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史宏睿 趙文婷 張靜 張瑛
[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醫學生評教的影響因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更科學的評教策略,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依據。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整群分層隨機抽取500名學生進行調查、30名教師進行訪談,調查結果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學生評教影響因素多集中在評教系統、教師及學生因素等方面。醫學院校要針對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 建立科學評教制度,合理宣傳評教工作,積極發揮學生的評教作用。
[關鍵詞]學生評教;教學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1-0046-03
在“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促發展”的當今社會,高校作為社會的一個機構,提高教學質量就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學質量受到多個環節的影響,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作為一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主要有“學生評價、專家評價、教師自評、管理人員評價”四種形式[1]。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接觸最多,因此學生評教比其他評價形式更具價值。學生評教(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是指學校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的過程[2],具體而言就是在校學生運用一定的方法與標準,系統地收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主要是課堂教學質量及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并反饋給教師和管理者。這種教學評價方法,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意愿,對教學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可以促進教師完善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學生也是評教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與其他三種教學評價方法相比,在衡量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方面,學生評教更具有效性與可靠性[3]。學生評教具有主觀性,其過程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主要集中在評教指標、課程特點、環境特征、個體因素、誤差心理等[4]。本文依據長治醫學院的教學評價數據,分析影響學生評教結果的因素,根據評教結果完善我校學生的評教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本科教學水平,同時為其他醫學院校提供客觀、真實的評教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主要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大學英語、病理學、生理學、醫學統計學、診斷學、護理學基礎等20門課程,30名不同專業、不同年齡授課教師,500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本次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93份,回收率為98.6%。同時,也對部分教學管理者和被評教師進行訪談。
(二)研究方法
根據“長治醫學院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表”自設問卷和訪談提綱進行調查。問卷共有14個評價項目,主要包括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評價。訪談提綱主要有學生評教的實施情況以及對學生評教的認識、評教結果的反饋與運用等內容。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χ2檢驗、方差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評教的態度
調查結果發現,67.5%的學生是在認真思考之后評價教師的,18.3%的學生憑感覺評價授課教師,6.9%的學生會應付性地完成評教,少數學生認為評教工作過于形式化,還有少數學生希望評教工作能對教學產生積極影響,使教師教學水平有所提升(見表1)。
當訪談問及“您評教時主要考慮哪些內容”時,學生回答:“講課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的老師,我會給他們打高分;不喜歡那些講課主次不分、滿堂灌的老師。”“一些講授臨床專業課程的老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課堂上他們會靈活地穿插一些臨床病例,課堂形式活潑,課堂效果比較好。” “我會給自己比較熟悉的老師打高分。”“每次評教雖然都是匿名填寫,可我仍然擔心自己如果打分太低會被老師發現,所以就會適當地打高分數。”另外,針對調查結果,就評教的實際效果、評教結果是否反饋給學生、得分高低能否反映教學水平三方面,護理專業的學生和非護理專業的學生之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二)學生認為合適的評教時間
從圖1可以看出,48.1%的學生認為評教時間應安排在學期中,并且認為我校的評教時間比較合理。
(三)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
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主要包括評教時間、評價表設置、影響課堂教學因素等(見表3)。
三、討論
(一)評教的態度
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是否客觀與公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評教的態度。多數學生認為組織學生評教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們能夠理解評價表中的各項指標,評教的態度也比較認真。通過訪談也發現,部分學生的評教態度不認真,其主要原因在于:①學生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對老師的授課方式、教學方法漠不關心,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②學生認為學校不會公布評教的結果,這樣的評教活動只是在走形式,而且評教的結果不會真實地反饋給老師。③學生為了“討好老師”而應付評教。有些班級的學生為了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會統一打分結果,這就使評教結果出現偏差。
(二)評教的時間
學生評教需要在一定的時期內進行[5],而且要對所評教師的教學有充分的了解,對課程內容也比較熟悉。因此,評教的時間應當安排在學期中。時間過早,學生不了解教學內容,所收集的信息不全面;時間過晚,不能根據反饋信息隨時改進教學。
(三)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
1.評教指標
立足于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評教指標體系是有效組織學生開展評教活動的必要條件。學生評教的一級指標通常集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效果等方面,我校使用的評價表也沿用了這種指標設置。相比較而言,指標體系較為模糊、一表對多課、尚不完善,為了對課程教學進行準確評估,使其既符合教學規律又兼顧科學評價要求,需要完善指標體系。
2.個體因素
學生的評教態度、課程自身的特性、學生個性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到評教結果。研究發現,多數學生在評教時態度認真但有顧慮。根據當代大學生的鮮明個性、評價能力等,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評教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教師的態度、教學水平、個性等對評教結果也有影響,表現在:①教學態度認真負責的教師,普遍獲得學生比較高的評價。②課堂教學條理清晰、主次分明,學生認為學到了知識,這樣的教師往往得分較高。③教師知識淵博、談吐幽默、著裝得體,學生對其的評價也高。④師生關系是否融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評教的結果。同時,訪談的結果還發現,學生評教制度還存在某些不足。
3.誤差心理
學生評教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其中誤差心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評教的結果。誤差心理主要包括:①暈輪效應。它指從對象的某種特征推及對象的總體特征,從而產生美化或丑化對象的印象的一種心理定式[6]。學生在評教過程中,人為夸大部分教師的某些優點,片面地把被評教師不具備的指標進行美化,使其評價結果得分偏高;反之,學生對部分教師某些方面的印象不好時就會放大這些內容,以偏概全地忽視這些教師的優點,導致評價得分偏低。②肯定效應。 由于對評教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有的學生會給教師打“同情分”,認為畢竟是老師,不忍心給他們打低分,這就不能真實反映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評教的真實性,降低了評教結果的有效性。③畏懼心理。不少學生在評教過程中存在這種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老師因得低分而為難他們,比如該門課程的成績受到影響,以及影響評選班干部、優秀學生等。這種心理往往導致評價結果偏高。
四、結語
筆者根據影響學生評教的主要因素制定出以下對策:首先,通過報欄、宣傳手冊、廣播、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全方位做好宣傳工作,使師生樹立正確的評教導向。其次,管理者、教師、學生共同設計評教指標,盡量減少主觀因素對評教的影響,并根據醫學生所學的公共課、專業課和基礎課的不同特點優化評教指標。最后,完善學生評教的反饋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真正地參與評教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減少評教實施方面的因素對評教結果的影響。
[[ 參 考 文 獻 ]]
[1] 別敦榮.大學教學方法創新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4):95-101+118.
[2] 張鋒. 醫學學生評教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12.
[3] 任生霞. 基于學生評教影響因素的高校教師教學績效提升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4] 李琛.濟寧醫學院本科教學學生評教的有效性及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2.
[5] 邱楷,葉道艷.高校學生評教的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科學,2016(2):33-40.
[6] 杜亞芳,喬志杰.學生因素對高校“生評教”客觀性的影響及改進措施:基于某地方普通高校的調查[J].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20-22.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