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近些年我國農村電商持續保持較高發展速度,農村網民數量持續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通過分析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2.92[文獻標識碼]A
當前國家對農村電商的發展十分重視,2014~2019年,連續六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發展農村電商,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農村經濟成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點,將電子商務融入農村經濟,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新生產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以更好地推進我國新農村的建設。
1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1.1 農村網民規模和農村網絡的普及率持續增加
截至到2018年底,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比2017年底增加了1300萬人,農村網絡普及率為38.4%,比2017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所以可見,我國農村網民的數量和網絡的普及率持續增長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流量基礎,并促進了農村市場信息的傳遞,農村獲得外界交易信息的效率大幅提高,通過電子商務下行購買工業產品,上行出售農產品都能夠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得以實現。
1.2 農村電子商務規模和農村網絡零售額大幅提升
隨著國家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重視,電子商務在農村迅速興起,并向縱深方向發展,現在各種農村電商平臺已成為農村地區人民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這些工具,人們可以更好地發布商業信息、儲存信息、進行農產品買賣等,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農民借助電商平臺實現了農產品的增量銷售,特別是2016 年農村網絡零售額為8945.4 億元,是 2014 年的4 倍多,此后幾年的農村網絡零售額也是連續增長,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業務發展取得巨大進步。
1.3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
2018年,農業部出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的轉型升級提出相關要求,而農村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的互聯互通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加快了農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與此同時,農村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打破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農產品的銷售方式,為農產品的上行開辟了新的渠道,既促進了農村地區人民的收入增加,也提高了農民的消費能力,對縮小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2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及其特點
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也大都是B2B、B2C、C2C模式,但在盈利模式的體現上各不相同。農村電商平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企業通過自身以及相關利益者資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種實現價值創造、價值獲取、利益分配的組織機制及商業架構,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2.1 競價排名的盈利模式
我國的農村市場空間巨大,對產品買賣的需求也十分強烈,當電商平臺積累了足夠的流量之后,可以引入競價排名,幫助想要做大做強的農村用戶提升人氣和流量,按點擊數進行收費,推廣信息經系統審核后會出現在首頁的搜索結果中(一般是靠前的位置),如果沒有被用戶點擊,則不收取推廣費。采用這種盈利模式的特點是見效快,設置關鍵詞價格后經系統審核后即刻就可以進入,而且關鍵詞數量無限制,不分難易程度,易于操作。
2.2 線下引流的盈利模式
農村地區的商家利用線上的電商平臺進行宣傳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對接,利用線上推廣的便捷性等把相關的農產品用戶集中起來,然后再把線上的流量引流到線下,促進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這種盈利模式的特點是提升了服務性平臺的深度和廣度,并能夠產生連鎖的經濟效應,使電子商務帶動一個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
2.3 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廣告宣傳的盈利模式
基于廣告的盈利模式是指給特定APP、服務或別的產品創建廣告,然后放置到戰略性的、高流量的渠道上,投資風險小,運營成本低,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資金,當前社交電商這種新模式正加速向農村電商滲透,比如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都有三農創業者們通過拍攝和農村生產生活相關的內容吸引廣大社交媒體的關注者,在此基礎上打通了一條農產品上行的新通道,很多優秀的三農內容創業者們都擁有百萬粉絲,而這些粉絲們也成為了現實的農產品消費者,這樣的廣告宣傳是通過逐漸的滲透方式,打破了原來的簡單直接,也更能為消費者所接受。
2.4 基于農產品訂購的盈利模式
農產品訂購的盈利模式是指向客戶提供需要長期付費的農特產品或服務,通常是按月或者按年的方式。采用這種盈利模式的農村電商往往需要公司能夠長期發展,而且還要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高的訂購率,帶來經常性收入。
3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農業發展的自身問題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雖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我國農業總體上具有小生產、大市場的特點,農村地區的人們大多只能種什么賣什么,農村電商的運營主體大多是將農產品簡單的由線下轉移到線上售賣而已,因很多農產品缺乏特色,導致這些地區的農村電商發展動力不足;農業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高,不少具備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地區,也主要是傳統的小規模農戶的家庭作坊式生產,無法進行質量認證、注冊品牌商標,農產品缺乏標準化、合格化,因而也導致具備特色的農產品也無法在電商平臺上合規銷售。
3.2 農村電商企業創新性的缺乏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隨著中國居民連續多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推動了消費觀念的升級,居民消費的需求呈現多元化,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必需品,開始追求高的生活品質,因而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服務體驗以及個性化的需求都日益重視,但農村電商企業缺乏創新性,很多都只能提供單一產品或服務,難以滿足居民的消費升級,創新性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3.3 電商專業人才的短缺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電商專業人才的短缺是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普遍問題,而農村地區的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匱乏則表現的尤為明顯,很多地區存在農村電商人才難招又留不住的問題,但對于農村電商的從業人員來說能力要求卻很高,除了具備一般電商平臺的運營能力、信息技術外,還需要有熟練的農村電子商務的品牌推廣運作和良好的營銷技能,創新性人才、農村電商領域內領軍人物的缺乏,制約了農村電商的良性發展。
3.4 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完善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目前雖然物流配送體系在快速發展,但針對農產品的物流體系發展依然欠缺,而且對某些農產品來說還需要現代化的配送冷鏈,由于冷鏈技術成本高,尚未普及,我國很多省份的物流除中國郵政外其他快遞覆蓋面不足,均導致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產品下行存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部分農村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物流成本也仍然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4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4.1合理挖掘特色農業項目,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我國是農業大國,各個農村地區要合理挖掘具有當地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及農業項目,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目前國家農業部、財政部都指出要將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納入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予以支持,這樣在政策和資金的推動下,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進程將加快。
4.2 開拓創新,適應互聯網消費升級
農村電商的發展必須要不斷創新以適應互聯網消費升級,適應消費者從簡單必需品的滿足到產品品質、服務、個性化綜合需求的變化,更要從拼價格轉向拼品質、拼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不同需求,通過創新性地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更好地應對消費升級,農村電商也將從農業生產、農產品配送、營銷等各個方面優化升級。
4.3 加強配套硬件設施的建設以及電商人才的培養和扶持
加強農村公路、物流、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通“最初和最后的一公里”,暢通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的雙向流通渠道;在人才培養上,一方面加大對電商農戶的遠程或定期培訓,另一方面,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下,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以當前各種創業大賽,如國家創新、創意、創業賽、互聯網+創業大賽等為契機,扶持農村電子商務創業項目,激發大學們創業的熱情,進而提升農村電商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D].北京:中國商務部,2018.
[2] 甄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研究[J].現代營銷,2019(08).
[3] 韓弘.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