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張志成
摘 要:建筑行業是公認的高危行業,對于即將踏入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講,深知在建筑行業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文章在闡述學生實踐階段發生部分安全事件的基礎上,分析其產生原因,提出建設類院校學生實踐階段安全防范措施的建議對策,以期保障學生實踐階段期間的人身安全,使之獲得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建筑行業;安全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但建筑行業是公認的高危行業,不僅在工作中會發生很多事故,而且還會帶來諸如粉塵、噪音、高溫等職業病的危害。對于實踐階段的學生來講,分析其在建筑行業發生的各類潛在安全事故及產生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事先對策,保障實習期間學生的人身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與學生實踐階段有關的安全事件
(一)學生校外安全事件
近年來,建設類院校學生在實習期間有較多安全事故發生。如2010年,我院一名在建筑工地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在施工現場駕車搬運鋼材,但由于自身安全意識不高,麻痹大意,違反操作規程,再加上施工現場臨時道路,路況較差,而且有超載現象,最終發生較大安全事故。頂崗實習期間2012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兩名學生,剛到施工現場,被派去和帶班師傅一塊去進行地下管道作業,在管道連接的過程中,由于管道內有積水,再加上土質較軟,突然發生塌方,兩名學生沒有任何安全施救經驗和措施,眼睜睜看著一場事故在眼前發生而束手無策。
(二)學生校內安全事件
相比校外工程現場而言,校內實操較為安全,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學生在實訓期間因操作不當或安全意識淡薄而造成的大小事件也不在少數。
比如,有學生在校實習現場因不小心而被釘子扎腳,也有在搬運物品過程中損傷腰部、被鋼筋撞傷等事件。有學生在鉗工、鋼筋工實訓期間,不注意觀察周邊環境而在搬拿角鋼、鋼板或鋼筋時碰傷身邊的同學;有學生在臺虎鉗上加持鋼板鋸割時,不按要求用手去扶著而導致鋸斷的鋼板砸在自己腳上,或是用力不當導致鋸條折斷而扎傷手臂;也有學生在鉗工鉆孔操作時,因不小心觸碰鉆頭而受傷等。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學生自身安全防護意識不強,麻痹大意,沒有基本的避險常識、逃生方法和預案措施,施工前不注意檢查機械設備的質量保證與安全性能,不按規定程序操作等因素有關。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存在較多安全隱患的實訓教育和管理,多關注學生課上課期間的情緒和舉動,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建設類院校實踐階段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人的方面
(1)從學校來說,部分實習指導教師責任意識不強,安全教育環節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比如,“遙控”指導實習,讓學生在群里發個照片,或者報個平安就算完成實習指導任務,敷衍了事,欺瞞應對。
(2)有的學生心理準備不充分、安全意識淡薄、操作技能水平低等導致風險隱患增大。在施工過程中,各工種交叉作業,互為干擾,由于學生的安全意識淡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較低,不遵守安全操作守則,任意而為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
(3)實習單位管理人員,安全管理松懈,缺乏對學生安全實習意識的高度重視;缺乏有效管理是造成安全事故發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實習單位管理人員不重視學生,不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員工,因而對學生缺乏有效管理,對待事故發生抱有僥幸心理等因素都將對安全事故的發生產生不利的影響。
(4)學校與企業實習單位缺乏溝通,存在安全責任不明確、相關制度不健全等不容忽視的問題。雖然企業建立了安全生產的責任制,但企業與學校之間安全責任不明確,生產責任不落實,“接納學生時說起來重要,真正工作時做起來次要”的現象較普遍,安全沒有真正引起學校學生的高度重視。
(二)物的方面
機械設備維護不當,處于不安全狀態。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不當,缺乏責任意識,設備只用不管,防護裝置形同虛設,機件老化不換等等,工地現場防護設施搭建不規范,甚至亂搭亂建現象嚴重,防護網破損嚴重等,都將對人員安全產生嚴重影響。
工地現場水電管理不到位,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用電發生的事故也在逐年增加,電箱及線路缺少防護裝置,電器設備安裝不到位,有的未接地接零或缺漏電保護,電線老化、破皮、隨意牽扯等都將導致事故的發生。
安全防護經費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雖然在工程預算時都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費,但是實際上這些費用往往被消減,或者克扣,造成安全保護用品質量差,數量少,起不到安全保護的作用。
三、建設類院校學生實踐階段安全防范措施的建議對策
(一)強化領導責任意識
學生安全無小事,學校要負起總責,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學校黨政一把手是學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增強高度的責任感,本著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負責,對師生生命安全負責的態度,擔負起領導職責與責任。主管安全工作的學校領導,也是學生安全的主要責任人,要切實明白自己所要擔負的職責和要做好的具體工作。比如要負責加強與學校所在地企業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結合校內學生處、企業管理等部門,將學生安全工作納入學校安全治理體系。強化協調化治理,推進各方力量的聯動聯防聯治,共同為做好學生職業安全與綜合治理工作而不懈努力。
(二)各方協調,健全保障機制
學生實踐階段的安全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而需要社會各界的密切配合,需要各方聯動,齊抓共管。特別是學校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建設廳、消防等單位都是學生安全的責任方。要建立由學校牽頭、多方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建立科學高效的學生安全防范與綜合治理制度體系,建立多方聯動的聯控聯防長效機制,形成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共同參與的學生安全防護體系和大網格格局。只有構筑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督查監管,發揮協同效應,才能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學生實習期間的正常運轉。
(三)加強宣傳教育,做好事前防范
安全防范,重在事前。學校安全工作各級責任人,要善于利用會議、活動等機會或場合強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傳達貫徹上級有關會議和通知的精神,學校領導要加強對責任部門、責任單位、責任人的宣傳教育和方法指導。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提供較為充分的支持,助力學校避免或減少各種事故。相關部門、學生管理單位及輔導員要加強監督巡查,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營造重安全、講安全、抓安全的良好氛圍。
落實事前防范,宣傳教育無疑是十分重要而又不可忽缺的一環。要注重利用新媒體等各種途徑、各種渠道,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做到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各系部學生管理等部門要加強提升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安全防范意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校內力量編寫符合學校實際的安全教育教材、教學講義等,定期舉辦安全教育講座,兼顧人身、財產、交通、網絡、應知應會等多方面安全注意事項,提高學生的職業安全警覺性,告誡學生增強自身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
(四)加強對安全設施的責任落實
學生安全講究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聯動,“人防”強調主觀因素,人的因素,“物防”、“技防”強調客觀因素,物的因素,但實施主體依舊是人,所以各級責任人首先要提高認識,充分調動和利用“物”的因素,發揮各種安全設備的功能、作用,要加強對安全設施、設備的配備、維護等,制定相關的責任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努力使學生安全防范系統成為一個點面結合、縱橫貫通、全面覆蓋的立體快速反應防控網絡。
(五)關注學生頂崗實習
學校要對在校實訓工廠和準備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制定科學高效的安全教育機制,加強崗前教育與培訓。無論是校內實習還是企業實習,要教育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意識。要認真上好安全實習第一課。學生參加實訓或頂崗實習,是從學生身份向職業人轉化的必經階段,也是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經歷崗位實踐檢驗的關鍵環節,工作場所與工作環境是生產活動一線,具有一定危險性,需要引起師生高度重視。學校、輔導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安全紀律的教育和培養。教育學生真正重視起來,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特別是學生在校期間,要努力掌握技能,加強技能訓練,熟練掌握操作規程,通過各項技能測試,養成良好的安全操作習慣,杜絕違章作業和不良的工作習慣。
參考文獻
[1] 王琪.人文情懷視域下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7(36).
[2] 張志成.建筑類職業院校學生安全問題研究.河南省綜治辦河南省社科聯2018年度專項研究課題.(2018zzkt697).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
[3] 紀兆東.新時期高職院校安全教育的踐行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5(70-71).
[4] 王立杰.職業學校安全管理案例匯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5] 詹忠根.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策略探析[J].職教通訊,2016.
作者簡介:鄭敏(1983.05- ),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講師,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張志成(1969.11- ),男,漢族,河南湯陰人,碩士研究生,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