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 陸雨芳 吳仕敏 朱苗 梁正剛 梁達 李剛鳳



摘? 要:以2種桑葉茶為研究對象,根據國家相關檢測標準,測定桑葉茶的基本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比較2種桑葉茶的差異。結果表明:一級桑葉茶中灰分、總糖、還原糖、多糖及多酚的含量均高于二級桑葉茶中的,其含量分別為14.63g/100g、28.50g/100g、6.85g/100g、15.43g/100g、3.09g/100g,而二級桑葉茶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維生素C;2種桑葉茶均富含多糖,多糖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之功效。
關鍵詞:桑葉茶;營養成分;生物活性;多糖
中圖分類號 TS2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1-0055-02
桑樹屬桑科桑屬植物,桑葉被國家衛生部確認為“藥食同源”并被國際食品衛生組織列入“人類21世紀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桑葉茶含有蛋白質、粗纖維、多糖等營養物質和活性物質[1],具有降“三高”、延緩衰老、促進新陳代謝等多種保健功效,對“三高”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2-5]。當前,國內對桑葉茶營養成分及活性成分的研究還較少。王忠華[6]等對不同茶葉加工制成的桑葉茶進行了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規定,結果表明,用不同茶葉制成的桑葉茶的營養活性含量都明顯高于桑葉固定樣;李層層[7]等對新疆20種桑葉的蛋白質、總糖及粗纖維等進行一營養成分分析及其體外抗氧化的能力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品種的桑葉在營養組成上存在較大差異。本研究擬對2種桑葉茶的基本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進行分析,為桑葉茶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一級、二級桑葉茶,由貴州恒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將2種桑葉茶于60℃熱風干燥,冷卻、粉碎、過80目篩、裝袋密封,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1.2 主要儀器 DHG-9070A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常州普天儀器制造有限公司;CP413型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HH-4型數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城東新瑞儀器廠;SG9200HE型超聲波清洗器:上海冠特超聲儀器有限公司;721型型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G16K-II型高速離心機:東旺儀器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水分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5009.3-2016中的直接干燥法;灰分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5009.4-2016中的干法灰化法;蛋白質含量的測定參照SN/T 3936-2014中的考馬斯亮藍法;粗纖維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5009.10-2003的方法;脂肪含量的測定參照GB/5009.6-2016中的酸水解法;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5009. 86-2016 2,6-二氯靛酚滴定法來測定;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測定參照GB/T 8314-2013中的茚三酮比色法;多酚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8313-2008中的福林酚法;多糖含量的測定參照苯酚-硫酸法;總糖及還原糖含量的測定參照3,5-二硝基水楊酸法[8];黃酮含量的測定參照亞硝酸鈉-硝酸鋁法[9]。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和SPSS進行試驗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二級桑葉茶的水分含量最高為5.15%,一級桑葉茶的灰分含量最高為14.63%,2種桑葉茶的蛋白質、游離氨基酸及黃酮含量較低,蛋白質含量遠低于綠茶[10]中的蛋白質含量(為34.2g/100g),黃酮含量稍低于杜仲雄花茶[11]中的黃酮含量(為3.53g/100g),脂肪含量高于三葉蟲茶[12]和普洱茶[13](分別為1.23±0.12g/100g和0.5g/100g)。2種桑葉茶中總糖含量均較高,二級桑葉茶含量低于一級桑葉茶,高于杜仲雄花茶和梵凈山白茶[14]的總糖含量(分別為19.62g/100g和3.44±0.16g/100g)。粗纖維的含量與梵凈山白茶的含量相近,與杜仲雄花茶和三葉蟲茶中的粗纖維含量相差較大為,分別為17.92g/100g和25.38±6.38g/100g。多糖含量遠高于海南苦丁茶[15](為1.18g/100g),茶多糖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之功效,現今大多數人飲食中含脂肪量過高,因此很適合當下易得“三高”的人群飲用。2種桑葉茶葉中維生素C含量差別較大,這可能與茶葉的品種及包裝條件有關。
表1 營養成分及活性成分分析
[桑葉茶
等級 水分
(g/100g) 灰分
(g/100g) 蛋白質
(g/100g) 脂肪
(g/100g) 粗纖維
(g/100g) 總糖
(g/100g) 還原糖
(g/100g) 多糖
(g/100g) 游離氨基酸總量
(g/100g) 黃酮
(g/100g) 多酚
(g/100g) 維生素C(mg/100g) 一級 4.63±0.03 14.63±0.32 0.47±0.02 5.9±0.25 10.40±0.05 28.50±0.07 6.85±0.08 15.43±0.26 0.08±0.00 0.94±0.05 3.09±0.05 4.47±0.70 二級 5.15±0.05 13.73±0.35 0.62±0.02 6.53±0.21 11.10±0.04 23.38±0.20 2.14±0.01 10.68±0.21 0.08±0.00 1.56±0.01 2.35±0.15 13.83±0.70 ]
3 結論
本研究對2種桑葉茶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進行了測定與分析,結果表明,2種桑葉茶的總糖和多糖含量均較高,維生素C含量差異較大,可能與茶葉的品種及包裝條件有關,也有可能與茶葉加工的過程不同而有關系。桑葉茶富含多糖且脂肪含量低,且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粗纖維等營養成分,可作為營養保健茶開發利用,具有廣泛的開發前景。
參考文獻
[1]王娜,范作卿,朱琳,等.桑葉保健代用茶的成分測定與分析[J].北方蠶業,2017,38(01):8-11.
[2]楊貴明,王軍,徐鳳珍,等.桑葉茶的營養藥用功能及品質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01(02):12-17.
[3]繆偉偉,石仝雨,高建文,等.桑葉茶抑制MDA-MB-231細胞增殖及凋亡抑制蛋白的表達[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7,29(09):1486-1491,1534.
[4]高嶺,凌學靜,劉俊權.桑葉茶對高脂血癥大鼠脂代謝的影響及其抗氧化作用[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0(02):93-94.
[5]韋芳媚,陳春,李超,等.桑葉提取物、茶多酚及其復配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J].食品工業科技,2018(21):1-14.
[6]王忠華,吳月燕,張燕忠.不同加工工藝制成桑葉茶的感觀品質及營養活性成分分析[J].蠶業科學,2011,37(02):272-277.
[7]李層層,王德萍,江巖.新疆桑葉營養成分分析及體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工業,2015,36(05):78-82.
[8]陳鈞輝,李俊. 生物化學實驗第5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9]何書美,劉敬蘭.茶葉中總黃酮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學,2007(09):1365-1368.
[10]孟勛.綠茶的營養成分與保健作用[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7,8.
[11]楊天友,李剛鳳,羅靜,等.梵凈山白茶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06):1009-1013.
[12]杜紅巖,李欽,杜蘭英,等.杜仲雄花茶營養成分的測定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06):88-91.
[13]郭時印,許伍霞,文禮章,等.三葉蟲茶營養成分的分析與評價[J].昆蟲知識,2008(01):128-132.
[14]吳少雄,郭祀遠,李琳,等.普洱茶營養成分分析和營養學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6(07):826.
[15]樊偉偉,何進武,陳冬梅,等.海南苦丁茶幾種活性成分測定與比較分析[J]. 食品工程,2017(03):62-6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