有效改進環境問題,提升我國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
關鍵詞:植物保護;可持續發展;農業;關系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4-0099-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181;S4 ? ? ? ?文獻標志碼:A
植物保護和農業建設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主體。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要想保證社會環境的合理性發展,就需要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才能在保障植物安全性的基礎上,平穩開展農業工作,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水平的穩定提升,達成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可持續工作的基本目標和要求。
受傳統工作理念影響,很多地區在發展農業工作的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出現了植物發展環境和農業發展要求不相符的情況。如果不能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必然會對農業發展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基于此,詳細論述了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希望通過相關問題的研究,提出合理的發展對策,推進二者共同發展。
1 ?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1.1 ?植物保護是農業發展的基礎環節
農業生產中作物種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逐年增長,因此,要想推進農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加強對植物的保護。在實際工作中,農業生產受農藥、化肥等化學制劑的影響,很多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農藥在消滅害蟲和改善植物病癥的同時,往往會對同一區域的植物產生嚴重影響,甚至誘發大范圍植物保護問題[1]。此外,絕大多數農藥的滲透性較強,很可能直接滲透到土壤或附近水域中,致使這一區域的土壤不能種植作物,在不同程度上對開展農業生產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當前,政府部門出臺了有關植物保護問題的文件和政策,加強對植物的有效保護。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地區并不能有效貫徹措施和政策,植物仍然得不到有效保護,這也是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
1.2 ?農業可持續發展對植物資源的保護作用
受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業想要在全新社會背景下得到更大進步與發展,就需要切實提升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效率,確保提升農業生產水平,這也是對農業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2]。因此,在開展現代農業工作過程中,除了要大力貫徹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應加強對植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切實提升對植物資源和效益的重視。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對農業領域發展工作的協調處理能力,保證農民在實際工作中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提升,強化農民務農的信心,切實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為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逐漸降低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在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基礎上,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
為切實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開展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過程中,要提升對農業生產技術的關注度,積極推廣和發展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實現對農業發展現狀的改進[3]。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開展可以推進植物資源保護效率的提升,不僅能保證植物資源得到更合理和規范的應用,還能切實滿足我國農業整體發展趨勢的要求。
2 ?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2.1 ?農民群眾缺乏正確意識
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尤其是經濟較落后的農村地區,村民更注重經濟效益的提升,沒有意識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植物保護的重要性。保護意識相對薄弱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經濟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共同發展。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限,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將重點放在了提升經濟效益上,沒有關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無法實現對植物的有效保護。
從宏觀角度上分析,我國很多地區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模式仍沒有得到徹底轉變,這也是當前資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長此以往,必然會對環境問題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4]。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和作用,不僅無法實現對植物的保護,同時也難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開展。
2.2 ?土地資源利用缺乏合理性
農民群眾在生產過程中更注重經濟效益的提升,在種植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土地資源的實際發展情況,引發了不合理種植的問題。當前土地資源被一代又一代重復應用,土壤肥力和生產效率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基礎上,植物數量大大增加,導致土壤難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
此外,農藥在土壤中的滲透也對土壤質量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當前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不能得到必要的營養和肥料,一旦外界影響增加很可能發生植物死亡的情況[5]。
2.3 ?生物災害與農藥使用的影響嚴重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不斷增加。生物災害對植物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也更為深遠,干旱、暴雨等惡劣氣候對植物生長造成了嚴重影響,植物的健康發展受到較大威脅。面對生物災害問題,農民一味地增加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農村沒有開展有效的宣傳和教育,農民經常出現對農藥和肥料的濫用、錯用問題,不僅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大大降低土壤質量,甚至加重環境污染問題。很多農村地區沒有切實落實監管工作,外來生物和植物之間會出現養分或水分的爭奪,長期下去很可能對周邊土壤成分產生影響,出現植物不能繼續生長的問題。
3 ?實現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3.1 ?強化農民群眾的植物保護意識
要想切實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應切實提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宣傳和推廣,讓廣大群眾和相關工作人員認識到植物保護對農業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確保兩項工作的政策措施能得到有效落實。
農民是生產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人員,提升農民群眾綜合素質和生產技術是當前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加強相關培訓工作的開展,保證農民群眾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
在農業生產工作中融合更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在穩定提升農業生產效益的基礎上,降低對化學藥品的應用[6]。
在我國開展農業生產工作的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情況調整工作方向,選擇更適合當地發展的植物體系進行生產,確保工作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群眾植物保護的意識,以及提升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
3.2 ?加強對新農業技術和農藥的合理應用
基于當前農業種植工作中經常出現不合理的化學農藥使用問題,引發了農業生產環境受損,明顯提升了發生病蟲害的概率。要想在實際工作中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開展,就要關注農業生產化學藥劑的應用問題。農業部門需加強對這項工作的宣傳力度。
對于有條件的地區,還應加強引進先進病蟲害防治技術,積極進行安全評估,從而針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進行防治,盡可能降低化學藥劑對植物和土壤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質量[7]。
此外,還要加強對先進農業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加強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特點,加強各項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融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4 ?結束語
植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應始終與農業發展相結合。在開展農業生產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從而推進農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在全新的農業發展階段,只有樹立正確、科學的農業發展觀念,切實提升對植物保護工作的關注,才能在農業可持續工作的全面發展背景下,為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效幫助。
參考文獻:
[1]支貝貝.論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J].農民致富之友,2019,17(25):233.
[2]吳鐘林.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28(5):56-57.
[3]顏玉龍,李勤.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分析[J].鄉村科技,2019,58(4):40-41.
[4]徐燕.解讀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J].農民致富之友,2019,36(7):225.
[5]張言.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探究[J].種子科技,2019,37(6):2,4.
[6]王少卿.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研究[J].現代園藝,2019,11(1):170-171.
[7]李懷栓.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36(22):37.
(編輯:李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