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瑞,田志杰,童良英,聶 慧
(忻州師范學院 生物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了著力培養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性。為了探索遺傳學教學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本文以高校的遺傳學教學為例,通過TBL的方式(任務型教學法)和微信公眾號結合的試驗教學,以任務型學習和任務型教學模式對課堂教育進行有效的補充和延伸,為解決遺傳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常見問題,充分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較高質量的完成好教學目標,增加學生對課程的歷史和前沿動態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為在進一步深化高校遺傳學的教學改革方面提供參考和幫助。
遺傳學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時相對比較短缺,先行課程背景知識無法在課堂擴充,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的最新研究內容的加入,使得遺傳學的課堂教學內容不斷擴充,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漸漸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和更新,學生對課程缺乏興趣,課前不預習課后學習主動性不強,課程作業和實驗作業結果反饋不及時的話,更會造成厭學的惡性循環。學生僅有的時間用來應付課堂知識,缺乏關注科研動態以及缺乏創新和探索精神的問題,都制約著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聯度大的章節不拘泥于課本的編排,可以根據邏輯相關性進行重排。不僅有利于加深理解新知識,更減少回顧舊知識的時間。一舉兩得。比如:課本《連鎖遺傳和性連鎖》一章后面接著的是《基因突變》,而實際上《細菌和病毒的遺傳》這一章完全可以放在《連鎖遺傳和性連鎖》后就進行,因為連鎖遺傳一章的重點就是交換值的測定及如何通過兩點測驗及三點測驗進行基因定位,把植物類、動物類、真菌類(順序四分子分析法)的基因如何通過交換值的測定進而定位在染色體的相對位置上。乘熱打鐵的講《細菌和病毒的遺傳》,可以省去復習交換值的概念及兩點測驗、三點測驗的步驟,節約課堂時間,而且可以及時將細菌和病毒的“性狀”特征與植物動物的“性狀”特征做類比,將細菌的“共同培養”和病毒的“雙重感染”與植物動物的“雜交”做類比,節省舊知識的溫故,加快新知識的知新。類似章節講授順序也可以做適當調整。
解決課堂課時有限,相關學科知識無法詳細闡明的問題。比如:在《遺傳的細胞學基礎》這一章,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特點,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生殖細胞的產生過程的對比是重點,關于涉及到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生活史部分,這是植物學的重點,而植物學是遺傳學的先行課程。再如:DNA的復制,轉錄與翻譯,中心法則及發展,是生物化學的主要內容,生物化學也是遺傳學的先行課程。而《細菌的遺傳分析》的章節中,涉及到微生物培養的問題,這部分知識又是遺傳學的另一個先行課程《微生物》的基礎知識。比如影印法,基本培養基,完全培養基,選擇培養基等課堂上使用到的專業名詞的背景知識。
通上,鑒于遺傳學課時的有限性。這些知識在課程中只會做簡單的闡明,這部分的內容就可以作業的形式布置成微信公眾號的主題。
解決學生課堂內容枯燥的問題。提前做課程預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基因突變》一章的基因突變的誘發,內容相對枯燥??梢砸孕侣勈录仡櫟姆绞?,作為課程預告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例如:曾經發生在山西忻州的CO60致死事件。讓學生通過對身邊的新聞故事大體對輻射造成的基因突變的事件有一個了解,進而產生好奇。對課堂的內容:基因誘變的物理因素中的輻射誘變的產生和影響,有前期的信息接收,新聞事件和課堂知識進行整合,更有效的深入理解課堂枯燥的教學內容。
解決學生課前不主動預習的問題。通過讓學生參與制作微信公眾號的課程預告,結合相關實時新聞,制作與課程相關的預告內容,學生需要查閱好多資料,間接達到預習的目的。讓學生參與制作課程預告的原則是,只要與課程有關聯的知識點,包括新聞點或者研究進展都可以作為選材的內容。帶著這樣的任務去尋找課程預告的資料時,勢必會先瀏覽課程內容,再發現相關的點去找新聞,找素材,在無形之中達到了提前預習的效果,并且尋找素材的過程中,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深入探索課程相關內容了。
解決拓展課堂知識的相關內涵問題。針對課程的某一個興趣點,拓展開的相關學科知識點以及本學科相關知識點的研究背景,研究案例,研究前沿等的討論。比如:《細胞質遺傳》的章節中,細胞質的遺傳主要通過母本進行傳遞,父本只提供很少或者幾乎不提供細胞質的基因。有的同學就對父本提供細胞質基因的情況很感興趣。就可以鼓勵學生對科學前沿文獻進行搜索,信息匯總后撰寫成一篇相關的主題討論。將課堂的知識外延到課堂外,將書本的知識外延到科研文獻中。
解決拓展相關知識的外延問題。不能理解的知識點,抽絲剝繭的,刨根問底的去尋找答案。本學科的,相關學科的,充分的自由的去探索。解決學生不能獨立思考慣性被動接收的問題。比如《遺傳數據的卡平方分析》的內容中,設計到統計學的“自由度”的概念。df=n-k(n=事件數,k=限制條件),一般k=1,一個限制條件,有的學生就好奇k什么時候不等于1?有沒有什么實例?像這種情況,本屬于統計學的專業名詞定義,產生的好奇和猜想,就可以通過將興趣點作為公眾號主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參閱文獻,尋找答案。在本學科和相關學科中探索,達到雙重收獲的效果。
解決學生對學科知識興趣不濃的問題。結合時事熱點,新聞動態,綜藝節目,電視節目等,只要與學科相關的背景知識相關,或涉及到學科的外延知識,都可以制作主題討論。學習娛樂兩不誤。學生喜聞樂見,又能寓教于學。比如:《向往的生活里》涉及到每一個雞蛋都會孵出小雞來嗎?這個可以在《遺傳的細胞學基礎》的章節,作為熱點進行主題討論。福島核泄漏的時事新聞,在《基因突變》的章節中,作為熱點進行主題討論。時事新聞“宇航員DNA發生永久突變”的新聞中,也可以在《基因突變》的DNA修復機制中討論。
解決課后答疑不及時和實驗報告結果無反饋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平臺作為和學生課后的交流互動平臺。布置的課后作業以及學生課后的問題可以陸續制作成公眾號答疑主題,尤其是對于遺傳學習題存在的一題多解現象??梢杂衫蠋熁蛘咄ㄟ^學生制作解題步驟及講解視頻的方式發布,及時為同學們解惑答疑。另一個缺乏及時反饋的教學環節是實驗的部分,做實驗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每個人看到的結果會有差異,實驗結果不理想。但不清楚究竟自己貽誤了哪個環節,甚至于正確的現象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也許最終都沒能看到。或者是實驗報告交回來了,由于學校需要裝訂成冊,沒有機會發給大家及時反饋老師的評價。微信公眾號平臺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由老師或者學生自行制作,實驗操作的細節注意事項的視頻,及正確的實驗結果的演示。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完成實驗課的翻轉課堂。達到及時答疑及時反饋,及時溫故知新。
鼓勵學生和教師共同維護的微信公眾號平臺,達到突破課堂內外界限,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拓展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教師課堂編排的調整能力,一定程度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利用微信平臺,積極反饋激勵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