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勝勝
[摘 要] 在中職教育中,烹飪類專業具有實踐性與技能性等比較突出的特點,要求該專業課程的教師要培養出具有良好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如現代學徒制這一特殊的模式已經逐漸在中職教育領域中得到了滲透與運用,在其引領之下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可實現中職院校烹飪類專業教育的創新變革。
[關鍵詞] 中職教育;烹飪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對傳統學徒制的優勢進行了繼承與發揚,可以說是順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現代化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很好地發揮人才培養價值,符合當下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探索如何站在現代學徒制的角度來優化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意義
傳統學徒制一般以師傅言傳身教為主,即師傅會在真實情境下為學徒演示和講解具體的操作內容與要領,而學徒需要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在師傅的指導與點評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現代學徒制則是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傳統學徒制的優化模式。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相比,具有比較明顯的現代性,學員既要完成傳統學徒制下的學習任務,又要扮演好企業中的角色,做好崗位任務。現代學徒制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校內實訓,另一種是校外實習,都是快速實現工學交替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來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而企業自身也能夠結合實際的發展需求來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能力,可保障職業院校的人才輸出質量。
因此,現代學徒制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可將其引入烹飪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以優化培養模式。
二、現代學徒制下的烹飪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構建優質的雙元制課程體系
在現代學徒制下,烹飪類學生需要參加的企業實踐課程應該占據其總課程的一半以上,要確保該專業的學生能夠有充足的實踐時間,使其可以在“做”中學。為此,中職院校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雙元制課程體系。通常而言,該課程體系需要由企業技術人員、院校教師以及課程開發專家等,包括加工、切配、冷菜制作、熱菜制作、面點制作、蒸煲菜制作以及廚房管理等方面的烹飪課程。這些課程都需要企業實踐課程與中職院校烹飪類專業課程進行有機的銜接,讓學生在工學交替的過程中進行一體化的學習,在促進學生提高的同時,還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實踐經驗。
(二)采用高師精徒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中職院校要落實現代學徒制來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可采用高師精徒的模式來進行人才培養教育。通常在選擇師傅時,要保證師傅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與工作經驗,要求其足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烹飪技術。同時,師傅要具備高尚的品質,要在學徒制的開展過程中以身作則,并做到以德服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修養。在這方面,中職院校要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并且加強雙師型教師與企業師傅之間的交流,讓烹飪類課程與企業的理論課程有機的銜接,讓學生能夠在師傅的帶領下合理地將所學知識融入自己的實踐崗位上。此外,在現代學徒制下,中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師傅的選拔,也要注重學徒的選拔。例如學院可以積極地開展廚藝比賽,讓學生能夠成為“精徒”,并且脫穎而出,激發學生的悟性,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使其可以在高師的帶領下達到精通烹飪的學習目的。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
中職院校要完善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則需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使其成為考量烹飪類專業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現代學徒制下,學生需要接受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的雙重考核與評價。一般而言,這一質量評價體系的考核評價方式可以包括學校評價、企業評價以及社會評價等,有利于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優秀評價模式以及引導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而該質量評價體系的考核與評價內容既要包括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內容,又要包括職業資格認定考試、烹飪技能大賽項目評定、畢業宴席設計與制作評定等方面內容,只有考核合格的學生才可以獲得相應的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為其以后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綜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需要,也難以滿足學生個人的終身發展需要。因此,中職院校有必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變革。為此,中職院校要積極地建立起優質的現代學徒制,并站在現代學徒制的角度來探討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吳非,劉訓龍,劉居超.烹飪人才培養與現代學徒制融合初探[J].黑龍江科學,2019,10(3):74-75.
[作者單位]
浙江信息工程學校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