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仁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花卉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藥食用價值,且文化底蘊深厚,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來開發利用。以農旅融合視角,對海南熱帶花卉園區發展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花卉;旅游;融合;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識碼] A
花卉產業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之一,是典型的高效農業產業和生態產業。我國是世界上花卉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省份,具有發展花卉產業和旅游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當前,海南花卉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逐步融入全球花卉市場一體化和競爭國際化趨勢中,花卉產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
1 農旅融合內涵及花卉旅游特點
旅游產業屬于服務業,由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環節組成,當農業與旅游結合,屬于農業范疇的農業種植生產、農村文化與風貌、農民勞動和生活場景就能吸引游客觀光、體驗,成為旅游的重要內容,進而發展成為農業旅游。農業旅游是農業與旅游業融合而成的一種新業態,可以將城市的需求和資源、農村的生態和產業等資源集聚起來,具有較大的擴散滲透效應,實現資源和產業的融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是一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產業創新方式。農旅融合是產業融合的結果,它是農業與旅游各自所擁有的優勢進行互補和融合,發展前景廣闊。
花卉旅游是以花卉為依托,通過對花卉體驗、文化藝術、科普教育或其他花卉的特性的開發并展示給游客,游客參與花卉相關活動,滿足人們體驗、求知、養生等需求為目標的休閑旅游。花卉旅游可以根據功能和目的、旅游區域構成和娛樂體驗活動項目等方面,分為觀賞型花卉旅游、休閑型花卉旅游、參與型花卉旅游和商品型花卉旅游四種類型。從功能和旅游者的目的來看,觀賞型花卉旅游是為了親近自然,休閑型花卉旅游是為了休閑娛樂,參與型花卉旅游是為了體驗,商品型花卉旅游則是為了購物。游覽區域的構成和游客的活動項目是由旅游的功能和旅游者的目的決定的。觀賞型花卉旅游的游覽區域主要由花園等自然景觀構成,主要的活動就是讓游客停留其中,享受田園景色和風光;休閑型花卉旅游的游覽區域應設置為有較大空間的游園或廣場,便于游客休息放松;參與型花卉旅游則需要建設特色的花區,以便游客能通過采花或制作花藝等活動,參與和體驗農業生產過程;商品型花卉旅游則需要開設品種多樣的花卉市場,為游客提供購買花卉的場所。
2 國內外花卉旅游園區發展現狀
國外花卉產業與旅游結合的實踐起步較早,花卉產業與旅游業結合較緊密,如荷蘭庫肯霍夫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園,郁金香的品種超過1000個,每年吸引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為荷蘭最具魅力的景點之一。英國伊甸園,在廢棄的礦山上興建了全球最大的生態溫室工程,是世界著名的植物王國和英國十大著名休閑旅游景點之一,種植了13萬多棵花草樹木,品種達到4500種,園區常年開展特色項目包括話劇、研討會、園藝論壇、音樂節和兒童節目觀賞等等。日本北海道芝櫻公園,面積10多hm2,是世界著名花卉旅游景區和日本最受歡迎的景區之一,公園布滿了各色花海,構建大地藝術景觀,置身其中,爛漫不已,園區有獨具特色的芝櫻卡丁賽車場,經常舉辦“芝櫻祭”等系列活動。
我國的花卉與旅游融合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花卉旅游園區品牌。如北京花溪莊園,以“健康婚戀、香草養生”為主題,依托香草形成的浪漫紫色花海景觀,形成主體酒吧旅館、香草養生體驗、十二愛情星座園、戶外婚禮婚宴等特色花卉主題旅游內容。成都三圣花卉產業園區,占地約112hm2,集設施花卉生產、農產品展示銷售、休閑觀光旅游、文化交流互動等功能于一體,深度開發旅游產品和精品路線,著力構建融科普教育、農事體驗、休閑觀光和農業生產等功能完善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度假區。三亞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占地183hm2,是以“玫瑰之約,浪漫三亞”為主題,以農田、水庫、山林的原生態為主體,以五彩繽紛的玫瑰花為載體,集玫瑰種植、玫瑰文化展示、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亞洲規模最大的玫瑰谷。三亞蘭花世界文化旅游區,根據蘭花的生長習性,融合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思想與東南亞景觀造園理念,將3000多種,200多萬株珍貴蘭花布置展示于園中,是集蘭花科學研究、設施生產、旅游觀光、生態休閑、文化娛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我國最具特色的蘭花主題文化旅游園區。
3 海南熱帶花卉園區發展建議
3.1 海南花卉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海南具有發展花卉旅游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海南花卉園區建設亦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開發深度不夠,與荷蘭、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花卉園區相比,海南花卉園區開發水平和程度較低,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很多花卉旅游園區集中在生產、科普教育和觀光游覽功能,無法提供住宿、餐飲服務,無法滿足游客的休閑度假和文化娛樂需求,缺乏文化創意產品等深加工產品開發,沒有構建起“吃、住、行、游、購、娛”等完整的旅游功能。二是,缺乏文化內涵,游客的參與度較低。目前,大部分海南花卉主題旅游園區還沒有充分挖掘出花卉的文化內涵,沒有把花卉與日常生活、傳統文化結合,沒有融入當地民俗和旅游環境,游客參與性的文化旅游活動較少,缺乏休閑體驗,很難適應當今體驗經濟時代發展和游客需求,影響了園區品牌的打造。三是,花卉旅游園區旅游季節性明顯,不利于旅游資源合理利用。由于海南夏秋季節天氣炎熱,是傳統的旅游淡季,在客源市場有限的情況下,園區在旅游淡季游客量急劇下降。同時,花卉生長受氣候條件的制約,花期較短,影響觀賞時間,一旦花期過了,就會影響游客的滿意度。
3.2 構建花卉旅游產品體系
在國外花卉產業較發達的地區,花卉生產、銷售、加工及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都較為完善。從成功的花卉園區發展經驗來看,都非常重視花卉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構建豐富的花卉旅游產品體系,以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園區功能規劃,建設花卉景觀,根據花卉生長特點布置合理的旅游線路,打造特色。同時,充分挖掘花卉食用、保健、藥用等功能,注重開發不同功能的花卉主題產品,延長花卉產業鏈。還可以根據園區發展需要及資源情況,建設花卉主題旅游度假設施,完善文化娛樂項目,提高游客停留時間和消費水平,提高園區整體效益。
3.3 豐富花卉文化內涵,提升游客體驗感和參與度
文化是旅游園區發展的靈魂,花卉旅游園區缺少了文化,就無法形成特色和競爭力,如荷蘭郁金香文化,日本櫻花文化等等,都使其走上了成功發展道路。花卉旅游園區發展需要將花卉與文化的結合,豐富花卉文化內涵,才能更好的提升園區的吸引力,充分展示園區的旅游形象,打造花卉旅游品牌。同時,必須不斷提高游客的體驗和參與度。在當前“體驗經濟”發展態勢下,花卉旅游要開發豐富的體驗活動,滿足游客體驗需求。
3.4 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及資源稟賦優勢
由于花卉園區在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等方面的不同,各園區需要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縱觀國內外成功的花卉旅游園區,非常重視園區自身的資源稟賦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升市場競爭優勢。海南花卉園區地處我國熱帶地區和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在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資源、產品應用價值、市場和政策環境等方面都具有較好的發展條件和優勢。園區需要充分發揮這些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走特色發展之路。
3.5 全面改善園區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是旅游區展現自身特色,文化內涵,增強游客吸引力的最有效方式,是旅游區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海南花卉園區的發展,需要全面改善園區旅游環境,不斷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從而取得游客的信賴,并形成良好口碑。園區必須做好園區內外的旅游基礎設施配備,拓展服務內容。一是完善園區旅游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園區道路,增加旅游電瓶車數量,完善園區停車場、公共衛生間、指示牌、多媒體展示等旅游服務設施,同時,增加花卉文化展示、游客體驗、美食購物、度假娛樂等設施,打造一流的硬件環境。二是,加強現代旅游導覽、多媒體、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化技術應用,如手機導覽、WIFI全覆蓋等,讓游客更便捷的享受到園區的細致服務。三是增加個性化服務內容,根據游客多樣化需求,提供專職定制導游、專業攝影、個性配餐等等。
同時,園區要樹立人性化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水平。要把建設文明的、人性化的景區作為追求的目標,將游客滿意作為園區發展的指導原則,為游客營造一個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和諧的場所。要組織專家編制詳細科學的導游詞,完善旅游服務導覽圖,為游客提供滿意服務。充分考慮孕婦、兒童、老年人及殘疾人等特殊需求,開展人性化服務,如嬰兒哺乳、老人陪護、兒童專業導游等。園區要加強服務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保障到位。制定詳細的服務規范和程序,便于檢查和監督,制定值班負責人制度和服務質量監督制度等。制定專門的投訴制度,針對游客的投訴,及時妥善的處理,且記錄到案。園區特別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做好各環節管理工作,做到管理無漏洞,無死角。同時要對員工進行業績的考核。根據不同崗位特點,針對園區生產技術人員、導游、安保人員等定期開展員工培訓,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及溝通技巧,提高服務意識,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為游客提供滿意的服務。
4 結語
花卉與旅游融合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海南花卉旅游面臨極好的發展機遇,發展空間大,前景廣闊。同時,也面臨著國內外同類花卉旅游園區的競爭和挑戰,必須結合自身資源特點,以游客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做好科學規劃,構建合理的園區綜合產業體系,改善園區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提高園區競爭優勢,使園區走向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武忠,朱劍鋒.花卉與旅游:首屆中國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國際學術動態,2008(05):26-29.
[2] 鄭明高.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3] 薛君艷.現代花卉示范園區規劃的探索與實踐[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 馬紅霞.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4.
[5] 周昌芹.產業融合背景下農業旅游的開發模式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6] 劉加鳳.審美視角下的花卉旅游市場開發與經營[J].陜西農業科學,2007(06):167-169.
[7] 向宏橋.國內外花卉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旅游論壇,2014(0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