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曉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絡經濟迅猛發展,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的應用廣度和深度提升,成為實現農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我國加快推進“互聯網+”背景下農業創新發展的制度支撐體系建設,相關法律法規保障不斷強化,公共財政支持力度加碼,技術創新與應用的監管政策日益完善,有力推動農業發展的科技化和信息化。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創新;制度支撐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1 “互聯網+農業”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
已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廣告法》《商標法》等為農產品網絡交易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面對新形勢,我國也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農業生產、銷售與科技創新和應用的結合,為“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法律支撐。
1.1 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相關法律法規為電商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2005年正式施行、2015年修正的《電子簽名法》為我國信息化領域里的第一部法律,為規范互聯網中的身份信息認證提供了法律指引。電子簽名是電子商務開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該法規范電子簽名行為,實現我國電子商務法制化。
對農產品網絡市場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施行不久的《電子商務法》。其中有多條關于農村電商的規定,第十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是,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第六十八條“國家促進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互聯網技術應用,鼓勵各類社會資源加強合作,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發揮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此外,還有很多其他規定,也將有效助推我國電子商務的規范發展。如對于電子商務領域中最大的難題——侵權假冒,總則、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五條中規定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具體義務,在第八十四條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加重電子商務平臺的責任,規定平臺經營者“應當記錄并保存平臺上發布的商品、服務信息和交易信息,并確保這些信息的完整、保密與可用性,且該信息的保存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得少于3年,對檢驗真實交易、公平交易提供依據”,同時還規定電商平臺“應當承擔平臺內經營者的信息核查義務,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報送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
1.2 網絡信用相關法律法規
2002年,人民銀行等部委向國務院提出制定《信貸征信管理條例》的建議,經過十年的醞釀,到2013年我國第一部關于征信的法律法規《征信業管理條例》最終推出。該條例的實施推動了個人信用的建立。如在使用信用卡存在失信行為時,將為個人信用帶來不良記錄。這一法規使我國征信業真正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軌道。針對網絡“炒信”,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作出規定。2014年施行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2015年的新《廣告法》第四條以及2018年初施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都指出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此外,在2013 年9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布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認定行為人經營“炒信”平臺的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
1.3 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互聯網的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問題是網絡市場發展的基礎,我國先后出臺多項法律法規加以保障。2000年,出臺《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對破壞互聯網安全的行為進行明確,并指出構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此后出臺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保障了開展網絡交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2017年施行的《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調整網絡建設者、運營者、服務者和應用者的關系,旨在監管網絡安全以及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該法明確保護個人隱私和敏感信息,進一步保護人們在網絡空間的利益,為網絡交易規模擴張提供保障。
2 “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公共財政支撐體系
“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是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的耦合,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農業綜合開發屬于準公共產品”,在“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發揮好推動作用。
2.1 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20億專項資金扶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的農村電商發展,資金的使用重點向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傾斜;支持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商服務站的建設改造,以發展農村電商為目的的農產品及農村特色產品的品牌培育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及農產品的標準化、分級包裝、初加工配送等設施的建設;支持農村電商培訓。《關于開展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村產品上行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同時鼓勵各地優先采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支持方式,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農村電商工作。為進一步提高電商扶貧的財政使用績效,《關于進一步突出扶貧導向 全力抓好電商扶貧政策貫徹落實的通知》提出制定完善的資金和項目管理制度,對示范縣長期閑置資金予以收回,用于獎勵促進產銷對接、幫扶貧困戶成績突出的示范縣,把資金分配和使用效果結合起來,注重切合實際、保證質量。
2.2 各地強化財政資金管理
各地加大對財政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程度和效益。南京設立市級農村電商發展專項資金,在2017年市供銷合作總社預算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于農村電商發展,并出臺《南京市市級農村電商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市級農村電商發展專項資金管理。重慶出臺《關于加強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對電子商務進農村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方式進行規定,并對財政直接補助、貸款貼息、單個項目支持總額、運營服務體系扶持資金總額等標準進行明確。泉州市出臺《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路線圖》和《泉州市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在貫徹落實路線圖的同時分步實施具體步驟和目標,市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配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