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妍姣
[摘 要]新形勢下,單純的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是高職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本文從課程思政內涵入手,分析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究《財務管理》課程思政實施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高職;課程思政;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把思政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協同發展、協同育人。高職作為高校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輸出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財務管理》課程是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應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企業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理應走在課程思政改革的前列。《財務管理》課程教師在傳授專業業務知識、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要深入挖掘課程中隱含的思政元素,強化思想教育與專業課堂教學的融合、強化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雙重培育,致力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政治素養、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1 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針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情況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課程思政不是開設一門新的課程,而是一種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的綜合教育理念,強調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所有課堂教育的各環節、各方面,以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體系。課程思政實施的主要目標是在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從育人角度關注所有課程的德育價值,發揮課程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德育作用。高職教師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要做好知識引領和價值塑造工作,要充分挖掘課程知識體系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念、職業素養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2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目前高職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處于“孤島”困境。高職教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提升專業技能,思政教育沒有與專業、實踐取得聯系,導致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思政課作為一門通識課,整體課時量有限,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二,思政教育沒有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無法對大三準畢業生的就業觀、擇業觀、價值觀、職業素養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正確引導,無法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而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無法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網絡化時代,學生對鮮活的熱點事件感興趣,不重視思政學習,甚至忽略思想政治內容學習,易受到網絡亂象的影響,導致很多年輕人個人價值觀偏離,存在自私自利、享受主義、功利主義的問題。如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做網絡主播——認為工作輕松、賺錢快,甚至出現公司財務侵吞公有財產打賞主播的行為。
高職作為高校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人才培養上必須遵循德才兼備的宗旨,要加大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專業課教師要深挖各類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課堂教育中主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實現全員、全方位、全程育人的目標。《財務管理》課程對應的財務工作崗位,一旦出現操縱利潤、粉飾報表等財務造假、侵占財產和偷稅漏稅等失德行為,不僅會給企業、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還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財務管理》課程教育中去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法治觀的有效途徑。
2.2 可行性
《財務管理》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財務報表分析能力、投融資決策能力、企業資金需求預測能力、公司風險衡量能力,等等。這一課程目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實務能力,還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正確的價值觀。《財務管理》課程隱含了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愛國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思想政治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挖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創新課程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因子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豐富《財務管理》課程內涵,賦予思想政治教育鮮活的生命力。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珠聯壁合,能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因此,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財務管理》課程不僅是可行的,并且大有所益。
3 課程思政理念在高職《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實施路徑分析
3.1 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提升專業課教師育德意識。專業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高職專業課教師相比其他教師、輔導員,其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更大。實施課程思政,必須先讓專業課教師擁有課程思政理念,提升教師育德意識。《財務管理》教師作為知識傳播者和學生價值觀塑造的引領者,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經驗外,還需要熱愛教學崗位、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有道德情操,時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講話精神,自覺貫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踐行教書育人的根本目標。
提升專業課教師育德能力。《財務管理》教師應自覺研究教學內容,深挖課程所隱含的思政元素,根據課程的特點,巧妙、自然地融入思政內容,實現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高職應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常態化思政培訓、邀請思政專家開展講座、搭建供思政工作者和專業教師互幫交流的平臺(如集體備課、合作申報課題等),應全面調查學生群體的價值觀、思想意識,在課程思政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師擁有了課程思政設計能力,掌握了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才能有課程思政實施能力,才能實現高職立德育人的目標。
3.2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應當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案例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開展“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將思想政治要素與專業知識悄無聲息地融合,激發學生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情景教學法。例如將學生分組,設總經理、財務經理、財務人員、銷售人員、采購人員等角色,模擬企業經營,將開業初期的預算活動、投融資管理活動、運營后的資本運作活動等設為教學內容,喚起學生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領悟《財務管理》課程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知曉作為財務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案例討論法。課前,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熱點事情,搜集或撰寫案例,如項目投資案例、籌資管理案例、貨幣時間價值應用決策案例、預算案例、財務報表解讀案例等,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內容結合,做好課程思政設計。課中,利用實際的案例開展學生分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發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自覺思考和學習,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要對學生發言予以評價并進行總結。例如在財務管理目標最大化章節,引入范冰冰偷稅漏稅事件,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要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要堅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資金時間價值章節講解中利用團購活動,如淘寶促銷活動第二件八折、第三件六折等生活小案例,引導學生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課后,要求學生對案例討論結果形成書面分析報告,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
3.3 思政教育與《財務管理》教學內容的具體融合
調整《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是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根本途徑,需要結合課程內容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道德、創新創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德育元素,有針對性地注入到教學章節中去,系統設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涵,做到專業知識蘊含思政理念,發揮思政理念塑造價值觀的作用,使《財務管理》課程成為思政教育的一個有效載體。
講解財務管理目標章節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法制觀、義利觀。通過依法納稅案例,3.15晚會曝光的損害消費者權益真實案例,教育學生要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能正確處理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的關系,要堅決抵制個人主義、享樂主義。
講解資金時間價值內容時,通過單利計息和復利計息知識點,引出“校園貸”的本質和危害,教育學生要有理性的消費觀念,不要因為盲目攀比的消費活動而給自身和家庭造成經濟及精神壓力。利用貸款買車、貸款買房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教育學生要有理性的消費觀、投資觀。
講解風險與收益關系內容時,通過對比分析銀行存款、購買國債、基金、股票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引出學生要有理性的投資理財觀念,要有金融素養,既要有風險意識,不盲目自大,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提升自我抗壓能力。
講解預算管理章節時,介紹企業全面預算的編制是一件十分嚴謹的工作,教育學生要有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有愛崗敬業精神,有大局觀念。
講解籌資管理章節時,利用銀行向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案例,引出誠實守信教育,要堅決抵制粉飾報表等財務造假行為。
講解資本成本章節時,教育學生學會開源節流、勤儉節約,要有精打細算的職業態度。
講解項目投資管理章節時,利用馬云創業的實際案例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利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教育大學生要有創新創業精神,要有理想信念,有使命感,有團隊合作意識,要不斷提升抗壓能力。
3.4 完善《財務管理》課程思政考評方案設計
考評方案是檢驗課程思政實際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以便及時發現思政教育與《財務管理》課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督促教師及時調整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課程思政全面推行后,須完善考評方案,一是學生考評,二是教師考評。
學生考評方案,改變以往側重于知識點記憶和計算能力的考核方式,增加道德素養、職業素養、價值觀、政治方向、創新創業精神等德育元素的考核,增加課程過程考核比重,如課堂參與討論的次數和質量、公司財務報表案例分析報告總結的廣度和深度等,增設學生自評、互評方式,檢查學生互幫互助、積極主動、團隊協作、參與意識、勇于承擔責任的情況。
教師考評方案,根據《財務管理》課程綜合性強、敏感性強的特點,建立專業教學效果、人文素質教育、社會責任感與價值觀引導、職業道德教育等多維度考評方案。考評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否落實和細化到具體的章節,課程思政設計是否合理,思政元素與專業教育是否做到了自然無痕的融合,思政教育是否具有時效性,關注教師自身的政治立場,思政道德水平、職業道德水平是否有提升。建立課程思政激勵機制,將課程思政考評結果納入師資培養和職稱評審、績效考核中去,以保障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