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旋 付恒陽
[摘要]鄉村旅游巧妙地將農業發展和旅游消費結合起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旅游方式。漢中市憑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鄉村旅游發展較為迅速。結合漢中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以及具備的條件,指出了漢中市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對策;漢中市
[中圖分類號]F592.3[文獻標識碼]A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休閑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游在鄉村,食在農家,宿在民宿的一種具有鄉村特色的旅游形式。鄉村旅游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充分挖掘根植在農業活動和鄉村生活中的精華,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并加以現代化的思想和手段,使得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時尚。
在素有“西北小江南”“兩漢三國、真美漢中”之稱的漢中,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國家級保護動物、深厚的歷史沉淀、濃厚的文化氛圍、傳統而又不狹隘的思想,鄉村旅游發展較快并且保持本地的特色。
1 漢中市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
1.1 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漢中不但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而且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這里有建立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徹、改進造紙術的蔡倫、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等歷史名人。朱鹮、熊貓、金絲猴、羚牛在這里駐足,回、苗、羌等少數民族的生產活動和歷史遺跡造就了民族民俗迥異的文化。
1.2 客源市場潛力大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城市壓力的日漸增加,生活水平的上升,節假日帶薪休假制度和中小轎車免收高速費用政策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在節假日選擇出去休閑放松,鄉村旅游成了首選。西成高鐵、十天高速、巴寶高速、西漢高速等的不斷開通和完善,以及城固機場的改擴建,使得漢中成為全國270多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也無意之間擴大了漢中鄉村旅游的客源市場。
1.3 鄉村旅游的實踐經驗的累積
連年舉辦的“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游活動,吸引了省內外大批游客。帶動了生態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莊的發展。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1298萬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1%和40.24%。寧強縣的“油菜花海”和茶文化的結合、漢臺區的“郁金香”、青木川小鎮的休閑娛樂、勉縣溫泉鎮謝家橋村的“對鼓”等。漢中市通過吸收借鑒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在立足本市的基本情況上不斷進行探索,通過舉辦各種民俗節日活動、“旅游精準扶貧政策”、打造農業創意產業園區等項目,不斷為鄉村旅游積累經驗,鄉村旅游在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探索下發展得越來越好。
2 漢中市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整體規劃,產品特色單一
漢中市歷史文化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豐富。2區9縣鄉村旅游資源特色迥異,可以說“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但是目前很多鄉村旅游項目并沒有做出屬于自己的旅游特色,很多鄉村旅游活動項目不外乎看田園風光、吃農家菜、打麻將一些娛樂活動或者增加一些體驗類的活動如:釣魚、田園采摘、育苗種樹等,對于鄉村現有的旅游資源沒有進行很好的整合,缺少自己的“旅游名片”。只是對現有的果園、魚塘進行加工,沒有深層次地進行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這樣使得各個鄉村旅游景點出現雷同的現象,如農家飯、采摘、觀賞等,使得鄉村旅游沒有吸引力。景點之間沒有合理的規劃,沒有形成全域旅游或者品牌效應,缺乏吸引力。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環境和民俗風情文化是鄉村旅游賴以發展的基礎,但在一些地方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去農化”傾向嚴重,使得鄉村失去了自己獨有的不同于城市的味道。
2.2 基礎設施欠缺
由于融資困難,漢中農民大多依靠自有資金辦“農家樂”,所以導致當地的“農家樂”檔次較低,無法滿足各種層次的消費需求。在農家樂內,基本的消防、安全出口、應急供電等設施缺乏,衛生條件落后、水沖廁所比例不高、餐飲及農產品的食品保鮮有待提高,荷塘垂釣、瓜果采摘等由于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使得游客的體驗感下降。在景區內,有些地方存在沒有停車場和公共衛生間,車輛亂放,景區門口小攤縱橫,路上旅游標語不清楚等,景區內網絡通信覆蓋差,還有景區內的游樂設施沒有進行定期檢查維護,使得在旅游旺季會出現設施故障、不安全等問題,這些都是造成景區回頭率差、口碑不好的原因。
2.3 服務水平落后
鄉村旅游的管理人員大都是小集體或者農戶自己,服務人員基本上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沒有接受專門的服務教育。管理人員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經營管理培訓,只是一味地在乎營業額和旅游人次。在節假日期間,漢中的鄉村旅游就盡顯其短板。酒店、餐飲、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就會出現“欺客、宰客、抬高物價、服務員素質低等”一系列的問題,使得游客的滿意度降低,體驗感降低,“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2.4 宣傳力度不夠
鄉村旅游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夠,在宣傳策略上,還缺乏突出重點、全面覆蓋、輻射范圍大和影響時間長的促銷方式。提到漢中,人們對其資源和環境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這與漢中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不相匹配?!皟蓾h三國,真美漢中”的宣傳并沒有在全國產生影響力。在宣傳觀念上,人們都保持著“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沒有轉變思維方式,適應這個“好酒也怕巷子深”的世界。在宣傳手段上一直停留在以前的電視、廣播上等,沒有積極地運用新媒體進行鄉村旅游宣傳。
3 漢中市鄉村旅游發展對策及建議
3.1 加強規范指導和旅游資源整合開發
將漢中具有文化相關性的不同節慶旅游活動進行資源整合,如西鄉的櫻桃節、佛坪大熊貓節、洋縣的梨花節、漢臺區牡丹花節、勉縣的諸葛亮文化節-漢蓮旅游節、南鄭油菜花節等找到一個切入點,做成一道豐富的“節慶活動大餐”。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旅游節慶活動,但這些節慶給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感覺,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若是安排一些獨具特色的民俗展演和游客參與活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使這些節慶活動別出心裁、獨具匠心,激發人們求知、好奇探索、游覽漢中的愿望和興趣。
3.2 突出鄉村意象,加大宣傳力度
首先,要突出鄉村意象。應大力發展旅居、觀光、醫養、興業、田園體驗、傳統手工藝等,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風情的鄉村旅游地區。如以寧強為主打造羌族文化、城固的張騫文化、勉縣深挖其忠武侯文化、連峰村的褒文化、青木川的魏輔塘文化及休閑度假、華陽古鎮的宜養宜游特色。要加強對各地的宣傳,充分挖掘本地的資源特色,發展文脈、民俗風情等,展示本地的獨特魅力,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可以和旅游社、新聞單位進行聯誼,可以和周圍景區進行聯合宣傳,打造品牌,擴大其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客源。
3.3 完善相關的設施設備條件和服務體系
鄉村旅游要關注旅游配套設施,改善農村的衛生條件和接待條件,加強改善旅游地的基礎公共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解決交通、通信、廁所、安全保障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鄉村旅游專線,為城市居民出游提供良好的條件。在食宿上,注意接待地的接待環境和衛生標準。在公共場所要設立安全通道和配置消防栓,危險地帶一定要加強巡邏或者張貼告示,避免意外發生。在通信上,建設信號塔或者寬帶覆蓋,保證鄉村的通信正常。
3.4 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優秀的專業人員可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因此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對服務人員的培養。鄉村旅游的服務人員主要是農民,他們的服務水平直接決定了鄉村旅游的質量。政府以及村委應該大力組織專業的培訓,如旅游基本文化常識、服務的基本禮儀、環保知識、酒店管理知識、食品健康等。并不斷地鼓勵支持他們積極學習,了解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管理層人員的培訓應不斷引入國內外成功的案例和營銷技能知識,也可以組織派遣到外地去學習成功的鄉村旅游地區的服務知識、營銷手段和運作經驗。
3.5 協調各方利益,與實現“三農”目標相結合
鄉村旅游的發展是一個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者以及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擁有不同的權力和利益要求,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大系統共同發揮作用,要求市場、政府、開發者、居民共同發力。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和集體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在這個過程中推進農業產業機構調整和現代化、拓寬增收渠道、完善發展體制機制,實現“以旅促農、以旅助農、以旅富農”的整體效益。
4 結論
漢中市應該立足于自身資源特色和文化底蘊,發展獨特的鄉村旅游發展系列。形成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全民融入的旅游發展場面。使得鄉村旅游做得更加規范,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資源特色,融入現代的科技和服務觀念,使得各地的鄉村旅游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甚至形成一個地方的形象碑。
[參考文獻]
[1] 李飛.“漢中連度”首季領跑全省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增速全省第一[N].漢中日報,2018-05-09(01).
[2] 徐清.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鄉村經濟,2009(03):109-115.
[3] 劉小慧.關于漢中鄉村旅游發展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2011(05):130.
[4] 彭順生.中國鄉村旅游現狀與發展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1):94-98.
[5] 盧小麗,成宇行,王立偉.國內外鄉村旅游研究熱點—近20年文獻回顧[J].資源科學,2014(01):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