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詩涵
摘 要: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巧妙地運用身體體態律動,孩子們通過身體感受不同音樂元素、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與表現力,獲得情感體驗,感知音樂作品,并提升音樂的欣賞素養,最終培養藝術審美能力的核心素養。抓住音樂元素特性,創設有效體態律動體驗,完善體態律動環節的自我預設;發展音樂創編創造能力,發展多感官身體協調性。通過音樂課堂實踐,探究體態律動在欣賞課教學中運用的策略,以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欣賞素養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體態律動;音樂元素
體態律動下的音樂欣賞課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節奏、速度、音高等變化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欣賞素養的培養中,對于感受音樂要素,表現音樂情緒,促進教學目標的實施、重難點的解決,都有著重要作用。以身體為樂器,根據音樂元素做出相應的體態律動,表達聽到的樂曲,既有利于培養節奏感,又有助于對音樂的全面感受,加強表演的自信心?;谝魳穼W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在音樂課的教學中,通過引導能讓學生產生與音樂吻合的情感體驗,并能夠根據相應的情感體驗轉化成音樂表現并體現出來,最終達到對音樂產生興趣愛好,提升音樂欣賞素養,培養審美能力的目標。
一、體態律動激發音樂欣賞學習興趣
欣賞教學,安靜聆聽必不可少。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他們喜歡且善于模仿,喜歡創造。在音樂欣賞中,通過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可以對作品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尚未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單純安靜枯燥地聆聽一整首4~5分鐘的音樂作品,他們很容易失去興趣,甚至思想會游離到課外。如果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加入體態律動的身體體驗環節,或是基于音樂元素的拍手、跺腳,或是基于音高變化的身體起伏,抑或是情感變化的神態表情,不斷刺激孩子的大腦皮層形成新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在這樣的律動體驗中他們會獲得音樂帶來的快樂,最終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在人音版教材第三冊中的欣賞曲目《單簧管波爾卡》,這是一首取材于波蘭民間的波爾卡舞蹈音樂素材,節奏歡快活潑,旋律詼諧幽默。在教學設計中,改變傳統的聆聽畫圖形譜等教學方式,將三段不同的音樂旋律用波蘭舞會主題串聯,用腳步來感受各段音樂的速度變化。每一段音樂旋律的節奏變換都是一場新的舞蹈開始,從身體的律動體驗中感知音樂,最終理解音樂。每一次不同的體態律動體驗都是一種新的嘗試,能夠刺激學生的新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學習興趣。
二、體態律動提升音樂要素欣賞理解力
簡單的拍手或是拍擊身體就是律動,加以速度、節奏的變化就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聲勢律動。變換節奏和速度,輔以律動速度快慢的變化,身體空間的高低曲線流動,都可以讓學生直觀感知節奏變化和音高變換。頭部、膝蓋、肩膀、腳是孩子最熟悉的身體部位,將這些身體部位和音樂元素有機結合,加上不同方位的變換,賦予體態律動以流動感和生成性。身體與面部表情的配合,可以表現復雜的情緒和內心活動。原地動作可以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融入思維和創造,便于音樂思維表達和音樂課堂的組織。原地動作結合空間動作,能表達音樂的深層發展,自由地表達音樂的內涵。
例如在人音版教材三年級的音樂欣賞曲目《木偶的步態舞》一課的教學中,樂曲中大量運用切分音和帶倚音的八分音符,加上音樂速度的快慢變化,表現的是一個機靈滑稽可愛小木偶形象。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創設深夜木偶舞會的場景,運用身體語言大膽表現木偶僵硬、滑稽、可愛的步伐,從而感受音樂的速度、節奏和旋律變化。
三、體態律動培養音樂欣賞創造力
基于體態律動體驗下的音樂欣賞,應該是構建一個從感受到身體體驗再到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要素做出身體反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鑒賞音樂的美,從而提高其音樂文化修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讓學生在音樂中玩、在音樂中探究,感受到音樂帶給自己的樂趣。
例如在人音版六年級上冊的欣賞曲目《波斯市場》,描繪了一位美麗端莊的公主在侍從的簇擁下經過波斯市場的所見所聞,透過音樂形象表現波斯集市繁華喧鬧、五彩繽紛的景象。其中駱駝商隊、公主視察、乞丐悲歌、國王出行等音樂主題鮮明、清晰,通俗易懂。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做任何形象的動作示范,而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通過聆聽,嘗試將人物鮮明的形象用身體動作加以體驗感受??梢泽w會到各段不同的音樂在塑造不同人物時的鮮明風格特征,并且能了解音樂要素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通過完整聆聽作品,不同旋律的身體律動表演,就能夠對整首八分鐘的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每一個人物形象的設計都保障了學生在聆聽過程中思維的高度集中。
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正確認識體態律動的作用,不輕視不濫用,做到合理使用和巧妙運用,不僅能真正發揮體態律動對欣賞教學的促進作用,而且能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音樂體驗中感受音樂的美妙、享受音樂的美好、表現音樂的魅力。
凡音之起,感于物而動,音樂的欣賞不能與視覺、動覺等其他感官的運用分割開來。每一段音樂都有其流動性和不斷變化的獨特內心感受。巧妙運用體態律動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欣賞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達成,多感官發展學生的核心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臧好.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2018.
[2]王子妮.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二卷)[C],20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