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濤 董文靜 蒲雨桐

[摘要]中美貿易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貿易之一,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也隨著兩個高速發展的大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加強而愈演愈烈。2018年3月,根據“301調查”結果,美國正式宣布對中國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這成為中美貿易爭端的導火索。 在中美貿易結構中,農產品貿易是一個美國具有出口優勢的重要的雙邊貿易領域,中美貿易爭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農業和農業生產。主要針對中美貿易終端對中國農產品市場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美貿易爭端;農產品貿易;影響
[中圖分類號]F752.7[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自1979年中美貿易關系協定簽署以來,雙邊貿易發展迅速且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伴隨著經濟發展而愈演愈烈。近年來,美國單方面挑起一系列貿易摩擦并不斷公布和采取新的關稅措施,使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進入持續低谷。直至2018年3月,特朗普不顧世貿組織規則,執意挑起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的最大的目標在于減少貿易逆差。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美國全球貿易逆差達到5660億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其中對中國貿易逆差約占了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一半,而美國對排第二位至第九位的8個國家的逆差總和才占 44%。其次,中國近幾年來GDP保持持續穩步增長,從而使美國感到世界霸主的地位受到威脅。同時“中國2025制造”也使美國害怕在技術上被趕超。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美國挑起爭端,妄圖削弱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以穩定其全球稱霸形勢。
在2018年6月15日公布的總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稅清單中可以看出,美國將矛頭對準了中國的先進制造業,而中國則主要針對美國的農產品實施關稅反制。在美國最新公布的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中,也開始涉及到中國的海產品、農產品、水果、日用品等,可見美國也在對中國的農產品下手。
2 中美農產品貿易現狀
中美兩國是主要的農業生產和貿易國家,美國是中國農產品第三大出口國和第一大進口國,中國也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其中更是大豆以及棉花的第一、第二大出口國,由此可見農產品在中美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從金額來看,我國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前3類分別是食用油籽、畜產品、谷物,主要是土地密集型產品。其中大豆在中美農產品貿易中占據了半壁江山,美國大豆進口額占我國從美國農產品進口總額57.6%,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額的62%。在首次對美加征關稅名單中,我國對原產于美國的共計32個稅目的美國農產品加征25%關稅,約占對美反制清單總量的70.6%。其中大豆獨占半壁江山。2018年8月3日第二批對美加征關稅名單中,10%、20%、25%三檔稅率上均不同程度對原產于美國的煙草、酒、初級加工農產品等農產品項目加征關稅。
3 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農產品市場的消極影響
3.1 從中國現有農業國情分析消極影響
中國人均土地占有量較小,因此需依靠農產品進口來滿足中國的人均需求。我國依靠于從美國進口大豆、棉花、小麥等重要土地密集型農產品來緩解耕地資源有限所造成的農業生產壓力。但在特朗普政府增加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舉措下,中國不得不對美國的進口商品增加關稅以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安全,從而使中美農產品貿易數量減少,國內依靠進口的農產品價格上升,中國農業與經濟壓力加大。
3.2 以農產品大豆為例分析
以大豆為例,我國絕大多數的大豆消費依賴進口。相對于其他農產品,中國的大豆產量近年來并無較大程度增長,與此同時國內消費量卻以較高水平持續增長。因此可以預計未來短期內大豆的進口趨勢不會有較大變化。
從進口數量看,一方面,美國和巴西作為我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的大豆進口只能在兩國中選擇,僅靠南美大豆短期內難以滿足我國的需求,因此我國國內的通脹壓力也在中美貿易沖突的深化下加劇。另一方面,美國的大豆收獲時間是9月到10月之間,而巴西則是4月到5月收割,收割時期的差異導致美國大豆難以被完全替代。此外,豆粕是畜牧業的飼料,大豆價格上升將會造成下游肉類和油類價格上漲的連鎖效應,從而刺激國內通脹加劇。
4 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農產品市場帶來的機遇
從長期看本次貿易戰對我國農業是一次機遇。對于大豆產業來說,對美國大豆加征 25%關稅有利于國內大豆產業的恢復性發展;對于畜禽行業來說,本次原產于美國的畜禽產品加征關稅對于我國畜禽行業也是一個機遇。
4.1 有利于國內大豆產業的發展
其一,從全球農產品供求形勢及所處周期來看,包括大豆在內的大宗農產品在過去5年內供給寬裕,價格總體處于下行通道,預計兩年內仍將處于探底階段。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OECD-FAO)近期發布的未來10年展望報告,全球大豆供求較為寬松、實際價格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預計將會對美國大豆生產者產生較大影響。
其二,從需求上看,我國的大豆需求增速逐漸由快速轉向緩慢。一是我國居民食用油消費已進入緩慢增長階段,且豆油替代性很強。二是從技術角度上看,大豆價格過高時一些大型飼料廠會調整配方,如豬飼料會加速從以玉米和蛋白豆粕為主轉向以小麥、大麥、燕麥為主。
其三,從生產上看,對美大豆加征關稅將為國產大豆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國大豆種質資源最為豐富,但自加入WTO以來因成本劣勢而被以美豆為代表的高油大豆所擠壓。加征關稅后市場價格看好,促進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有望實現國產大豆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也有利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
其四,從全球供應情況看,大豆進口多元化在我國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0年來,巴西正在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并在2017年成為我國最大的大豆進口來源地,且仍具有較大增產潛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豆種植規模近年來也成倍增長。長期看,全球大豆生產貿易格局將隨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發生明顯變化,南美洲國家將取代美國在中國大豆供應上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4.2 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
其一,2018年上半年我國畜禽行業經歷了長時間的價格低迷階段,目前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是仍然在調整階段,對原產于美國的畜禽產品加征關稅使得市場上畜禽產品供應減少,有利于價格進一步回暖,促進畜禽養殖業的恢復。
其二,大豆、高粱作為畜禽行業的主要飼料原料是美國向我國出口的主要農產品,對這些產品加征關稅即意味著在短期內可能推高養殖行業的飼料成本。原料成本的上升也有利于畜禽產品的價格上升。
中美貿易沖突,對中美雙方的農業經濟造成巨大影響。雖然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在貿易沖突中有所影響,但我們不能僅關注貿易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應在挫折中尋找發展機遇。中國應當以多方角度透視分析,全面正確審視中美貿易摩擦帶給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杜娟.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農業的影響及啟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v.19;No.123,158-166.
[2] 樊越.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農業的影響[J].納稅,2018,No.193,203.
[3] 韓一軍;紀承名.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農業的影響[J].農業展望,2018,v.14;No.15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