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彬
摘 要:伴隨社會的進步,高校擴招的規模逐漸加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因材施教,合理運用教學方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目標。分層教學在以往的研究中成果頗豐,研究表明,這種特別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關鍵詞:分層;國內外研究;影響
一、引言
研究發現,分層次教學在體育教學理論研究中已初步成型并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現實課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的教師很少。于是帶著這種疑問,筆者決定從分層教學的方法入手,在網球必修課中運用分成教學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中嘗試運用分層教學法,與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相結合進行教學,并在教學中結合綜合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
二、分層教學概述
班級授課制一直是我國的教育方式,雖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也能培養出優秀人才,有利于教育普及、節省教育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方式也在不斷轉變,這種教學制度所帶來的弊端也慢慢凸顯了出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第一,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目標和任務上一視同仁,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容易造成兩級分化,使同學間的技術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第二,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學生處在十分被動的位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體現,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教師的“話語霸權”體現明顯,這種教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體地位缺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第三,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大減少了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機會,教師無法在人群中發現學生閃光點,教師和學生距離慢慢拉大,使學生想學習或者有問題也不敢跟教師交流。
分層模式遵循了“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理念,一經提出便在全國各地實踐和推廣。分層的標準、分層的模式、分層的評價標準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中研究探索,用我們的研究成果來為相關教育提供可行的建議,彌補新課改背景下分層教學的不足,逐步完善分層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早在2 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顯露了分層教學的思想,他不僅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而且提出了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的教學方法。他認為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特征進行,讓學生都能全面發展。分層教學在教育領域的理論研究并不多,相關文章也較少,大部分也只是在教學實踐中淺嘗輒止,通過本文對分層教學的研究,有助于尋找其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以后分層教學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也使對其研究的學者少走彎路,更快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淺析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實效性》文章中,張睿認為“‘分層教學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使教學任務適應學生學習可能性的形式”。孫金義認為“‘分層教學就是區別教學以適應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許廣洲認為“分層教學”是在尊重主體意志的前提下,根據學校的資源配置條件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技能、認知水平、抱負指向的差異性來實施的教學形式,其哲學的理論基礎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育理論的合理內核是因材施教,一切從實際出發”。李向東認為,“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把學生分成若干等級,把處于同一認知水平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教學班級,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的模式”。
“分層次教學”就是從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身體條件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在“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環境下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使學生從不同的起點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獲取不同層次的知識。“分層教學”模式包括學生體能和技能分層,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分層、練習分層和考核分層。分層次教學是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作用、教學互動,從而實現學生技術、知識、能力和個性的同步發展。本文所研究的是分層次教學法在某一體育項目中的應用,而不是一種教學模式的運用。“分層教學”模式包括學生體能和技能分層、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分層、練習分層和考核分層。分層次教學模式是把教學模式看成是一個包括教學概念、教學主體、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客體、策略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的相對獨立的教育體系。分層教學就是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強調適應學生個別差異、著眼使各層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分層教學屬于一種教學方法,是在班級授課制的情形下,按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心理特征及其認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類,以便及時引導各類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受到思想教育、得到能力培養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師充分考慮班級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學習指導,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優發展的教學組織模式。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是針對教育對象的綜合評價差異而采取的一種因材施教模式。
三、教學研究現狀
分層教學在西方國家的發展中最早始于19世紀的早期英、美等國。在1931年美國的相關文件中建議,在學校教育中把學生分為3個層次:聰明學生為A層、普通學生為B層、發展遲緩學生為C層,這就是近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1868年由美國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創立的“活動分團制”,又稱“彈性進度制”,這是分層教學的雛形。這種分層教學是對新教材講授完后進行測試,把學生分為甲、乙、丙3個層次,把對新教材理解最好的分在甲層,其他分在乙層,乙層經過一段時間施教后,把不合格的學生分在丙層。甲、乙兩層的同學在自習時,教師對丙層的學生進行指導,直到所有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后,再統一教另一種新教材,這就是最初的分層教學。
“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國外己被許多國家的教育機構重視并加以推廣。“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一直在國內外受到重視,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美國布魯姆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布盧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等,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以分層教學為主實施差異性教學的思想。他們關于差異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對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分層次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四、結語
與國外的分層教學相比,我國的教學模式還相對比較單一,在分層理念、分層依據、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與國外有很大不同。我國的分層教學主要還是按照學生的成績好壞分層,對學生的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了解不夠深入,雖然在其他學科有所研究,但也只是淺嘗輒止,在網球教學上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本文設計的“分層次教學”就是希望通過在網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找出提高學生網球技術的方法。通過教學目標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發揮他們的個性。
參考文獻:
[1]何芳.論孔子學習觀的現代意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4(1).
[2]張睿.淺析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實效性[J].新余高專學報,2009(14).
[3]孫金義.新課標下對分層教學的嘗試[J].科學教育,2009(4).
[4]許廣洲.分層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教的有效形式[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14).
[5]李向東.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職教研究,2002(7).
[6]黃旭霞.中央財經大學體育俱樂部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
[7]黃曉穎.國外分層教學的歷史發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17).
[8]胡善通,楊森宇.分層遞進,提高學生素質[J].上海教育,2000(7).
[9]曹慶文.試談歷史課的層次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1998(3).
[10]何明.多層次教學組織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1996(5)
[11]謝家海.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及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1(3).
[12]邱龍潛.高校公共體育照球課中運用“分層升降教學”實驗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13]毛振明.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4).
[14]Freire P,Macedo D P.A Dialogue:Culture,Language,and Race[J].Harbrd EducationalReview,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