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領域對金融財會類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金融財會類專業主要以培養學生基本會計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為主,其理論性教學與實踐性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教師通過組織各類金融財會實驗、模擬及實訓活動,切實提升學生金融財會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使其更好適應未來工作生活。本文就基于此,以金融財會類教學存在問題為切入點,就如何提升金融財會類教學模式應用有效性進行相關概述,旨在切實提升學生綜合水平,為社會輸送大批具有綜合素質的金融財會類人才。
[關鍵詞]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就目前來看,隨著素質教育工作不斷延伸,傳統金融財會類教學模式已然無法適應社會對金融財會類人才綜合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需相關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生心理特征及學習需求,對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完善及優化,切實提升金融財會類教育水平,為向社會各領域輸送更多具有一定綜合素質的金融財會類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 金融財會類專業理論研究
1.1 金融財會類專業培訓目標
金融財會類專業主要在高等院校開設,以培養金融財會類人才為主,使學生更好掌握金融財會類信息系統設計基本原理,設置電算化會計軟件、掌握金融財會類總賬系統、報表系統中的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同時,要求學生能夠更好理解金融財會類信息系統數據流程,認清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工作模式造成的影響,嚴格遵守國家及有關部門針對會計電算化頒布的明文規定,為切實提升金融財會類項目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服務效益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1.2 金融財會類專業作用
金融財會類專業作為我國會計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就是以會計原理、原則與基本方式為主,對相關金融機構生產經營建設活動進行專業有效的核算與監管,通過衡量、處理、傳輸金融機構財務信息,為管理部門在金融類重要事項決策過程中提供參考依據。
金融財會類專業所培養出的金融財會類人才具有核算及經營管理兩項重要職能。首先,對金融機構進行財務管理、經濟核算,及時發展金融機構生產經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制定出更加專項科學的財務管理機制;其次,通過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建設期間的財務情況,分析及預測機構計劃管理、資金管理效果,對機構生產經營業務進行不斷優化及完善。
1.3 金融財會類專業國內外現狀分析
國外金融財會類專業主要以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為主,將教學重點放置在實踐教育過程中,要求理論性教學與實踐性教學所占課時基本持平。同時,金融財會類課程體系多樣,如演講課、討論課、輔導課、實驗課等在均勻分配,切實提升了實際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金融財會學習之中。由此可見,為推進金融財會類專業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學校及教職人員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增強校企合作力度,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第二, 注重學校與校辦產業的聯合,使校辦企業更好趨向于市場化轉型,切實提升校辦企業生產經營建設期間的經濟效益。
我國金融財會類專業發展已經進入有組織、有秩序的發展階段,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增多,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金融財會類工作主要集中于財經專業實踐教學及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趨向于國際化發展,各領域對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高校能夠輸送更多具有綜合素質的金融財會類人才,為金融財會類教育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不僅如此,金融財會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不熟悉企業會計流程,無法快速適應實際工作要求等問題,需學校及相關教育工作者能夠認清存在于金融財會類教育工作中的局限性,制定出更加嚴禁有效的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模式。
2 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課程主要涉及單項實驗、綜合實驗、頂崗實驗等。雖然要求金融財會類專業中的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均勻分配,但依然很大一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實踐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對實踐課程的設計及組織積極性不高,使實踐課程無法在金融財會類專業中充分發揮出應有的積極作用。不僅如此實踐教學期間,教師依然將知識點以“填鴨”方式傳授給學生,沒有真正了解到學生學習需求及學習情況,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始終處于有待提升階段,創新性思維及決策分析能力得到不到鍛煉,無法更好適應未來工作需求。
2.2 實踐教學技能性內容缺失
在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基本技能性教學內容缺失,致使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始終處于有待提升階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領域對金融財會類人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金融財會實踐教學期間沒有系統地開設技能性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在裝訂憑證、賬簿,會計電算化操作等方面并不熟練,需要企業花費一定時間及精力對學生進行在崗培訓。
2.3 金融財會專業實習難度較大
現階段金融財會類專業實習難度較大,因金融財會類工作可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及生產服務水平,工作內容涉及企業重大事項決策甚至是商業機密,故對金融財會類專業實習生的要求特別高,部分獲得實習機會的學生也僅是停留在財務部門及生產流程的參觀等方面,無法從根本上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2.4 教師專業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在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專業教學水平有待提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專職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多由高校內招聘及從金融財會類行業內招聘等方式引入,導致教師隊伍理論性知識及實踐性知識掌握不均衡。同時,教師入編難度較大,薪資待遇較低,致使其對自身工作崗位的積極性不高。第二,行業兼職教師對金融財會類專業教育工作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所組建的教師團隊本職工作繁忙,無法將過多的時間及精力放置在金融財會專業教學過程中,導致企業教學資源的利用率與預期教育目標相差較大。
2.5 實訓教學設備較為老舊
在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實訓教學硬件設備及軟件設備較為老舊的問題。部分學校受自身發展水平及資金問題影響,教學資源較為稀缺,模擬實訓軟件較為老舊。在實訓教學期間也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到金融財會類教學質量及效率。
3 提升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3.1 轉變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加強學校、企業及政府三方合力力度,搭建起功能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主,建設起能夠模擬金融財會類日常工作的仿真實訓場,更好開展崗位技能、職業技能及社會化服務技能培養工作。
同時,建立混合所有制財會服務中心,將企業財務部門、會計機構及財務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引入到校內,讓學生更好完成金融財會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及頂崗實訓工作任務。建立起以學校、企業及社區等共同組建的校企合作中心,通過現代化企業管理方式,鼓勵企業員工入股,確保金融財會項目開發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及教學效益。學校可借助校企合作組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在崗培訓機會,更好解決學生實習難的問題,為幫助學生積累下豐富的實踐經驗,快速適應未來工作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實施課證一體化教學模式
將金融財會類職業資質考核與日常教學內容及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職業認證考試的機會,如會計從業資格證、職業技術資格證、管理信息化工程師等,使學生在短暫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高效完成學歷教育、職業技能認證的任務。基于課證一體化教學模式,將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及優化,使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技能知識、實訓任務等有效串聯成一個整體,確保職業認證考試內容能夠與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相互適應。
3.3 創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積極引進更加先進的教學體系,確保金融財會類專業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實現有效開展。對金融財會類實踐教學內容及教學體系進行不斷優化,鼓勵學生自行建立起學習小組,將學習任務下發到學習小組內部,通過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幫助及論證,更好解決金融財會問題,切實提升學生對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注重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針對學生學習薄弱處,劃分教學重點,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確保學生能夠在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
建立健全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考核方案,從根本上提升金融財會類實踐教學質量。以學生日常課程表現及在實習過程中獲得成果為評價考核標準,對學生綜合專業水平進行系統分析,找尋出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如會計電算化系統操作生疏等,對實踐教學重點進行充分劃分。
3.4 做好教師人員培訓工作
為從根本上提升金融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及效率,學校也應做好教師人員教學水平及職業素養的培訓工作,構建起更加優質的雙師教師隊伍。具體而言,要求金融財會類教師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應具有專業化技術實踐能力。鼓勵金融財會類教師到各大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更好明確企業財會需求及流程,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完善及優化。同時,切實提升行業兼職教師資源利用率,積極聽取行業兼職教師對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內容及方式提出建議,對金融財會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
4 總結
總而言之,金融財會類專業教學質量及效率已然受到社會及各領域發展建設的高度重視。因傳統專業教學模式無法更好滿足學生豐富多元的學習需求,相關管理的人員應通過強化數學考核、引進更具實踐性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平臺, 確保學生在金融財會類學習過程中,能夠切實提升自身對金融財會類的認知度,使學生掌握金融財會類基礎內容的創新探索、銷售技能、操作方式,從根本上提升金融財會類經濟教學水平與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武永霞,張曉倩,唐健.財務機器人智能發展背景下高校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
[2] 唐菊,陳思思,劉盈璐.基于經管類跨專業會計學人才綜合能力的課程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58).
[3] 李君,周佩.基于財務共享發展背景的普通高校會計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57).
[4] 鄧小娟.地方高校經管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
[5] 茍鵬飛,張雨婷,范彩萍,張雅楠.基于ERP下業財融合對財會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 納稅,2019(19).
[6] 王娟.淺論VBSE實訓在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04).
[7] 肖莉.基于創業教育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教學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25).
[8] 鄧倩蘭,李鳳.財會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探討[J]. 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