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博 蔣倓
[摘要]通過對城市政府企業化的產生背景和相關概念的闡述,研究個舊城市發展特征。從城市擴張與經營性,到社會經濟發展,再到經濟權屬的研究,認識到個舊市政府企業化特點,其主要方式是政府與工礦企業的“增長同盟”。進而可以看出,現階段中國城市“政府企業化”的治理已經成為了一種廣泛、普遍的治理模式。
[關鍵詞]政府企業化;政府治理;個舊;城市發展;增長同盟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1 城市政府企業化的產生背景與一般概念
2000年初,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企業已成為國家與城市最重要的構成單元之一,從企業管理中尋求城市戰略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該思維是在結合中國當時狀況、借鑒西方的“企業主義城市”治理模式后產生的,其實質在于強調政府如何利用企業家精神對城市進行治理或經營。
在近期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城市“政府企業化”現象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廣泛存在的,城市企業化表現在很多方面:城市活動的經濟化,政府角色的法人化,城市運作的市場化。其中城市空間資源是地方政府通過行政權力可以直接干預、有效組織的重要競爭元素,也是“政府企業化”的重要載體,城市空間的發展因而也表現出政府強烈主導、逐利色彩濃厚的特征。掌握著權力的地方政府和控制著資本的企業集團,往往在現實環境中結成了各種“增長聯盟”(Growth Coalitions),共同承擔著地方經濟運行主體的職能,甚至是相互配合以攫取各自的最大利益。
理論上,在現今的體制轉型時期,城市政府擁有對政府企業化的主觀訴求。但判斷一個城市的政府是否具有政府企業化治理的特征,要從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尋找線索。首先要考察的是城市發展的政治經濟特征,其次是要考察政府企業化核心特征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體現。
2 個舊城市發展特征與城市政府治理
個舊市是云南省紅河州的一個工礦型小城市,城市發展以工礦開采和加工業作為其支柱產業。又因為個舊市的地理約束條件——處在狹長的壩子中,四面環山、中心是湖。發展的空間極其有限。值得思考的是:在這樣一個用地條件不足、產業結構單一的西部小城市中,政府企業化治理的模式還存在嗎?如果存在,那就可以印證“政府企業化”的城市治理模式在我國是普遍存在的。另外,對于個舊市“政府企業化”的考察,使我們可以更為深刻地了解政府企業化治理模式下城市發展一般性特征。
2.1 城市空間擴張與經營性特征
從城市投資的量上進行比較,我們初步的判斷可能是:個舊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并不存在明顯的政府企業化的特征。
然而,在對個舊實際情況的考察之后,我們也許會對政府企業化問題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個舊的投資額數據反而告訴我們,個舊市實際城鎮投資與房地產投資的比值從2005年的8倍多下降至2010年的6.47倍,也就是說個舊市的房地產開發活動正在加快,城鎮其他建設投資比重正在減少——也就是說,個舊市的城市空間擴張正在緩慢的進行。
“十二五”時期是個舊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規劃建設“一市三區”組團式城市結構,即錫城片區、大屯片區和雞街—沙甸片區三片區組團式發展,其中錫城片區是集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商貿休閑于一體的綜合片區;大屯片區是城市的產業中心,以發展輕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雞街—沙甸片區是個舊的物流中心,以發展冶金、建材、物流等民營經濟為主。老城以加快拆遷改造和西區的規劃開發為重點“提質擴容”,展現精品城市特色。老城區的發展方向朝西南陽山新區8.1km2和東北小平臺0.9km2和水塘寨0.8km2共同推進。大屯片區和雞街、沙甸片區以產業發展為先導,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開發建設新城區,拓展城市空間,使大屯、雞街、沙甸成為個舊城市有機體和個開蒙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市三區城市新格局,建設自然、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和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城市。
對于城市空間的經營,說明了個舊市對于城市物質環境發展的需求,反映了個舊市經營城市的意圖。正是由于個舊市并不存在一般意義上“政府企業化”治理的空間擴張的手段形式,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考察城市政府對于經濟社會實際的影響力。
2.2 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特征
通過政府在城市社會經濟領域內的考察,我們可以從更深的角度審視個舊市政府企業化的屬性特征。
根據2005~2010年的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與消費支出水平數據,我們觀察到居民的支出比例有緩慢的提高。這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的上升,也不排除通貨的因素在內,但總體上城市居民的收入支出水平是穩定的。
在了解了個舊居民經濟的背景之后,我們再看政府財政的部分。地方政府更多地依靠土地出讓金收入、中央財政補償、銀行借貸等方式擴充著自身的經濟支付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使得地方政府土地開發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等形成密切的關系,從而形成“增長聯盟”。
除了財政能力,政府與企業的資本積累,也體現出近年來政企利益的實質性增長。2005和2010兩年個舊市相關財政數據顯示政府與企業的資本總額在快速的增加,這無疑有力的提升了個舊市政府與企業的經濟實力。在了解了這一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可以再進一步考察城市的經濟權屬特征。經濟權屬的考察是為了了解城市政府與企業的資本集中程度,它能夠實際反映個舊市政企增長聯盟的壟斷特征。
2.3 城市經濟權屬特征
在判斷個舊城市發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化”的特征時,搞清城市增長聯盟的存在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個舊市2005年的員工在國有企業中占主要比重的是農、林、牧、漁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堪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些行業部門。而2010年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這三個行業非國有企業的比重明顯增大,說明這三個方面的經營開始分散,特別是房地產業分散的程度非常的高。這就說明直接的房地產業政企同盟是很難形成的。
其次,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制造業和建筑業的國有企業員工人數的增長,特別是制造業。制造業中的礦產加工業占到了70%~80%的份額,制造業國有化程度之高,反映了個舊市的主導產業部門資本集中化的迅猛發展。國有工業企業的行業壟斷快速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制度的因素,另一方面和政府的作用是難以分開的(至少沒有政府的默許,如此快速的企業發展也是不可能產生的)。因此,工礦業國企資本大量集中的過程鮮明地反映出了地方政府與礦產加工業國企“增長同盟”業已形成。
最后我們分析國有單位人均工資水平。人均工資反應出企業效益的好壞,工資高的基本可以判斷其收益水平也相對較高。最明顯的就是制造業,在五年中其工資水平從低于非國有企業,轉變為遠遠高于非國有企業,反應了其利潤的豐厚。而像農、林、牧、漁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這些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的產業,國有成分的員工工資都要高于其他成分的員工工資。
通過對個舊的實際情況作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個舊市的政府治理具有空間擴張的特征、城市經營的實際過程、政府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與工礦加工企業的利益同盟。
3 結語
通過分析研究,我們了解到個舊市“政府企業化”并非具備一般性的特點,即通過城市空間和土地開發的手段進行城市經營,通過和資源開發企業的合作,積累城市經營的實力。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方向,保障了雙方獲益的最大化,也共同決定了城市實際的發展方向。
在中國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個舊城市“政府企業化”的治理,只是其城市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特征。“政府企業化”是一個既成事實,正是由于“企業化沖動”的存在,個舊市才能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城市物質空間和生活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王興平.城市企業化與城市戰略規劃[J].城市規劃,2002(6).
[2] 張京祥,殷潔,羅小龍.地方政府企業化主導下的城市空間發展與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6(4).
[3] 個舊市人民政府.個舊市建設事業十二五規劃(初稿)[Z].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個舊市人民政府,2010.
[4] 個舊市人民政府.個舊市“十一五”統計年鑒[Z].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個舊市人民政府,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