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 楊靜 江濤欽 鄧明鋒 陳平 康玲
[摘要]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是順應國內外綠色低碳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等時代背景的,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都為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而中年人的心理經常處于一種持續性緊張狀態更需要身心的調養。以襄陽市中年人為調查對象,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交叉分析等方法,對襄陽市中年人的康養需求進行調研,希望能給襄陽市康養旅游發展提供一些數據支持和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年人;康養旅游;旅游需求;襄陽市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
康養旅游在人們不斷向往更健康的生活中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著,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我國關于康養旅游的發展較早之前就有所涉及,但因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產品單一和專業人員不足等原因,所以沒有吸引到更多的人群參與其中。2016年1月,原國家旅游局頒布了《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對康養旅游進行了較全面的規定。同年6月,在石家莊舉行了“中國(河北)康養旅游大會”。隨著上述標準的制定和會議的舉辦,康養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業態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和旅游企業的關注。
1 問題提出
由于康養旅游是個新興事物,對于康養旅游的定義學界與業界有較多描述,如王趙在2009年提出康養旅游是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基礎上,有選擇性的提高觀賞、休閑、康體、保健等服務價值,以達到康復療養、強身健體、醫療保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動。賴啟航等人在2015年提出,康養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養生特色活動,游客在進行康養旅游特色活動時不僅可體驗旅游文化生活而且可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健體、醫療、修復保健等方面的效果。國家旅游局在《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中將康養旅游界定為在旅游活動中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也養性、關愛環境等形式,使人的精氣神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總和。
筆者于2018年12月下旬在對中國知網(CNKI)以“康養旅游”的關鍵詞搜索中,獲取的文獻總體數量不多,共計檢索出231篇文章,其中期刊論文157篇、碩博論文28篇、會議報紙46篇。關于康養旅游的研究開始于2009年,研究爆發期集中于2016年之后,2016~2018年的發布數額占總文獻的83%。
從研究內容上看,“人口老齡化”、“亞健康”、“森林療養”等詞出現頻率較高。目前的研究其中期刊論文中85%的文章涉及健康療養和旅游業,而森林康養的項目較多,占總研究的7.5%。但是對康養市場的分類研究文獻較少,以康養旅游市場為主題進行檢索僅出現20篇文章,尤其是不同市場的的需求特征研究較為缺乏。而國外學者對康養旅游研究的重點主要是水療、森林療養、中醫藥療養對促進、治療一些健康問題的功效。同時我們發現,關于襄陽的康養旅游的研究基本沒有,包括漢江生態經濟帶范圍中的其他幾個省市的康養旅游研究也較少。
一般認為,健康養生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中年人的心理狀態及健康狀態一般來說是比較穩定的,無需過多關注,但由于人到中年往往肩負著工作和家庭兩副重擔,中年人身上至少有五座大山,長期的壓力導致中年人精神緊張和情緒不穩,危害著中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年人更需要進行身心的調養才能更好的承擔責任,挑起家庭、單位和社會建設的大梁。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以襄陽市為研究區域,以襄陽市中年人為研究樣本,以中年人的康養旅游需求及消費行為為主要調研內容,深入剖析襄陽市中年人的心理需求,為襄陽市旅游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解決旅游旅游方向問題和提高其幸福感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2 數據說明與樣本分析
2.1 數據說明
2.1.1 調研方式與數據來源。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在襄陽市內各大商業圈及居民區中隨機抽取中年人群作為樣本,并在部分居民小區采取入戶訪談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請被試者獨立完成問卷)進行深入調查,以便觀測不同背景、學歷、收入的人群在對康養旅游的認知及消費心理預期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本次問卷調查一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09份,有效問卷109份,有效率為100%。利用SPSS分析法對襄陽市中年人群的旅游康養偏好進行相關分析。
2.1.2 問卷設計相關指標說明。(1)關于中年人的界定。在中國的語境體系中,中年一直是一個模糊不定的稱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45~59歲年齡段的人群劃歸為中年人,1994年以前國際上對人口問題劃分標準是三個年齡段:0~14歲為少兒;15~64歲為勞動力人口;64歲(中國60歲)以上為老年人;在發展心理學中,將35~60歲劃分為中年人。綜合各方意見,結合生活實際(如我國將55歲作為女性員工退休與否的年齡界限),本文將以35歲到55歲年齡段人群劃分為中年人,這樣劃分除了根據各方標準,也考慮到本文研究的需要。
(2)問卷設計相關指標。本次問卷設計內容共有20個問題,其中前5個問題是屬于人口特征問題,涉及到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從6~10個問題是關于被調查對象對于康養及康養旅游的了解程度的,之后的問題設計主要關注被調查對象對于康養旅游的時間頻率、旅游項目、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費等內容的看法。
2.2 中年康養旅游偏好數據分析
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對象共有109人,男女分別為47:62,年齡分層為35歲以下(13人)、36~45歲(64人)、46~55(32人);學歷結構為初中及以下(25人)、高中及中專(21人)、本科及大專(49人)、研究生及以上(14人)。
總體而言,男女結構均衡,年齡分層合理,學歷結構及職業背景差異化明顯,調研對象有廣泛性,符合調研的目的。
2.2.1 不同人群對于康養旅游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不同人群對于康養旅游的接受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對于康養的了解程度都會影響人們對于康養旅游的需求。調查發現,年齡在36~45歲之間的群體對于康養旅游的興趣最大,這與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等生存壓力巨大有著直接聯系,意外的發現是35歲以下的人群中也開始重視康養,這與當今社會上盛傳的“90后”佛系中年的現象相吻合。
調查還發現,受教育程度對康養旅游的需求影響有些令人意想不到,大學及其以下的人口,隨著教育水平升高對于參與康養旅游的意愿逐漸降低,由91.67%將為75%,其中本科學歷的人群參與意愿最低,研究生及以上被調查人口均愿參與康養旅游。
而職業背景對康養旅游的影響并不大,無論是事業單位人員、農民、自由職業者等,都表示在時間允許時會進行康養旅游,放松身心。其中部分提前退休人員更是表示提前退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進行身心調節,而康養旅游正好滿足各方面需求。
作為新興的旅游名詞,人們對于康養旅游的了解程度不一,在被調查人群中僅有9.17%的人表示知道康養旅游,多達42.2%的人不了解康養旅游是怎么回事,因而市民對于康養旅游的了解程度是促進其開展康養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程度越高參與的積極性越高。
與旅游消費的一般心理相同,人們參與康養旅游的意愿與經濟收入掛鉤,而且是呈正相關關系,也即經濟收入越高,參與康養旅游的意愿越強烈。
2.2.2 康養旅游目的地選擇廣泛,氣候適宜的休閑娛樂型康養旅游目的地為首選。在樣本問卷提供的康養旅游目的地類型選擇上,設置了休閑娛樂型、山水觀光型、文化體驗型、鄉村度假型等都多樣選擇,其中人們對于休閑娛樂型旅游目的地關注度最高,占比為50.94%,這是中年人與老年人康養旅游目的地選擇最明顯的差異之處。而在具體的旅游目的地選擇上,氣候成為人們選擇的首要影響因素,氣候適宜型康養旅游目的地為首選,前三位分別是海南、云南、湖北鄂西圈,占到為59.4%、56.6%、35.85%。
對于康養旅游目的地距離的遠近,58.49%的受訪人群的看法是視情況而定,距離遠近并不會成為影響人們進行康養旅游的主要因素,但是中年人由于上班時間限制,出游時間長短與康養旅游目的地遠近是成正比的,這也是中年康養與老年康養的差異之二。
值得關注的是,襄陽本土的康養旅游目的地并不太受關注,南漳、保康等本地熱門旅游目的地是否存在具備康養旅游的資源人們還存在疑問,約有10%的受訪人群認為襄陽本地不存在康養旅游目的地,46.23%的人們回答不了解,看來襄陽本土要想成為人們康養旅游出行的目的地選擇還要下大力氣。
2.3 康養旅游項目隨著出行目的而變化,溫泉療養、食療、特色民宿受寵
人到中年對身體及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較高,在選擇出行的旅游項目時就更加偏向于能夠促進心理放松、身體輕松的各類項目。樣本分析發現,越是對各類健康養生信息關注的人群越喜歡出游,而且對于康養旅游產品的消費的選擇與日常關注的信息關聯度很高。如實物類的養身食品(占比35.85%)、中藥理療(占比33.96%)、健康咨詢(占比29.25%)等消費占到人們進行康養消費的前三位,這與日常關注信息的前三位的飲食營養類(占比36.79%)、運動健身類(占比33.96%)、中藥保健類(占比22.32%)的分布是吻合的。
被調查人員中各類特色活動均能在康養旅游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其中超過70%的人選擇了飲食營養類和運動健身類,30%的人選擇了心理治療、中醫保健和醫療康復,說明目前人們的關注點主要是飲食和運動,這與康養旅游的目的是放松身心是吻合的。這也是中年人的康養旅游活動與老年人的康養活動的區別之三,溫泉療養(26%)、食療藥膳(17%)、戶外拓展或探險活動(16%)成為中年康養特色活動前三位,這與老年人希望的安穩、安靜的養身方式存在差異,說明中年人中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放松的目的地性更強。
2.4 襄陽市康養旅游市場前景良好,但人們了解程度有限,康養旅游推廣有待提升
在對康養旅游意愿分析發現,84%的人空閑時愿意去參與康養旅游,說明康養旅游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并愿意投身其中,表明襄陽康養旅游市場前景是良好的。正如上文分析,人們對于康養旅游的了解程度不一會影響參與意愿,而調查發現,人們對于康養旅游相關信息的獲取渠道由人們自行進行網絡搜索占首位(占比33.03%),朋友推薦(占比24.77%),電視報紙渠道居于第三位(占比24.77%),人們獲取的信息是片斷式的,較少有目的地專門針對有康養需求的顧客進行營銷。說明在人們有康養需求的情況下,康養旅游宣傳不到位,市場推廣還有待提升。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調查問卷涉及人口主要為中年人,涵蓋各個知識階層、收入階層和不同職業,以109份調查問卷數據為基礎進行交叉分析和相關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①不同人群對于康養旅游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其中36~45歲之間的群體康養旅游需求最高,收入高低與需求強烈與否成正比;②康養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偏好中,氣候為首要影響因素,其次是閑暇時間,出行頻次、距離遠近并不是主要影響因素;③康養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身心的休整,因此與身心調整有關的飲食、健康等特色項目受寵,康養旅游的主要消費預期也集中在此。因此中年人康養旅游與老年人康養的區別最明顯的表現在出行時間、出行目的地、康養旅游項目上的選擇上。
鑒于上述分析,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無疑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的一大趨勢。但是襄陽的康養項目及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建議襄陽首先要整合本土的康養旅游資源,開發出適應進行康養旅游地產品,完善康養旅游設施。其次是要大力進行對外宣傳與推廣,突出資源的健康環保、積極向上的養生作用,加上一些特色的體驗活動,讓游客在康養旅游中感受到幸福,以此打響知名度,產生持久的吸引力,促進襄陽旅游產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趙.國際旅游島海南要開好康養旅游這個“方子”[J].今日海南,2009(12):12.
[2] 賴啟航,孔凱.健康養生視角下鹽邊縣康養旅游開發初探[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