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貴想 王曉云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唯一所以家政命名的高職院校,肩負著補齊國家高職家政專業大專教育短板、培養高職家政人才的重任,本應成為全國高職家政人才招生和培養的一面旗幟,但近年來其家政專業的招生都不盡如人意,錄取和報到的人數寥寥。
2018年高考前后,學校未雨綢繆,不遺余力地采取多種形式,進高中、上電視做宣傳,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做專業介紹,承諾對報考家政專業的學生實行學費優惠等政策扶助,但家政專業的招生仍不理想。這一現象,引人深思。
從整個社會發展大環境來看,黨和政府從多方面給予服務和養老等行業大力的政策扶持和倡導,家政產業是社會各方面普遍看好的朝陽產業。就目前來看,國內大城市家政人才供不應求,用工需求量很大。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金牌月嫂的月收入高達萬元,十分搶手。但遺憾的是,愿意且有能力的從業者少得可憐,家政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大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和服務人員的歷史使命。如今,學生上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但高職家政專業卻鮮有學生報考,愿意未來從事家政事業者更是少之更少。不僅如此,與家政專業相近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等也是生源奇缺,很少有學生報考。筆者認為,高職家政專業招生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傳統社會觀念的不利影響。在不少人心目中,“學而優則仕”,上大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大學畢業后當白領、坐機關,認為上高職院校未來充其量只能做個“藍領”。這種存在于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之間的巨大心理落差,導致眾多考生放棄報考高職院校。高考分數低的考生不少人選擇復讀再考,有的干脆放棄讀書,直接進入快遞、外賣等行業就業。再者,社會上的家政從業者往往令人聯想到保姆、鐘點工等職業,其職業定位就是進入別人家從事家務勞動,感覺低人一等。這就導致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未來從事家政事業,報考志愿時更是直接把家政專業排除在外。
第二,學生自身從事家政工作的意愿不高。目前,大學新生基本都是“00后”,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相對優越,吃苦耐勞精神欠缺,創業動力不強,對從事家政等服務行業工作的熱情不高。
第三,社會對家政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當今社會,人們價值觀相對多元,雇主對家政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期望值較高,往往對年輕的家政從業者抱有戒心和疑慮,對剛畢業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信任度不夠。再加上近年來媒體不斷曝出的一些家政從業人員違法犯罪現象,進一步提升了雇主對家政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
事實上,高職院校雖然無法提供精英教育,但可以使普通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但就我國國情來看,由于高職家政專業缺乏口碑,沒有形成品牌優勢,培養出來的德才兼備、高素質的家政人才相對較少,導致家政專業的高職生就業路徑不暢,進一步加劇了高職家政專業招生難的窘境。
那么,如何破解當下高職家政專業招生難題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進一步加強家政專業招生的宣傳工作。高職院校要采取多種方式搞好高職家政專業的招生宣傳工作。品牌與特色是學生和家長選擇教育服務的第一要素,也是高職院校進行社會市場“突圍”的法寶。高職院校要通過大力宣傳,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家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優勢和前景。
第二,要精心做好高職家政專業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工作。多年來,大眾對高職院校的專業穩定性多有疑慮。所謂“專業穩定性”,是指專業的前景穩定、熱度保持、就業順利等方面。要回應這一質疑,高職院校就要從家政專業的設置、畢業生的就業適應程度等方面去找原因,更要綜合考慮國家有關護理、康復、家政服務等的大康復觀念,以及醫養結合新理念,科學合理地設計規劃好高職家政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認識到家政專業學有所值、學有所用、學有所優,這樣才有可能讓家政專業學生“冷進熱出”的情況有所好轉。
第三,學校要做好家政人才的培養工作。高職院校決不能因為家政專業生源稀少就忽略人才培養質量,而要更加注重內涵建設,抓好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深挖潛力,尋求國家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吸納國際最新家政教育觀念,打造家政教育的培養體系,精心培養合格的家政專業人才,注重追求學生的就業質量。只有打好教育培養的基礎,抓好學生就業,生源才能有保障。
第四,高職院校還要搞好家政市場調研。可以說,大學本科教育側重于知識傳授,而高職院校則側重于技能培養。高職院校要選派精干人員深入社會搞好家政市場實情調研,做好家政專業教育的科研工作,從理論和實踐上為學科存在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還要通過外部評價來研判家政專業的發展前景,研究如何補齊家政職業教育短板,如何適應社會需要,做到適銷對路,更好地體現和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總之,高職院校家政專業的招生和就業形勢反差巨大,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凸顯的問題。高職院校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新潮流,適應經濟轉型發展新階段的國情所需,才能解決當下問題,開啟未來,盡快讓家政專業教育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責編? 李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