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拉姆 袁飛

摘 要:本調查是在現實狀況和具體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從國家、社會、個人3個價值維度設置問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狀況進行調查,為內地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提供優化策略,提升教育實效。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
一、引言
近年來,內地生源數量不斷下降,就項目組成員所在城市的高職院校招生情況來分析,云南、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學生來內地求學人數不斷增多,生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由于內地高中的教育方式與少數民族地區高中教育方式存在明顯差異,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呈現出不同特征。內地高職院校長期以來主要針對內地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和方法,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研究較少,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和方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要條件是人們要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本調查研究意圖在現實狀況和具體實踐的基礎上,拓展和豐富對內地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同時也為積累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為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一定的實證性資料。
二、問卷調查總結
(一)調查基本情況
筆者通過設計《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問卷調查》,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共計分發了250份調查問卷,收回問卷245份,其中有效問卷分別為245份,有效率達100%。調查問卷涉及了學生基本情況、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和認同程度等諸多方面。
(二)調查結果
1.受訪學生的基本情況
在245份有效問卷中,男生101人,女生144人,其中中共預備黨員1名,共青團員234名(包含10名入黨積極分子),群眾10名。另外,受訪學生中藏族學生共計185名。
2.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
受訪學生在回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哪一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的”,只有52位同學回答出是“十六屆六中全會”,正確率僅有21%。受訪學生回答“是否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及其內涵”,“非常懂”的只有13人,“知道”的有161人,占總人數的71%。
3.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筆者從國家、社會、個人3個層面設計了若干問題,以此來分析受訪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其中在誠信上,提問到“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試中,學習成績比你好的朋友給了你答案”你會怎么做,88%的同學不會選擇作弊。在敬業上,提問到“雷鋒的敬業精神在當代是否還具有現實意義”,47.3%同學認為雷鋒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27.3%同學認為不適合市場經濟發展,具體結果表1、表2、表3。
4.對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方面
70.61%的同學認為學校開設的各類思政課程(如思修、毛概等)對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作用較大。97%的同學認為學校教師重視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受訪者普遍認為學校應該多開設思政課程、黨團知識講座、主題實踐活動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三、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理解不夠深入透徹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同學(71%)對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能夠有充分了解,但其內涵理解普遍不全面、不深刻、不準確。只有少數同學知道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核心價值觀內容表示非常懂的只有13位(5.3%)。
(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不夠高
筆者設計了“國家、社會、個人”3個層面的提問,從調查結果看,只有“一對老夫妻忍無可忍,親手用藥酒毒死了不孝的吸毒兒子,被判刑”這一個提問的認同程度達到了80%,其他設問的“完全認同”都平均達到55%。而且對每一個提問,都有少數同學明確表示不認同。因此從抽樣調查結果來看,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處于中等偏上的層次,還沒有達到較高的層次。
(三)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方面仍需要不斷加強
從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學生非常認可學校在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引導教育,但從教育效果和學生的認同程度來看,效果不是非常顯著。例如學生在被提問到“平時會主動關注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嗎”,表示“經常用價值觀衡量自身行為,進行自我反思”的只有36.73%,表示“不太關注”“和我沒有關系”接近10%的學生。這些都表明學校需要加強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特別是在認同和踐行方面。
四、結語
從調查的結果和現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效果來看,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要區別于其他內地學生,更應充分考慮其民族背景和少數民族學生的個性特征,探索獨特的教育認同模式。要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文化淵源,厘清執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風俗習慣,肩負起維護民族團結的神圣職責。同時堅持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法制觀念,逐步確立法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