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體制的逐步深化變革,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變化,轉變思想觀念,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應當強化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深入理解知識點的核心,而這也是提高學生成績的最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學習環境;教學質量
當下,社會發展已步入全新時期,數學知識逐步延伸到日常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為了確保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全面型技能人才,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并強化教學質量。
一、 轉變思想觀念
經過總結并分析相關實踐活動的結果可知,教學觀念能夠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如果不轉變思想觀念,即便擁有優質的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手段,也無法保證教學效果能夠達到預期水平。現代教學觀念對教學的理解就是,教師科學合理地組織學生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確保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敢于提出問題。
教育體制的優化變革應當充分融合到教師的思維模式及實際行動中,并滲透到日常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最大化。但這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教學環節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保證學生的平等權益,營造和諧輕松的師生氛圍,讓學生能夠各抒己見,提出質疑,進而與教師形成合作互助的關系。
二、 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強化教學質量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強化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課堂中,針對各方面表現較為優異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指點和批評,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成效,但如果對平時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予以表揚,將會獲得明顯的成效。對于學生做出的正確反應,教師應當給予及時的回饋,如點頭、微笑等,或者對其表現進行鼓勵和贊揚。教師切忌不能嘲笑學生的失誤,在課堂中,學生無法避免地會出現錯誤,一旦出現錯誤,教師要第一時間對其更正,并確保其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鼓勵其繼續努力。對于后進生來說,只要其能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就表示其有了進步,即便答案差強人意,教師也要對其勇敢的表現進行表揚。在課后,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的顧慮和困難,挖掘其優勢特長。同時,教師還應聆聽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感受其情感變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此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另外在日常教學環節,教師應端正態度,放低姿態,用情感去感染學生,取得學生的信任。
三、 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促進其健康的成長,如果學生缺失興趣,將會失去對學習熱情,因此,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
(一) 創新應用導語,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且透徹地了解教材的核心內容,根據教材編著者的意圖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并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模擬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數學產生興趣是很容易的,但要想長期保持這種狀態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教師充分結合教材的內容,創新導語形式,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如“你知道父母的工資水平嗎”?“你是怎樣計算零用錢存儲利息的”?這些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好奇心理,讓學生快速接受相應的知識。
(二) 采取鼓勵式教學
國外著名教育學者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表達過這種看法,大致內容是說,教師在鼓勵學生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倡導鼓勵式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此外,針對各方面表現都較為優異的學生,要適當提高標準要求,激發其無限的潛能,對于創新獨到的回答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對于學困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培養其對數學的興趣,教師應當站在欣賞者的角度對其予以表揚。這樣教師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與學生的零距離接觸,獲得學生的認可及擁護。
四、 高效合理地應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效率
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逐步優化創新,多媒體教學手段被廣泛應用,并取代了傳統的黑板、掛圖等手段。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教學內容,客觀認知學生的綜合水平,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其優勢價值,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灌輸的局面,強化課堂教學的質量。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將圖片、文字、視頻相結合,讓學生置身于生動的情景和意境中,達到數學教學的實際目的。在遇到教學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動畫素材,在屏幕上模擬題目的地點或坐標,根據題目的相關內容,模擬車輛的行駛軌跡。比如,通過對多媒體的演示,能夠將相遇問題更加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
五、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首先,數學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基本內容,掌握重難點知識點,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新知識。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而數學知識又相對抽象,因此,教師要格外注重教學手段。例如,在剛剛接觸百分數的階段,在課堂正式開始前,教師應當廣泛搜集生活中百分數的應用,結合實例找出與百分數相關的典型問題。同時,教師需適當地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能夠自主思考和探索,實現實質性的突破。
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可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適應能力。例如,在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中,針對“可能性”一節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隨機抽獎和盲摸球的手段,讓學生對概率事件有初步的理解,使學生知道任何事件都有其可能性和不可能性。通過結合實際生活案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其實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引導其發現樂趣,感知樂趣,進而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鼓勵式教學為主,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并端正態度,獲取學生的認可和愛戴。加之,在課堂中,要給予學生平等的權限,鼓勵其敢于提出質疑,發現問題,且敢于參與課堂活動,以此培養其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多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德新.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9).
[2]付建榮.淺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4).
[3]陸燏.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4).
作者簡介:周志生,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深土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