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不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較低、興趣愛好廣泛、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期待值較高,同時,也受到了不良網絡信息和現代網絡技術的沖擊,使得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較低。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規范教學工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從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針對性。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分析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0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16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互聯網使用人數高達7.72億人,普及率為55.8%。其中,學生所占規模最大,占比25.4%。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提升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提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重要方式,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傳媒技術的優勢,了解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增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開設的以講授為主,旨在培養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的課程。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8年4月正式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此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統稱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以及《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渠道,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新時代的優勢,不斷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更好地體現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我對湖北省屬高校(包括長江大學、武漢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音樂學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17000份問卷,收回17000份,其中有效問卷16558份,由此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狀如下。
1.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不高。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有65.6%集中在60-80分之間,并且對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容、國體與政體的內涵、“四個自信”的內容、實現“中國夢”的途徑等基本問題不能夠很好地把握,由此可知,我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不夠高。
2.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偏好差異較小。在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偏好上,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的喜愛程度所占比率分別為18.3%、11%、31.5%、22.9%,而在哲學領域中,大學生對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了解并感興趣的比率分別為40.7%、9.9%、15.4%,大學生對于中國哲學的喜愛程度要高于對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喜愛程度。
3.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上網時間長。在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平時閱讀社會科學類、人物傳記類、文學藝術類、科技自然類課外書籍所占比率分別為13.4%、25.9%、27.4%、24.5%;大學生平時瀏覽的網頁主要集中在娛樂游戲類網頁(占比25.3%)、社會類網頁(占比24.5%)和朋友圈(占比18.5%);大學生喜歡的上網工具是手機,并且上網時間主要部分集中在2小時以上(占比56.3%)。除此之外,還有大部分大學生愛好閱讀和旅游。
4.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期待較高。在大學生對繼續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心情中,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繼續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表示期待(占比53.9%);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大學生最想了解的內容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科學的人生觀及其如何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國際安全形勢與我國外交戰略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其具體表現如下。
1.不良網絡信息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現代網絡環境混亂,網絡中充斥著各種暴力、色情、極端主義思想,而且這些不良信息多在娛樂游戲類網頁和朋友圈中傳播。據調查報告顯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平時經常瀏覽的網頁主要為娛樂游戲類網頁和朋友圈,并且大部分學生的上網時長主要集中在2-5小時。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長時間受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調查報告中顯示,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期待教師是思想的陪伴者、理論的引導者、正能量的傳遞者、知識的傳授者和能力的培養者;在未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大學生想了解的知識較多,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國家安全等各個方面。這一系列期待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較豐富的知識,從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多媒體技術更新換代快。多媒體講授、MOOC、微課等現代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要求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掌握多媒體技術。目前,大學中還存在一部分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欠缺的情況,而多媒體技術更新換代較快且當代大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期待又較高,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和運用多種新媒體進行教學。據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期待的上課方式主要為多媒體講授、MOOC、講授+討論,由此可知,學習多媒體技術應成為當代大學教師必備的技能。
4.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調查報告中顯示,大學生期待的上課方式包括多媒體講授、MOOC、講授+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這使得大學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制訂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終目的,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對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引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要從教師綜合能力、教學工具、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對癥下藥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具體對策如下。
(一)提升教師綜合能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對此,除了要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創新外,必須把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和研修提高到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高度來重視和對待。因此,要不斷地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1.教師應該提升了解學生的能力。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強,要求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愛好廣泛、心理變化大,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和學生加強互動溝通,課下多與學生交流,在學習生活中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針對性。
2.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專業修養。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需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并且不斷地學習本專業最新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給學生傳遞更多的專業知識,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3.教師還應加強教學媒體的學習與運用。互聯網進校園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首先,高校教師應該樹立互聯網意識,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媒體增加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高校教師應主動學習PPT、網絡課堂、網頁討論學習等現代教學媒體的操作,并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專業知識能力、課堂參與度等基本課堂情況,從而適應網絡大環境,并提升教學針對性。
(二)規范教學工具
1.及時更新教材,緊跟時代的步伐。教材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工具,必須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代表性、引導性和時代性,然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每兩年修訂一版,這樣的更新速度已經遠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且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性不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縮短教材更新時間,不斷地豐富教材內容,增加教材的時代性,提升其吸引力,增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媒體,規范網絡環境。網絡對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調查報告中顯示,大部分學生上網時間較長,且期待教師使用多媒體等現代網絡媒教學。教師應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同時也應該規避網絡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三)豐富教學內容
1.理論聯系實際,增加時政熱點講解。網絡具有快捷性、實時性、高效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帶領學生學習最新時政熱點,例如兩會議題、中美貿易戰、朝核問題等。通過時政講解豐富教材內容,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促進課堂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提升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豐富教學內容。
2.豐富背景知識,增加學習趣味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較大的延伸性,學習內容廣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通過影片、圖片、討論等多種方式拓展背景知識,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四)創新教學方式
1.借助網課、微課等網絡平臺,創新教學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可以將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在線上讓學生在課程平臺中學習,在線下引導學生討論,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性,選取網絡中的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2.使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使用“翻轉課堂”、角色轉換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教學樂趣,又能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3.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第二課堂相結合,讓大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學習。在高校學習中,第二課堂作為高校大學生提升能力的重要平臺,學生大多是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第二課堂有效地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仍處于中等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針對性的提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中,應該從教師綜合能力、教學內容、教學工具、教學方式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針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不強的現狀對癥下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針對性。
參考文獻:
[1]王熠曄.當代中美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10.
[2]忻平,吳德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方令(1996.12— ),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長江大學2017年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針對性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7155);長江大學2017年校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調查研究》(項目編號:JY2017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