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
摘 要:農村地籍調查的有效實施,查清農村土地的面積、用途、界質、權屬等情況,可以為農村土地資源的管理規劃、科學利用及保護帶來重要支持,進而為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帶來基礎數據信息,有效提升地籍管理能力,確保地籍管理工作實現城鄉一體化,為土地登記的產權、發證率及土地管理機制的完善性帶來基本保障,確保土地資源實現社會化的服務,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需求帶來保障。本文對農村地籍調查和測量技術進行了著重的分析,希望為更多的業內人士帶來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農村地籍;調查;測量技術
中圖分類號:P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3-0212-02
0 引言
地籍測量的結果能夠為國土資源合理的管理、市場經濟的宏觀決策帶來基礎依據,為我國的經濟帶來頗為深遠的影響。近些年來,我國地籍測量的結果不但為審批建設用地、保護基本農田與耕地、復墾土地開發整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修編土地利用規劃等帶來首要資料,推動了國土資源的合理有效管理,土地數據現已成為我國進行土地監督管理、積極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根本依據。地籍測量為我國各級人民政府日常的決策與建立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帶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尤其是每年的變更調查結果現已成了對國民經濟創建與社會進步、積極調控國民經濟、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數據。
1 農村地籍調查概述
地籍調查主要是根據我國法律程序的相關規定,在申請土地登記的條件下,利用權屬調查與地籍測量,查清所有土地面積、數量、權屬、位置、用途、界限等基礎情況,在此條件下實施土地的登記。地籍調查屬于地籍管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基本技術與內容,除此之外,地籍測量信息的精準性和可靠性還決定了地籍管理工作的質量與速度。地籍調查的內容包含地籍圖的繪制、調查權屬、宗地圖的繪制、面積的量算等,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宗地界址點的宗地形狀及面積、平面的位置,對宗地的權屬進行核實并明確宗地界址的實地位置,更好的掌控土地的利用情況,進而做好土地權屬證書撥發及注冊登記土地等相關技術的準備。因為地籍調查實施的區域存在不同,進而對準確度與內容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其能夠分為農村地籍調查與城鎮地籍調查。城鎮地籍的調查主要代表城鎮與村莊內部的地籍調查,一般是調查村莊及城鎮范圍內部土地的利用情況、質量、權屬、數量、位置等。
農村地籍調查的內容和城鎮地籍調查的內容頗為相似,通常包含地籍測量與權屬調查。權屬調查主要是針對宗地的土地用途和使用者等進行現場核實,經過本宗地和臨界宗地的使用者在現場的指界,明確宗地界址,創建宗地草圖與填寫地籍調查表。在此背景下,根據權屬調查材料進行地籍的測量。地籍測量又分成地籍細部測量與地籍控制測量,利用儀器,利用合理的方式,在此區域中,針對每宗土地的地類界、區域、形狀、權屬界線等,并測算其面積,創建地籍圖,為土地的登記工作帶來重要依據。地籍測量和普通的地形測量存在明顯不同,因為其結果屬于土地登記的關鍵依據,所以,其屬于具備法律性質的測繪工作。
2 農村地籍測量工作中常見的方法
2.1 解析法
在農村地籍測量的過程中,選擇解析法,界址點的選擇應該將宗地的形狀當做依據,除此之外,應該到測量現場進行立樁定界,并采用適當的測繪儀器加強測量野外界址點的坐標。
2.1.1 平面控制測量
在進行農村地籍的測量過程中,應該將地籍平面控制網當做基礎,也可把城市的二等、三等、四等測量控制網當做地籍平面的控制網,從一些農村地區缺少控制網的狀況展開分析,地籍測量的控制網能夠利用GPS技術與常規的測量技術開展布設。除此之外,在進行農村地籍的測量時,高程控制測量至關重要,其主要是因為農村地籍測量在為土地權屬管理進行服務的條件下,還需要把測繪結果利用到經濟及水利建設、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為此,應該利用三等、四等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精度的標準加強要求農村地籍測量工作中的高程控制測量。
2.1.2 加強明確行政境界線和權屬界線的調查
在進行農村地籍的測量工作過程中,因為一些行政區劃界限將道路或是河流當做分界線,一些界限還屬于地塊連接地塊,缺少顯著的標志,進而表示調查過程境界線的調查非常復雜。在實際的確定過程中,應該安排臨界雙方的法定指界人共同到現場進行明確,保證圖和實地的一致性,并在行政境界點處埋設永久性的界樁。土地權屬界址點的調查明確和行政境界線的明確在原則上基本相同。
2.1.3 測量界址點
在進行界址點的測量時,應該通過角度交會法、距離交會法、極坐標法等多種方法等對其進行直接的測定,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平地板儀法、距離交會法等圖解方法明確測定宗地內部的地物。
2.2 圖解勘丈法
根據現場勘丈要素,在進行邊界點位置的明確過程中選擇距離相交或截距等方法利用幾何關系圖解進行明確,并不時的測定界址點的坐標,并從圖上量取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在量取的過程中,需要獨立量取兩次,兩次量取的坐標點位存在的誤差不能超過圖上的0.2毫米,取得中數當做界址點的坐標。利用圖解法進行坐標的量取時,應該量至圖上的0.1毫米。因為此方法準確性不高,比較適用在農村地區與城鎮街坊內部界址點的測量。
圖解勘丈法主要是通過當前各類圖件的利用,通過野外修補測、調繪后進行轉繪,進而成功編制地籍圖與宗地圖。其在實際的運用中,應該及時收集測量區域中的控制成果,做好所有基礎資料的準備,查閱野外地籍,并實施修補測。根絕各種準備好的材料與修補測的成果畸形地籍圖的繪制,之后在取得坐標、處理的數據和量算的面積。因為坐標獲取與面積量算通常是利用圖解法或數字化儀器采集法等,導致其準確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
2.3 航測法
在進行現階段的土地調查工作時,通常采用航測法。在進行地籍的調查時首先需要明確土地界址點的區域,在具體的調查工作開展時,如果界址點和明顯地物較為臨近時,可以為點位的準確性提供保障,如果是隱藏或是影像中不能判讀的界址點,就需要通過地面勘丈法的利用實施補測。
農村宗地的界址點通常處于較為顯著的線狀地物,因此,其位置通常不會或是很少受到地物隱蔽帶來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測量工作中需利用航測法和地面測量互相接合。其實際的做法是優先實施航攝片的改正、判讀、調繪及修測,航空攝影像片通過平面和高程聯測、控制點加密和糾正之后,繪制成相應比例尺的像片平面圖形。調繪判讀工作的內容重點就是地籍圖一定要包含重要地物與地籍要素,如果是像片圖中需要補測的地物,就需要依照顯著的地物點,采取交會法或是截距法進行補測。在補測的地物較多及范圍較廣時,需要布設圖根加強掌控,利用平板儀或是經緯儀測記法針對像片圖開展實測,也可以利用薄膜圖紙進行實測之后,依照固定的地物進行裝繪。通過判斷讀取、調繪、地物的修測、界址點線補測之后的相片平面圖,把地籍要素與重要的地物轉繪到聚配薄膜紙上,進而保證地籍圖編繪的順利完成。
3 農村地籍測量技術存在的問題
3.1 圖根控制方面的測量
利用腳架架設GPS接收天線能夠有效提升天線的對中精度,避免對RTK測量精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使用每個基準站的根點進行測量之前和之后,應使用已知點進行檢查,之后提交檢核點的坐標和檢核的比較差值。圖根點需要重復的進行施測,當基準站在同一基準點上但不同的時間段建立或是不同的已知點建立時,應該針對圖根點實施二次測量,橫向圖標及縱向圖標的較差低于3厘米就要選取中數當做測量成果,并保存二次測量結果與較差、成果共同提交。
3.2 地籍細部方面的測量
數據采集利用全站儀極坐標法實施全解析法進行操作。采集的內容是界址點與地物的要素,街坊外圍所有的界址點,街坊內部顯著的界址點。收集的數據都需要在圖根以上的控制點進行站點的設立,測量距離不應該超出150m,避免由不同的線路控制點測量間距較短的周邊界址點。若是街坊內部非常困難的區域,界址點與地物點利用支導線方式進行測量,整個長度不應該超出100m,并且邊數不應該超出3條。在支站之前需要從新開始定向工作,并針對支站點實施檢核,確保其符合標準后在進行應用。利用距離交會、之距、量距解析等方式,解決了野外無法采集的一些隱蔽界址點和一些地物要素,并根據實際測量的元素依照適當的公式計算出坐標。
在進行數據的采集過程中,儀器需要嚴格的整平,定向之后檢查另一個點確保準確無誤之后在操作。檢查點坐標閉合差均低于4cm,并針對測站檢查做了記錄。利用全站儀實施檢查,半測回觀測之后自動計算坐標值并把其存儲在儀器之中,測量完成之后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定向方向隨時的進行檢查,進而明確儀器是否出現了變動。
3.3 數字化成圖
把外業采集到的相關數據傳輸到計算中中,利用相關測圖軟件將傳送的信息數據繪制成圖。地籍分幅圖的成圖比例尺應該控制在一比五百,依照相應的尺寸進行分幅。因為比例尺過大,圖形范圍較小,具備代表性的單位和團體非常少,因此,利用一些圖名圖幅的編號進行替代。圖幅之外的標記整飾包括:圖幅號、四角坐標、測圖單位、責任表、圖式規定坐標系、測圖日期、比例尺等多項說明。當天收集的數據信息應及時轉移到計算機中開展繪圖,并根據土地所有權調查圖劃定地塊的邊界。除此之外,在地籍圖中反算界址邊長和宗地草圖中的界質邊長百分之百實施核對,一旦發現差異±10厘米,就應該去現場從新量距或是進行測量,核對無誤之后立即進行改正。進而保證成圖的質量,避免問題出現積壓。若是發現超出50m的界址邊長與受到障礙物阻擋的界址邊長,將解析的邊長作為標準,實施第二次的測量,直到保證無誤。
3.4 地籍圖中涵蓋的內容
地籍圖屬于專題圖,通常代表的內容包括數學要素、地物要素與地籍要素。針對相關規定程序要求的各種行政邊界、界址點與線、地籍編號、土地類型編號、鄰居邊界、街道邊界、平面控制點、街道名稱、宗地中可以標明的單位與河流的名稱及要求的建筑物和構筑物等,都給與了表示。所有機關單位內部的甬道與重要干道、獨立地物等均給與表示;并表示了大的雨蓬、花壇、具備方位意義的獨特地物及臺階等。依照相應的圖面負載,根據實地的實際情況,其他地物要素選擇性的進行測繪上圖,保證圖面的美觀。真實呈現出一圖多用的優勢,提高圖的識別能力。
4 結語
在進行農村地籍調查工作時,應該采用新型的測量方式,為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與精準性提供保障,進而有效提高我國土地的利用效率,更好的實現對耕地的保護,進而促使我國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曉滿.淺談福建省農村地籍和房屋調查技術的意義和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8):112-113.
[2] 林娟.我國農村地籍測量方法調查研究:以新疆疏勒縣洋大曼鄉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39(29):18199-18200.
[3] 王創寧,馮海勇,李偉.上海市農村地籍調查使用南康系統與常規作法的對比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8,33(02):121+124.
[4] 楊克玉.基于GF-2衛星影像的地籍測量技術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14):58-59.
[5] 甘朝輝,王貞源.農村地籍調查對地形圖測量的基本要求[J].智能城市,2018,4(20):63-64.
[6] 朱小兵,馮潔,欒衛東.農村地籍調查技術方案探討:以北京市百善鎮試點為例[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S1):209-212.
[7] 羅世集.農村地籍調查數據庫建庫流程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21):172-173.
[8] 陳同峰.低空攝影測量在農村地籍調查中的應用[J].山東國土資源,2016,29(12):51-53.
[9] 張佰軍.農村地籍控制測量GPS網設計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