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克東縣獸醫衛生防疫站,黑龍江克東 164800)
在傳統的畜牧業生產和動物疾病預防方面,養殖戶主要通過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來實現。在抗生素廣泛應用的同時,其不足逐漸凸顯出來,我國于2010年正式禁止抗生素在飼料中的應用。為了促進動物的生長,提升動物的抗病能力,微生態制劑應運而生,養殖戶可以將其作為飼料添加劑,安全應用于動物飼料中。
微生態制劑最早出現于1899年,學術界將其定義為能夠平衡動物腸道菌群的物質或者微生物。在學術界研究廣度和深度逐漸增加的同時,對微生態制劑的認識更為深入,其概念定義更為準確。微生態制劑是指從動物體內分離有益微生物,利用一定的工藝手段將微生物制作成具有活菌體的活菌制劑,這類制劑能夠改善動物的胃腸道功能,促進動物的健康成長,改善動物的生產性能。
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對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研究還不夠深入。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微生態制劑主要通過與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群進行互生、偏生或者吞噬等作用,發揮其促進胃腸道微生物生態平衡的作用。該作用機理是將微生物優勢種群理論、“三流”理論、生物屏障理論及生物奪氧理論作為基礎的機理分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生態畜牧業中,養殖戶主要將微生態制劑應用于飼料中,利用微生態制劑對飼料pH、粗蛋白含量、酶活性、纖維素含量、維生素含量及氨基酸含量等參數產生的影響,改善飼料的營養成分結構,提升飼料的轉化率,保障微生態制劑作用的發揮。
相關實踐研究表明,將微生態制劑應用于家禽飼料中,能夠有效增強家禽的抗病能力,提升家禽的成活率。比如,養殖戶可以將EM發酵飼料和EM稀釋液按照飲水的形式喂給家禽,可以有效提升家禽的抗病能力。有研究學者將微生態制劑在蛋雞中的應用作為試驗內容,開展多點蛋雞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蛋雞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能夠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顯著提升蛋雞的免疫能力,蛋雞的死亡率能夠降低15~30%,最高可達56%。在多點蛋雞試驗中,微生態制劑最為顯著的效果是在育雛期間,能夠避免蛋雞出現白痢等腸道傳染疾病,提升蛋雞的存活率,為養殖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1]。
同時,在家禽養殖中,微生態制劑的應用能夠改善雞舍的生態環境,避免家禽糞便出現惡臭氣味,有效防止蚊蠅的出現,凈化家禽養殖場的空氣環境。相關研究表明,在雞場應用EM對雞飼料和雞飲水進行處理,可以有效降低雞場的氮氣濃度,將EM飼料和EM飲水相配合,可以提升微生態制劑的空氣凈化效果,其除氮率最高可達70%。
在豬養殖中,微生態制劑的應用能夠提升飼料的轉化率,保障豬只胃腸道的微生態平衡,從而避免豬只出現疾病,還能夠降低豬只的死亡率。比如,有研究學者選擇感病仔豬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試驗組進行EM飼料的灌服,對照組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經過三天的治療試驗,試驗組的豬只死亡6頭,對照組的組織死亡31頭。由此可以看出,微生態制劑在豬養殖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豬只的存活率,降低其死亡率[2]。
相關實踐研究表明,在仔豬的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如糞腸球菌或者淀粉乳桿菌,可以減少飼料的采食量,從而實現豬飼料的最大化利用,為養殖戶節約生產成本;在仔豬的日糧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有效減少仔豬腸道中的腸桿菌,保障腸道的微生態平衡,促進仔豬的健康成長。同時,在傳統的豬養殖中,抗生素的應用會降低豬肉的品質。微生態制劑在豬養殖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避免化學藥物對豬只的品質產生影響,提升豬肉的質量和口感,有助于豬養殖效益的提升。
和家禽及豬養殖相比,微生態制劑在反芻動物養殖中的應用相對較少,但是其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反芻動物的健康成長,改善養殖場環境,為養殖戶創造更高的收益。比如,有養殖戶為高產泌乳奶牛喂服酵母及酵母培養物等微生態制劑,能夠利用酵母菌中的高活性消化酶,促進奶牛腸道蠕動,幫助奶牛吸收飼料的養分。同時,這類微生態制劑還能夠產生氨基酸及維他命B群,作為營養物質被奶牛吸收,促進奶牛的健康成長。另外,還有研究學者將青貯微生物添加劑應用于奶牛飼料中,擴充青綠飼料的營養成分。
綜上所述,微生態制劑具有安全、無毒、無副作用的優勢,可以在生態畜牧業中推廣應用。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養殖戶可以將微生態制劑應用于家禽養殖、反芻動物養殖和豬養殖中,提升動物的抗病能力,改善養殖場的生態環境,為社會提供安全、質量有保障的畜產品。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學者需要將微生態制劑應用于更多動物中,促進生態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