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勒江·艾里米亞
(鞏留縣吉爾格朗鄉草原站,新疆鞏留 835400)
草原畜牧業,是指將馬、牛、羊等牲畜在我國天然或自然草場進行放牧,獲得成熟的牲畜產品,這些牲畜產品作為商品被進行售賣,既能夠滿足我國廣大群眾的肉食需求,還能夠為當地群眾提供良好的經濟收入。草原畜牧業作為草原的傳統產業,是實現草原地區經濟收入和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如果在草原等畜牧養殖業合理地將畜牧業的主要載體牲畜牦牛、駿馬、綿羊等進行合理規劃和生產,對于草原畜牧養殖業整體產業的發展以及提升牧民生活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有數據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含有草原的省份共六個,即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西藏,全年生產的綿羊數量達到了2.8億個單位,生產的鮮奶及奶制品超過了1100萬t,占2018年全年我國鮮奶生產總量的31.1%。牛羊肉產業作為畜牧業的重要經濟來源,全年羊肉生產總量達到了230.7萬t,接近全國羊肉總量的一半。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發現,我國草原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擁有良好的前景,倘若加以正確的引導,并建立完善的政策,便能夠將我國畜牧養殖業再次提升一個水準。
對于草原畜牧養殖業來說,建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是其生產模式進行改革、養殖體系走向成熟的第一步、草原地區的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和牧民建立合作關系,將合作經濟作為載體來加快草原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以及和環境的和諧統一性。在與牧民建立合作關系時,需要將合作關系落實到各個村落各家當中,將牧民的牲畜以及牧民的所屬草場看做股權的形式入股,實現牲畜和草場的有效整合,將客觀的經濟收益直接了當的擺在牧民面前,提升這種整合形式對牧民的吸引力,讓更多的牧民對整合入股的方式產生興趣,并參與到生產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當中,擺脫以往牧民各家單打獨斗的散養式管理方式,使得草原本無規劃的畜牧養殖業變成以效益以及環保的為主要特點的畜牧業。傳統的畜牧業是一種典型的數量決定經濟的養殖業,而在當前更加追求效率的大背景下,數量固然重要,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方法也十分重要。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需要將國家對牧民提出的生態保護補助政策落實到位。在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時,向牧民推廣“種草養畜”、“分批養殖”以及“按區放牧”的方法,減輕對某些水草茂盛的草場的大量損耗,減輕草場的牲畜密度,減緩對草場的損害,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同時,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還能夠切實提升從事畜牧養殖業的群眾的收入。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下,盡管牧民普遍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概念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仍然會認為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未來進行放牧的過程中,廣大牧民會更加自覺的進行操場的保護,減少某些水草茂盛地區的放牧頻率和放牧密度,提升對草場保護的自覺性和紀律性。對于牧民來說,其最擔心的便是進行草場保護后會使得自身的經濟收入減少,但是當經濟收益不減反增時,牧民會長期堅持草場的生態環境保護。這樣一來,草原畜牧養殖業所存在的“經濟收益”、“牲畜”以及“草料資源”之間的矛盾將會得到很好的解決,避免草原畜牧養殖業出現竭澤而漁的情況。近年來,我國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科爾沁草原等大型草場都開始建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和社會口碑,因此,想要發展草原特色畜牧養殖業,確保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建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年來,為了提升草原牲畜的產量和生產頻率,我國開展了給予草原特色畜牧養殖業的品種改良工作,但是無論怎么進行品種的改良,仍然擺脫不了牲畜需要耐高寒、耐跋涉、耐飼的要求,這就使得在進行草原牲畜的改良時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舉例來說,烏珠穆沁羊作為內蒙古的特色羊品種,在對其進行改良的過程中,也同時存在著對它的保護。保護是指對我國草場的特色羊品種進行保護,如對阿爾巴斯羊、烏珠穆沁羊等進行保護,將這些羊品種的品牌進行推廣,將提純扶壯作為保護的主要目的,而對其進行改良,則是指提升這些羊品種的繁殖率以及出欄率,確保牧民的經濟收益。
對于牧區來說,其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牧道橋、牧區的飲水井以及棚圈等。在進行以上基礎設施的建設時,需要一改以往牧區人民隨意建設的習慣,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對牧區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在各個規劃的區域范圍內進行建設,實現牧區基礎建設的科學布局。如果牧民想要建設出永久性的住所以及棚圈,首先要綜合考慮放牧草場和建設地點之間的遠近,同時還需要確保牲畜在過冬時能夠儲備足量的草料以供牲畜食用。在進行基礎設施的修建時,一定要十分注重工程質量,確保其使用壽命,避免出現每年都花錢修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